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看起來沒減配,但國產後卻玩起了隱性減配? 沒錯,有些車企就是這樣心機婊!

文| 騰三毛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前,毛毛一高中學同學打算購買一台家用車,預算10-12萬滿足日常家用就可以,問有什麼性價比高的車推薦。 在簡單詢問了幾個問題後,毛毛推薦了2款合資和1款自主品牌轎車供其選擇。

同學又問,為什麼推薦的自主品牌在價格上比另兩款合資車差了兩三萬? 除了品牌溢價差別之外,車輛配置、工藝和質量方面真就相差無幾嗎?

如果單看車輛配置表上的參數,這輛自主品牌車型和合資車並無太多差距,甚至在部分配置上還領先合資車,難不成品牌溢價能力真就差別這麼大? 其實沒那麼簡單。

我們經常能在網上聽到一個詞——“ 隱性減配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一款車減配了,但廠商做得非常隱蔽,外人不容易發現或者不容易注意到,這在不少同一合資車不同配置和年型中,或者自主品牌車型中 常常能見到。

下面我們來看看,汽車廠商到底在哪些方面會玩弄心機,讓你不知不覺中被“忽悠”了?

1、輪胎和輪轂

也許不少人會問,輪胎和輪轂有什麼“渾水”呢? 如果說輪轂的價值不好判斷,那麼輪胎的報價顯而易見。

我們以緊湊型家用車中常見的205/55 R16規格的輪胎為例,卡羅拉等車型配備了優科豪馬A349系列輪胎,京東報價為429元;而同樣為緊湊型合資車,另一車型則 配備了來自韓國的錦湖舒樂馳SA01+(KH32)系列,京東報價322元。

可以看出,單單一輛車的四條輪胎就能相差400元,看似相同的兩款輪胎,如果汽車廠商選擇不同品牌的產品,成本差異明顯。 而如果有的車企選擇了價格更實惠的佳通、万力、迴力等品牌輪胎,亦或是尺寸變小,相差更懸殊。

2、大燈

汽車大燈在大部分網友眼中都沒什麼可說的,鹵素燈泡就是鹵素大燈,氙氣燈泡+透鏡就是氙氣大燈,甚至更為先進的LED發光體就是LED大燈,看似沒什麼深奧的地方。

然而奈何部分車企給近光燈的滷素燈泡罩上了玻璃透鏡,從外觀看,大部分用戶都會認為這輛車近光燈配備的是更高大上的氙氣大燈,視覺效果也很贊; 但實則這款車的近光燈總成是一套鹵素燈,只是在鹵素燈泡的外面,配套了一個透鏡,非常具有“欺騙性”。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合資車型的中配版本中。

3、隔音阻燃材料

說到隔音阻燃材料,不少網友比較蒙圈,這是什麼呢? 實際上車輛的NVH靜音性做得好壞,與車輛設計和隔音材料的使用關係密切。 不少豪華車在車輛發動機艙蓋板上、發動機艙與駕駛艙之間的隔離區、車身底部和側門等部位都裝配有隔音阻燃材料,以保證車輛在行駛時,車內有更加優異的 靜謐性。

而不少車企出於成本考慮,省去了這些隔音材料。 亦或是在新車剛上市時,隔音材料比較完備,而等到第三年、第四年小改款時,為了打價格戰,省去了這部分隔音材料,消費者買的看似一樣的車型 ,實際上內部已經減配了不少材料。

另外,一般在阻燃材料上做手腳的車型,除了隔音效果變差外,還容易自燃,這就挺悲催的。

4、後排座椅鋼板

相信90%的網友想不到,後排座椅鋼板還會減配。 那麼,要這個鋼板有什麼用呢? 我們看下面這個案例。 2013年,溫州一位劉女士駕車行駛在滬杭高速上,因為錯過路口,劉女士將車剎停在了第1車道,導致後車避讓不及發生追尾。 由於劉女士車輛後備箱正好有兩根鋼管,鋼管在追尾撞擊力的作用下,穿透後排座椅的靠背,扎進了坐在後排的鄭女士的身體,導致鄭女士不幸身亡。

而放在尾箱的鋼管為什麼能穿透後排座椅靠背呢? 這正與劉女士車輛後排座椅省去了鋼板有關。 在毛毛的查詢中,發現不少追求超高性價比的車型,在這一安全配置上都省去了鋼板,轉而用鋼網或塑料件替代。 而如果車輛尾箱放置了長雨傘、網球拍、魚竿等尖銳物體,在發生被追尾事故時,後排乘客的受傷機率將大幅提高。

5、車身穩定控制系統

車身穩定係統ESP在行車安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其極為重要,近兩年不少車企在緊湊型車中都標配了這項配置,有的網友在購車時, 也不再詢問經銷商車輛是否配備,自己心裡已經默認這個級別的車都配備ESP了。

但實際上則不然,仔細研究車輛配置表會發現,不少合資車型在入門級版本中,會省去這一重要配置,買車時如果不仔細研究和詢問,往往就會吃個啞巴虧。

對於車企而言,一套車身穩定ESP系統,以博世品牌為例,報價大概在3000元錢左右,悄悄減配下來,就是有了低價空間和利潤。 但對用戶來說,3000元之於行車安全來講,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6、蓄電池

實際上,在汽車蓄電池方面玩兒心機的隱蔽性也相當高,這也就成了不少車企減配的重點部件。 其中最常見的做法是將蓄電池由大容量變成小容量,帶來的好處是,單台車輛的製造成本能夠降低100元左右。

除了將容量由大變小外,將品牌更換為價格稍低的國產牌子也是司空見慣。 例如蓄電池中,博世、瓦爾塔、湯淺等合資品牌蓄電池,售價要比風帆、川西等國產品牌高出30%左右,因此,一些車型在上市三四年後小改款時,也會悄悄 地把電池一併更換,盡可能地壓低製造成本。

7、轉向機構

方向盤轉向機構的減配,對於很多網友來說也是難以察覺。 單憑新手的手感很難辨別出電子轉向和機械轉向的區別,但是兩者的製造成本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長沙車主王女士介紹說,她在2010年買過一款代步車,近期在針對轉向機維修時發現,4S店竟然針對同一部件有不同的報價,價差還在千元左右。 後來了解才得知,因為購買時間早,王女士的車子轉向機構是製造成本較高的電子轉向,而後期在產的車型卻改為了機械轉向,成本低於電子轉向。

電子轉向與機械轉向兩者的製造成本價差在50%左右,兩者的轉向區別只有在激烈操控車輛時,才會有明顯不同,新手對轉向機構上的減配,幾乎察覺不出。 所以,車企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從隱蔽性較高的轉向機構下手。

8、霧燈

霧燈已經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追求低價空間的低配車型上,往往還能看到這一關係到行車安全的霧燈缺失。

也許不少人不解:前後裝上霧燈能費幾個錢,為什麼車企連這點成本都不捨得出呢? 對於連霧燈都能省去的車輛,毛毛一般是不會向朋友推薦的,想想得省成什麼樣才能連霧燈也省了呢? 小伙伴們自己細細體會。

最後,面對著車企的精益化生產,“省一分是一分”地挖空心思降低成本,網友們在買車時還得睜大雙眼,仔細對比,至於安全氣囊、防撞橫樑等這些基礎 配置也要了然於心,明明白白購車。 對於車企挖空心思降低成本的做法,小伙伴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繼續留言哦。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看起來沒減配,但國產後卻玩起了隱性減配? 沒錯,有些車企就是這樣心機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