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人類首次拍攝到了宇宙全景圖,真正窺探到了宇宙的最表層的一面。 宇宙全景圖甚至捕捉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並成功捕捉到了宇宙大爆炸所遺留的痕跡,能夠幫助人類窺探宇宙的起源。 據說整個宇宙全景圖有81億像素,網上流傳的有24G大小。
宇宙全景圖視頻
人類首張宇宙全景圖曝光
歐洲航天局憑藉造價7000萬歐元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圖。 望遠鏡去年開始在地球軌道上掃描宇宙全景,探測宇宙微波中的輻射光譜,僅半年時間,拼湊出宇宙全貌,展現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宇宙全景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繫起源的活化石。 這幅全景圖,是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多重拍攝的合成圖片,所以圖片呈橢圓形。 拍攝是用衛星在中心拍攝,由人工進行解剖。
宇宙全景圖全解
這張歷時6個月繪製完成的宇宙全景圖,為人類勾畫出一張137億年前大爆炸後新生宇宙的藍圖。 圖片上顏色的深淺變化代表了溫度和密度的細微差別。 從某種程度上說,恰恰是這些微小的不同使最初的宇宙某些區域密度加大,最終演化為今天的各大星系。
宇宙全景圖正中是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其周圍佈滿了冷塵埃形成的纖維狀物質,研究人員分析說,這片區域正是恆星形成的地方,而“普朗克”衛星拍下正在誕生的 星體以及尚處在萌芽狀的恆星。
圖片中央白光部分,正是我們身處、由延綿數千光年的塵埃和氣體群組成的銀河系。 不過若要一睹137萬億年前宇宙初生時的樣貌,則仍有待科學家移除圖片中銀河系的光芒。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繫起源的活化石。 不過在這張圖像上,覆蓋整個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有許多部分都被銀河掩蓋了。 科學家將通過精密的數據分析,剝離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信息,並希望能夠從中得出大爆炸後宇宙膨脹的詳細過程。
歐航局科學和自動探測負責人戴維·索思伍德認為,“普朗克”衛星為人們開啟了一扇“寶庫之門”,天文學家根據它提供的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 起源及其現在的運行方式。
據介紹,“普朗克”衛星目前仍在繼續繪製宇宙“地圖”的工作,按計劃,它將於2012年完成4次宇宙全景掃描並公佈完整數據。 科學家將通過精密的數據分析,剝離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信息,並希望能夠從中得出大爆炸後宇宙膨脹的詳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