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提需求前,你要問自己這8個問題

產品經理就業特訓營,專門為大學生和準備轉型做產品的人量身定制,60天線下培訓,包就業! 了解詳情

近期一直在梳理 需求收集、需求評審流程, 恰好自己帶的起點學院就業班鄰近畢業答辯,也要模擬需求評審過程,就寫一寫關於這方面的心得吧。 針對評審要注意的事項,我梳理了8個問題,和大家一起聊聊我的理解。

今天要講的,也是看蘇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一段描述所想到的:在阿里,產品經理如果要開展自己的項目,要定期整理需求, 專門召開立項評審會,帶著自己的需求和解決方案“過會”,向資源部門爭取資源

而在這樣的評審會上坐著的,都是各實施部門的老大,本著資源合理利用的原則,通常他們會很犀利地提出各種問題和質疑,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充分理解自己的需求 ,做足準備,否則很容易就被“PK”掉,不受重視。

儘管很多公司沒阿里那麼嚴格,一般都能做到專人專用;但產品經理作為項目的主負責人,還是有必要在收集需求、評審需求時,把控需求的合理性,判斷需求的價值,從而 保證開發實現的需求是有意義的——這對產品經理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很高的要求。

那麼具體來說如何做到呢? 本文整理了8個問題,分別是:

  1.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不做會“死人”嗎?
  2. 你的目標是用戶目標還是我們的目標? 這類用戶對我們的優先級是什麼?
  3. 你的需求有普遍性麼? 能代表多少? 怎麼採樣的?
  4. 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麼樣? 實現規劃路徑如何?
  5. 這麼多需求,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 都需要什麼能力? 怎麼分工? 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麼辦? 如果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怎麼做?
  6. 能否給出項目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 ROI是多少?
  7. 這個產品,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打算怎麼解決? 需要大家怎麼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
  8. 你預計要佔用多少開發資源? 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如果都能客觀清晰有條理地回答出來,能通過評審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下面就談談我的理解:

1、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不做會“死人”嗎?

這個問題用來評估需求的重要度。 也就是 要描述清楚需求的原因 ,如果不做,是否會帶來損失。 回答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可以站在用戶角度,描述我們發現用戶在特定場景遇到的困難是什麼,這個困難不解決,短期有什麼影響,長期有什麼影響;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客戶角度 ,描述客戶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如果無法滿足會造成什麼經濟損失;再一方面可以站在內部人員的角度,描述日常工作的執行效率問題,如果不提升,會損失哪些機會成本。

2、你的目標是用戶目標還是我們的目標? 這類用戶對我們的優先級是什麼?

這個問題用於確認做這件事是為了滿足KPI,還是滿足用戶需求。 就算是為用戶考慮,也要權衡是為哪個層級的用戶服務。

C端產品,用戶一般是金字塔形式分層,如果是免費產品,需要更多考慮金字塔底層的使用體驗,因為他們是根基;如果是付費產品,則需更多考慮付費用戶,也就是偏頂層的 體驗,因為他們是收入來源。

當然, 滿足“我們的目標”,也並不代表是不對的 ,通常這種目標就是銷售目標,B端商業變現目標,滿足這類“客戶”的商業價值,有時候對企業而言優先級則是最高的。

3、你的需求有普遍性麼? 能代表多少? 怎麼採樣的?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 說清需求來源和判斷過程。 產品經理採集需求的來源很多,可以是通過用戶反饋後台,或者運營反饋的用戶問題,或者是一些調研問卷,再或者是通過用戶行為數據。 那麼在需求整理時,就要講清楚哪些需求是反饋收集的,反饋人數有多少,這些反饋是否能對應到用戶行為數據,數據的來源是怎麼計算的,是否能推導出有更多人有同樣 的需求等等。

舉個例子,假設很多用戶反饋說希望App支持夜間模式,但開發夜間模式成本很高,這時你就可以在App中先做一個調節亮度的“偽夜間模式”,觀察用戶點擊行為,假設每天 有大量用戶啟動時調節了亮度,就能初步證明夜間模式功能的存在價值。

4、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麼樣? 實現規劃路徑如何?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很清楚自己提的需求,未來的發展路徑規劃。 開發最忌諱的是一次性需求,做完了就完了,沒有可複用性 。 當然也不是所有需求都要持續維護,實際做的時候,產品經理可以對某個項目提出一些“假設”,這種假設可以是功能使用次數,可以是用戶反饋數,可以是產生價值數。 對需求的未來規劃,可以是“分叉”的,比如當數據大於一定量級,用戶正向反饋增加,帶來的商業價值增加,可以繼續增加功能,持續優化,反之則可以考慮轉換方向, 或者調整策略,或者直接下線。

5、這麼多需求,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 都需要什麼能力? 怎麼分工? 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麼辦? 如果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怎麼做?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開發、設計、測試的實現成本有一定估算 。 可以不用了解具體的實現方式,但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評估出團隊成員人數和分工。 具體評估是要綜合考慮: 業務邏輯的複雜度,前台頁面的數量,上線時間,第一版質量要求等情況 。 後半句問題,則是從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和風險控制角度出發,反向要求產品經理能夠給出需求最核心的點, 也就是MVP方案 ,以便在項目產生風險時,能快速應對。

6、能否給出項目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 ROI是多少?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項目結果負責 。 提出需求前,產品經理就要對需求能達成的效果有明確的數據指標預估,尤其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每個資源都是“成本”,實施方可以認為是“投資人”,肯定 追求的是最大投資回​​報率。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上線一套分銷系統,允許用戶在購買完商品後,分享給好友,好友一購買,就能給分享人返利,好友也能獲得返利。 這時就要計算:分銷系統的開發人力成本(人/天)、上線後預估日購買次數(收益)、日分享次數、每分享購買率(收益)、日返利金額(成本)等指標。 當然為了跟踪方便和目標明確,也可以抽出其中1-2個關鍵指標,持續觀察,比如日銷售額和日毛利。

7、這個產品,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打算怎麼解決? 需要大家怎麼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不僅要描述需求的優點,更要認識到可能產生的風險

這些風險可能是:

  • 人力風險(團隊磨合、人員變更、水平高低不同等)
  • 技術風險(存儲成本、IO壓力、安全加密、防刷機制等)
  • 內部風險(臨時需求變更、需求方離職、產品經理經驗不足等)
  • 外部風險(政策風險、額外成本、競爭對手壓力等)

羅列可能的風險後,必須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讓大家了解到你不僅對目標明確,還明確達到目標的多條路徑。

至於說服的的方法,也是有策略的,有的需要正面回應,有的需要藉助外力,有的需要擺出事實,有的需要描繪願景,總之這個時候就考驗產品經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

8、你預計要佔用多少開發資源? 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這個問題是第5個問題的細化版本,通常互聯網產品佔用研發資源是最大的,而研發人員最關心的可能不是支持了什麼業務、滿足了什麼需求, 而是這些需求實現後,對他們而言有什麼收穫

這種收穫,可能是精神層面的,比如用戶的正向反饋,比如給公司帶來了收入,比如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但這些相對較弱;也可能是物質層面的,比如績效獎金,但 這些相對持續時間較短。

而實際對技術人員影響最大的, 還是技術水平的提升,還是遇到復雜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快感 ,這些就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 因此,建議產品經理了解一些技術解決方案, 可以針對需求中的技術風險重點說明 ,從而提升大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至此,全部8個問題也就分享完了,當然,實際評審時,不同公司側重點肯定各有不同,但產品經理無論如何都要對每個需求深入理解,做到有理有據地說服大家跟你 幹! 產品經理的成就感也就體現在此 ! 我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著,與你共勉!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提需求前,你要問自己這8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