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服務中心9日釋出的上海重點航運企業人才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海重點航運企業人才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化、專業化和國際化趨勢。
2010年至2018年7月,上海128家重點航運單位引進人才3705人,數量逐年攀升,有效地緩解了航運專業技術人才的緊缺狀況。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尹靜波介紹說,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航運產業更加集聚,航運產業在上海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中佔比日益提高。
尹靜波說,通過對重點航運企業的資料測算,航運人才貢獻率從2002年的13.97%增加到2017年的28.45%,15年增加近15個百分點;人才對經濟的直接貢獻增加至917.77億元人民幣。
引進人才中,25至35歲的人才佔比超過86%,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人主要集聚在航運科技創新產業,而35歲以上的引進人才多集中在現代運輸業。
本科學歷所佔比例達到85%,引進的博士學歷和正高職稱的人數佔引進人才的9.1%;工程技術人員、船舶技術人員等專業人才佔引進人數的55.2%。
上海航運企業通過招聘港澳臺地區和外籍員工、招聘海外留學生等各種辦法,促進航運企業國際化發展。一些新成立的航運企業,港澳臺地區和外籍員工比例已接近30%。
滬上多部門經過近3年的追蹤發現,在航運領域,航空技術工程師和空勤、地勤服務員是需求量最大的崗位;飛行員和金融類人才是最難招的人才;物流、銷售、船代和貨代是流動量最大的崗位。
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院長葛穎恩表示,未來航運工作面臨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一方面國內通曉國際規則的複合型高階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另一方面國內國際同行競爭壓力大;同時,航運人才專業型較強,隨著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的使用,無論是在船舶領域、航空領域、港口碼頭,還是在鐵路領域,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需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高校培養、社會培訓、企業培育相結合,以滿足航運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