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4個方面分析:2018的知識付費

零基礎學產品,BAT產品總監帶,2天線下集訓+1年在線課程,全面掌握優秀產品經理必備技能。 了解詳情

市場雖然不算冷靜,但還是有機會。 知識消費的未來不會遇冷,理應能在平穩增長的狀況下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並實現過渡。

自2016年初迎來知識付費的小風口,經過一輪資本的洗禮後最終回歸了冷靜。 行業洗過牌後,留下踏實做產品,勤懇引流量的平台。 只是一輪狂熱後,知識付費的未來何去何從。

新商業模式的產生,藉著風口推到了用戶眼前,此刻不管平台模式是否足夠成熟,都必然帶來眾多的資本入駐。 各平台憑藉風口際遇並經歷了一輪市場洗牌後找准定位,各自沉澱出內容模式與付費精品。

從數據上看,截至2017年下旬,喜馬拉雅FM推出了16個精品課程分類、1萬節付費課程,知乎舉辦了5000多場live,得到開設了31個專欄、14個精品課……2016年 喜馬拉雅FM的“123知識狂歡節”當天銷售額就達5088萬,其中銷量冠軍達到了555萬元的總成交。

2017年的第二屆知識狂歡節內容消費更是達到1.96億元,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貢獻達六成。

但知識的積累並非一蹴而就之事,培養一個人,從小學開始到本科畢業,耗時16年打磨成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進一步而言,培養成專業人才,或許繼續登頂學術造詣,或者在行業磨刀沉澱幾年。

知識付費收割焦慮與知識積累消耗時間,天然地存在著矛盾,用戶的增長無法跟緊資本的膨脹,高價流量前期多靠泛娛樂形式的內容支撐,吸引眼球卻無法形成體系,最終只能走向信息 流,造成眾多生產者與高質量用戶的逃離,無法生成二次消費。

此外,監管運營的不到位也可能引起災難性的結果,知乎就曾因傳播違法違規信息APP被迫在應用商店下架7天,火極一時的快手和抖音,也因監管不到位, 最終快手被央視點名並下架,抖音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學習本是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積累過程,同理,知識的生產也存在時間成本,在付費訂閱的高期許之下,如何保證內容質量和固定的更新頻次成為了一個難題。 繼羅永浩停更得到後,papi醬也停更分答。

而據36氪此前報導:

一位知識付費的創業者Steven,在知乎Live 上單月最高收益能夠達到 2 萬,但一年之後這筆收益不到 3000 元,最終也走向了停更。

核心原因都指向了內容生產難度大、耗時多,運營成本高等問題,這也是知識生產的痛點所在。 儘管得到號稱半小時能搞懂一本書,但最終聽過的人是否真的明白書中真諦,除了認真讀過的人之外,想來這半小時最終只指向了談資,成為了社交貨幣。

成就社交貨幣固然亦是一種價值所在,是商業行為的良好切入點。 針對目前的階層焦慮,盯緊中產這一主力消費階層,利用互聯網形勢下時間碎片化的特點打造定位產品。 採用音頻、視頻、資訊、問答等各種內容形式進行切入。

但分享經濟本質上是稀缺資源的分享,稀缺的資源才有分享和傳播的價值。 而知識本身並不自帶稀缺屬性,其鼓勵傳播並在互聯網條件下實現了更加的便捷與迅速,加上它需要逐步積累的時間屬性,某程度而言,知識付費的可持續的商業屬性似乎 並不突出,致使行業整體處於下滑姿態。

但互聯網模式下的知識,也有其體量龐大的屬性,部分知識還存在時效性的特點。 一線用戶碎片化的時間基礎,注定其無力花費大量時間,用於知識搜尋與分析。 動輒每天幾小時學習時間耗不起,輕則幾十分鐘的學習成本無效率。

知識付費簡單粗暴的內容傳遞模式在風口狂熱後呈現出的消極姿態,正印證了當前商業模式並不貼合知識市場長期發展的定位。 如何瞄準用戶需求收割流量,除了根據用戶畫像找准市場定位,設計出剛性需求的產品之外。 更重要的:還在於找到良好的商業運營模式。

一、商業模式創新會是一番新的風景

互聯網體繫帶來了多元化的商業創新,無論是供應鏈的整合或者細化需求上的選擇。 對知識付費而言,換一種玩法,或許便能繞過高牆。 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多種知識付費的模式,有強調服務的“知識+服務”,有強調社交的“知識付費+裂變營銷”,還有強調個性化的“知識付費+眾籌”等。

“知識+服務”模式強調服務。 通過專人承接用戶的實際問題,就用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實時解答與指導,使用戶在不斷的強化訓練的過程中掌握並實際運用,最終成為自己的能力。 不是對用戶進行簡單的認知傳遞,而是告訴他們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場景並變成自己的可用技能。

“知識付費+裂變營銷”早在市場重複出現,通過分享加社交裂變,不斷地拉來新的註冊用戶。 但此模式需要注意規避過度的流量集中,免得被平台一次性封號處理,還要避免因過度營銷而變成傳銷,破壞知識付費整體生態。

“知識付費+眾籌”可以往個性化定制的方向走,根據用戶期待值來決定是否開學。 此時,需要製定一個合理的眾籌值,或許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行業生態制定不同的值,並可考慮往社交的方向滲入。

商業模式的創新的魅力在於,體系中任一環的變動,都可算是一種創新。 在不斷的模式創新下,發掘出一個適合知識付費的、長期的、可持續地發展的商業模式。

二、垂直領域切入和橫向領域整合

抓住群體定位,抓住細分剛需,切入垂直市場,解決用戶痛點。 用戶不因聽半小時的書評而讀懂一本書,但在這半小時的學習中整體提升自己的職場形象卻是可能。 而職場痛點,亦可往下細分為求職、入職、職場老人等不同的細分人群。 此外,也可細分幼兒教育、藝術、晚年養老等垂直領域。

“花田小憩”通過打通花藝這一垂直領域的知識付費市場,提供從入門到進階的花藝教學,並在此基礎上強調導師介入指導,打通線下,並進軍花藝界的供應鏈。 發展起集知識分享、線下培訓、鮮花供應等於一體的垂直市場,也算是知識付費垂直領域裡的典範。

橫向整合能夠把市場無限做大。 跨行業整合、線上線下整合等等。 創造多元化的知識產品,滲透到蛋糕的每一個孔隙。 理論上,思想能走多遠,市場也能走多遠。

三、下沉尋求市場增量

當前知識付費主力還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收割了一輪階層焦慮後,如何擴大用戶體量,實現平台數據增長,是知識付費市場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 三四線城市作為一個龐大的下沉市場擁有著巨大的潛力。

但三四線的用戶結構與時間屬性與一線城市存在著天然的區別,大部分人會從基於自身經歷的體驗中進行信息分享,家長里短與並不算豐富的精神消費成為普遍的市場現象。

如何找准定位,開發出符合三四線城市的內容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運維好高端知識體係與尋常經驗分享之間的關係,成為知識平台實現用戶與流量雙增長必然要求。

知乎從一開始的邀請機製到開放註冊,從KOL的內容分享到當前的社會化問答體系,都印證著一線城市用戶增長的瓶頸與下沉用戶對平台的戰略意義。

四、市場規模依然巨大

據艾瑞《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指出:

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49.1億。 而到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235億。 產業規模增速會出現下降,但最終會走向市場穩定水平。

  • 一來互聯網帶來了傳統出版業的變革,知識付費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時間耗費,提升了知識的傳遞效率;
  • 二來,伴隨著市場教育程度逐步提高、願意為優質知識服務付費的人群基數不斷增長。 整體市場空間依然巨大。

市場雖然不算冷靜,但還是有機會。 知識消費的未來不會遇冷,理應能在平穩增長的狀況下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並實現過渡。 在這一時期到來之前,我們能做的,便是踏實地研究用戶畫像,安靜地做好平台產品。

 

本文由 @ meteor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4個方面分析:2018的知識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