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阿里副總裁劉鬆:技術創業將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風口

文章摘要: 資料智慧將重構未來商業模式5 資料智慧將重構未來商業模式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

原標題:阿里副總裁劉鬆:技術創業將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風口

【黑馬高調頭條】第397期

未來10年,中國網際網路將發生哪些重要變化?新的創業機會將出現在哪些行業?

近日,在參加創業黑馬產業升級大課《重回高增長》活動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鬆分享了他對未來10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判斷,他認為:資料智慧將重構未來商業模式,AI產業化就是未來的商業機會,對於公司創始人而言,最需要轉變的觀念是,技術要變成公司發展的全新維度,以技術模式塑造新的商業模式。

以下為演講實錄精編。

口述 | 劉鬆     

整理 | 常皓靖 李雙巨集


1 全球科技將加速創新與叢集效應

2007年6月,iPhone第一次釋出的時候,只有少數技術粉絲注意到了這是一種顛覆性技術,直到2012年和2013年,主流網際網路從業者才意識到一場巨大革命的開始。

智慧手機時代,全世界市值前幾名的公司,總結來看只做了四件重要的事情:搜尋、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際網路金融)、社交媒體(遊戲)。

這四樣東西就像四個柱子,支撐了過去10年各種生態和應用。它們依靠的都是智慧手機,以及背後沉澱的雲和大資料。這三樣東西成爲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2018年,是全球科技行業最大變革的開啟之年。從2018年開始,全球科技會進入一個加速創新與叢集效應的「寒武紀」時代。這意味著,未來,新技術的出現會大大加速,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也會大大加速,它們對實體經濟和物理世界的影響力也將繼續增強。

2 人工智慧將領跑新一代資訊科技

從大的方向來看,移動網際網路依然重要,依然還會發展,依然還有創新的空間,只是絕對全新的邏輯會少很多。但是,移動網際網路要跟物理世界去結合,比如門店、工廠、城市。這個結合,會帶來更多新的交叉點出來,也會帶來比今天消費網際網路大至少十倍、時間更長、門類更多的革命。

下一個時代,我們更看重在硬科技、物理世界裏面與智慧化疊加的創新,這成了處於中間層的技術。中間層的技術普遍與物理世界有很大的關聯,比如物聯網、混合現實,但由於目前成本和體驗的原因,有些再等3-5年才能夠變成主角。

人工智慧將繼續領跑新一代資訊科技。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過去十年的移動網際網路基本上是all in了所有人,但是人工智慧+物聯網是可以all in所有物的,這在物理世界裏面具備了非常大的空間。甚至今天去做天文、地震、類腦科學研究的人,幾乎都全部需要用到資料、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

3 產業科技創新最重要是識別拐點

在美國陸軍部發布的《2016-2045年新興技術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美國對於前沿技術和前沿應用的積累和研究,我今天把研究結果拿過來,看看美國人在想什麼。以下,每一個名詞裏面的佈局都會滲透到全世界的某種改變:

前沿技術:包括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3D列印、混合現實、量子計算等。

前沿科學:包括新能源和先進材料等,很多是跟環境有關。例如,類似石墨烯這樣材料方面的更迭,會對以後的汽車行業產生致命或者顛覆性的衝擊。

產業科技創新需要注意3點:

第一,識別哪些是顛覆性的技術。

第二,知道拐點什麼時候發生。

第三,知道你該在什麼時候進入。

軟體思維進入硬體思維,有一個巨大的門檻是「量產」。網際網路造車公司如今遇到最大的難題是,電池技術、充電樁的環境還不足以支撐這場革命的持續,如果用造手機的方式去造汽車,肯定邁不過量產這個坎兒。

一個做APP的公司,下載1000萬次和下載1次沒有任何體驗上的區別,但是每一輛汽車造出來的時候都有區別。

前沿應用還包括社交主權、先進教育、醫療。到今天為止,我們做的很多網際網路教育和網際網路醫療還都很初級,只用到了網路,但很少有用到資料的。在中國,如果你持續在教育和醫療裡深耕細作,並且運用了新技術的話,肯定有未來,但你要等著拐點來臨。

4 新技術交叉點將涌現新創業機會

未來,創業者要修煉兩種魔法:一種魔法是你對世界理解的方式;另一種魔法就是技術。就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有這麼高的水準,從根本上講,是由過去500年不到3000個科學家塑造的。

我過去幾年接觸了全球近300個創業團隊。總結一下,3年前,阿里開始做諸神之戰大賽的時候,O2O、垂直電商盛行,國內的創業公司有一半多偏模式和應用創新。而放眼全球,除了中東和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的創業公司80%都是技術創業驅動。到了去年阿里再做大賽,國內65%全部都是技術創業者。

未來10年,在新技術交叉點上會涌現非常多的新創業機會 ,也將會有很多創業公司出現在技術群落之間的交叉點上。交叉是性感地帶,創業要追求這種交叉點,每個人原來懂什麼固然重要,更重要是懂得跟誰交叉。

我建議,如果創業者在所在領域遇到了瓶頸,遇到了同質化的競爭,那麼應該去疊加一些技術。我認為,未來的增長一定是來自於新的交叉和新的變數。 但要思考的問題是,究竟是疊加人工智慧,還是VR、AR的技術


全球每100個理工科畢業生裏面,就有37箇中國人。中國並不缺工程師的紅利,也不缺有天分的工程師,創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找到一個恰當的CTO和技術團隊,以及是否能足夠尊重他們,讓CTO掙的錢、拿到的股份比CEO要多得多。我們很難相信,未來純做業務的人,會帶領整個中國的經濟走到技術主導的時代。

5 資料智慧將重構未來商業模式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基本上可以關起門來做業務,數學不錯的碼農們和資料工程師們就能夠創造好的商業模式。但人工智慧驅動的產業網際網路,不只需要數學、架構、模式,還需要有物理學的思維,要能做到整個物理世界與數字空間之間的重新糅合,來構建未來。

數字化已經在加速世界的量子化,亂中求治的東方智慧方能派上用場。全球有接近40億的人用智慧手機,一旦這些人都連上資訊高速流動的移動網際網路以後,其實世界就已經被完全量子化了。

當所有的生產、生活資訊全部都被數字化方式記錄下來之後,真實的物理世界之外就建立了一個「數字孿生」的新世界。

未來的公司運營,我們可以藉助這些全量、實時、線上的資料,讓資料跑腿,人少跑腿,智慧化地調控現實世界的很多環節,重構商業模式。很多零售行業可以通過資料打穿,從而優化物流和投遞時間。

未來,在構建一個商業模式的時候,除了想到流量、營業額和地推,還要想到5個關鍵詞:平臺、資料、智慧、融合、普惠

用九個字概括來說,就是「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背後的思維是,我不去幹特別具體的事情,但是通過基於資料的平臺,為生態去提供服務。

阿里可以用一個7人小團隊,去做很大的事情,這也是阿里內部系的上百個創業公司都可以快速崛起的密碼。當然,這個生態也可以為創業公司所用,只是要形成一個恰當的、開放的閉環。

網路是用來圈人的,資料是用來重構的,智慧是用來「勾引」的。

網路是一個超級槓桿,有圈人的潛力,今天用它來做營銷、粉絲、會員等和大前臺有關的事情,都變得非常容易。

資料是平臺模式的血液,是構建多邊市場的介質,不要僅僅把資料當做一個分析的結果,會浪費掉資料價值,資料只有用來重構模式時,才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人工智慧是體驗塑造者,也是知識發現者。它可以作為場景入口、可以粘人、可以發現知識。

6 用技術提升人貨場運營效率

以新零售為例,阿里過去這幾年,如何通過人、貨、場的重構來顛倒眾生?

人:中國的商業體系一直欠一堂會員課。多年來,我們把貨交由供應商或第三方門店就不再管了,但現在全媒體時代,企業的IP>品牌>廣告,即便是白酒這樣的行業也在做全球化、時尚化、IP化。

中國社會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媒體社會化,一個是社會媒體化。任何一個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變成營銷的一種套路或方法。

我們要開始運營人——讓客戶有立體的ID,對他有幾百個維度的理解,以及用各種角度來觸達他。 要對消費者的心智產生長期影響,要與娛樂業和媒體業相聯絡。

貨和場:用完全資料化的方法提升運營效率,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做資料化運營,更重要的是,用智慧化的技術,去消除人工環節的錯誤,增強消費者的體驗。

此外,還要明白兩個問題:怎麼線上上線下把這些人搞明白?怎麼線上下把貨和場變成資料化?

7 技術+場景=未來的商業機會

不要誤以為人工智慧多麼高大上,它只是通過一些影象識別和演算法技術,來解決問題。

阿里最近這幾年,做了非常多產業人工智慧相關的事情,比如城市大腦、工業大腦、農業大腦。以農業大腦為例,我們在玉米地和蘋果地裏,用影象識別技術去監控它目前的病蟲害和長勢。

下面我再介紹幾個一些人工智慧方面的行業應用:

1、在工業製造領域,阿里將演算法工程師和大資料工程師派到車間裏面去。將生產線的資料收集來以後,通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給企業一個更好的工藝引數推薦。80%的驗證發現,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給出來的演算法推薦,比工程師 20 年來引以為豪的經驗更好。

2、「易耕雲作」以大資料資訊的收集和分析為切入口,通過提供長勢地圖、氣象分析、病蟲預警、產量預測等資料,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管理和運營自己的土地,實現資料驅動的決策。

3、易彈資訊科技,它用的是該彈哪個鍵,哪個鍵就亮的方式,可以讓零基礎初學者1分鐘內上手彈鋼琴。這家公司已經在上海開了200多個培訓班,而且營收非常好。

4、在醫療領域,以前的切片速度嚴重影響癌症研究進度,玻璃切片沒法共享,現在,HISTOWIZ通過全自動化的組織外包服務,把人類病理資料積累到一個智慧的數字平臺上,外部專家都可以進行線上的協作和診斷,形成了雲端的生態協作平臺。

總結一下, 過去五年,移動APP是超級入口。 但今天,人工智慧加產業又是一個超級入口,滲透性更強,也可以應用在更多場景

對於公司創始人而言,你最需要轉變的觀念就是, 技術要變成公司發展的全新維度 ,甚至要決定你的商業策略。你最重要具備的能力就是找到一個恰當的CTO和技術團隊,然後以技術模式塑造新的商業模式。

* 本文由阿里研究院(ID:aliresearch)授權i黑馬(ID:iheima)轉載,作者:劉鬆 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注i黑馬。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商務合作: 15801105017 (微信)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阿里副總裁劉鬆:技術創業將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