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麼成功的人,肯下笨功夫?
曾記得國學大師錢穆曾說過:“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但筆者覺得,只要你肯下笨勁,肯吃苦、踏實、誠懇、謙遜、 始終如一,你就成功了一半。
說到這想到一個“笨”的出名的曾國藩,在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中這樣說道:“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 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1
學習:別人嚼過的口香糖不甜
請記住:學習的大忌就是不求甚解,去吃別人嚼過的東西。
王小波講過一個笑話:二戰時一位美國將軍視察前線,他看到一位新兵表現的非常拘謹,於是就給了他一塊口香糖。 將軍問士兵,還緊張麼? 士兵回答說好多了,但是為什麼這塊口香糖沒味道? 將軍笑著回答說,因為這塊口香糖已經被我嚼過了。
其實學習知識也是一樣,必然是要全身心的撲到上面,一步一個腳印,由上及下,觸類旁通。 如果一門知識需要80小時才能學完,200小時才能學精,那麼只花2小時的人就必然學不好。
古往今來學習都是一件苦差事,因為它本身就在篩選,把凡是吃不了苦的人都刷下去。 吃得苦中苦的人,普遍走得比較遠,造詣比較深。
2
名聲:愛下苦功夫的人值得信賴
自古名利常相隨,有名便有利,有利也可以有名。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名,因為名就意味著滾滾金錢。 越是那些能下笨功夫,肯吃大苦頭的人,往往名聲更好,也更容易被別人所信任,社會成就也就更高。
一是因為肯下苦功夫的人往往有所圖,格局更大,對於一時一地的辛苦並不放在心上,做事更容易精益求精,取得的成就必然遠大於一般人;
二是對旁人來講,肯下苦功夫的人顯然比那些滿臉跑眉毛、心機深似海的人更值得信任。 容易被別人信任的人,往往能在自己身邊聚集相當量級的社會資源,自然更容易成功。
柳傳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參加任何一個活動都提前半小時到場,用二十分鐘準備,剩十分鐘提前進場,熟悉會場環境和參會嘉賓,既保證不出錯,又保證能奉獻一場精彩的演講。
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功夫不是一般人能下得了的,但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曾經有一位浙商請柳傳志到溫州講課,飛機飛到上海時溫州突降暴雨,無奈飛機只得降落在上海。 所有人都勸柳傳志搭第二天的飛機。 但是柳傳志偏不,他硬是叫了一輛公務車,連夜冒著暴雨趕到了溫州。
當第二天那位浙商看到滿面倦容的柳傳誌時,感動可想而知。
肯下苦工夫,肯使笨勁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赤誠之心。 在這種赤誠之下,自然可以吸引很多資源來為他服務。
3
專注:高手挖的護城河
大家聽“專注”肯定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但是為什麼需要專注,還是有很多人不是明了。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多線程工作讓你焦慮、低效率;而聚焦於一項工作,則能夠大大提升你效率,也能夠讓你更踏實。
專注也是笨功夫的一種,更是一種逆人性操作,但好處不言而喻。
就像2017年齊魯金融網研發出芝麻西瓜APP一樣,芝麻西瓜研發的初衷就是要專注打造一款能檢測投資類項目風險的金融智能APP。 呱呱邀大家一起看看芝麻西瓜核心功能:
最核心的功能是項目評測,以項目的基本面信息分析為基礎,綜合了投資行業學院派和江湖派重要實戰要素,最終形成了本APP獨有的評測建模,我們將至稱為“多維 風險分層”數據模型。 通過本模型,用戶僅需輸入少量的項目信息,我方通過數據模型測算,對用戶提供的產品進行全方位評測,最終得出相關分數和分析報告。
專註一件事做到底,你會發現你會收穫金錢、人脈、知識等等。 你說一個專注認真的、有規劃、愛下笨功夫的人,怎麼會不成功呢?
職場作家古典說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就是這個意思。
4
成長就是迭代: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完的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曾經給騰訊寫了一本《騰訊傳》,裡面總結了騰訊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後來馬化騰又發給了合作夥伴一封公開信,重提這個理念: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現、修正一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 出來了,自己也就很有產品感覺了。 好多人都有學生思維,就是要準備好了,才能下場,那時候機會已經被別人搶光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先搞起來,你就打敗了50%的競爭對手”。
所以越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就越要下笨功夫,就越要收起小聰明,越要收起自己的擔心,用盡全力去拼自己的夢想,沒有這種勇氣的人, 怕是成不了大事。
這不是說機會不重要,也不是說聰明才智不重要,而是說在這個競爭社會裡,有機會的人不少,有聰明頭腦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兼具了上面這兩樣,還能夠 踏實肯幹,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容易勝出的那種人。
所以,可怕的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人比你聰明,有人資源和機會比你多,而是哪些既比你聰明,資源機會比你還要多的人,還在偷偷下著笨功夫。
來源:芝麻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