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資訊分享頁設計如何提升用戶轉化?

從零開始學運營,10年運營老司機帶路,2天線下集訓+1年在線學習,做個優秀的運營人。 了解詳情

分享頁面並不是僅僅呈現方式與原生頁面不同,在做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有系統的思維。

很多人認為在做新聞或資訊的分享頁時,我們只需要做好內容,好的內容就能引髮用戶自主的傳播。 這本身並沒有錯,好的內容確實能帶來大量的轉發和分享。

但是作為產品設計師,我們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應該更多的思考:自身平台傳播出去的內容,能帶回來多少流量,變成多少實際用戶的轉化。

讓用戶快速get到信息

下圖是flipboard的媒體feed頁的原生頁面與分享頁面對比圖。

左邊是分享出去的鏈接頁面,簡介背景統一為紅色的品牌色,左上角增加了flipboard的品牌露出,該媒體號的簡介信息是全部展示的。 而在APP原生頁面裡,簡介背景是其中一篇熱門文章裡的相關圖片,簡介只顯示一行,多餘的文字直接隱藏。

這種細小的差別可見設計師在設計該功能時, 充分理解了正在使用APP的用戶和在微信裡點開分享鏈接的用戶,他們在使用場景、目標、行為等方面是有差別的。

在微信裡點開分享鏈接的用戶他們很大程度可能並沒有下載該APP,對於媒體號他們更可以都好無了解。 所以,在設計分享頁面的時候,要讓媒體號的簡介全部呈現出來,從而讓用戶更好的決策是否該繼續點擊查看該媒體號的相關文章,或是直接關注該媒體號。 如果用戶點擊關注就會跳轉到下載頁面,進而成功地轉化成了APP的下載用戶。

而在APP裡查看媒體號的用戶,他們對於正在看的媒體號都有一定的了解度,某些深度用戶甚至是每天都會查看該媒體號是否更新了文章。 所以在原生頁面裡設計媒體號主頁的時候,設計師把更多的展示空間留給了最新更新的文章,甚至連媒體號名稱簡介的背景都可以替換成最新更新的文章裡的相關圖片。

簡化操作,導流用戶

下圖是豆瓣圖書詳情頁的原生頁面與分享頁面對比圖。

左圖的分享頁裡,設計師縮減了該頁面的圖片佔比,書籍的名稱,作者,簡介等都在一屏以內展示,讓用戶快速地接收到了頁面信息。 這部分在分享頁面看資訊的用戶,其目的性沒有那麼明確(相對於在原生APP裡主動找資訊的用戶)。 所以在分享頁裡,頂部固定導航欄上有豆瓣最主要的內容分類“電影、圖書、廣播、小組”,方便用戶可以隨時導流到其他頻道,滿足了這部分用戶隨意看看的需求,也 為更好地轉化用戶打下了基礎。

而APP內的用戶則相對來說已經對整個APP有一定了解,他們在這個頁面除了看信息,還會去做一些深度操作,比如給書籍打分或打上“想讀、在讀”等標籤。 本質上豆瓣是一個UGC為主的社區,所以產品設計的目的也是促進UGC產生,讓用戶與內容深度互動。 所以可以看到即使是功能相同的按鈕,原生頁面按鈕也會設計得更明顯,更想吸引用戶點擊。

恰當的下載入口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在分享頁瀏覽資訊的時候,被各種下載引導入口乾擾。 如何平衡用戶的瀏覽體驗與下載引流的目標,讓下載按鈕在適當的時候出現是非常重要的。

在豆瓣分享頁裡,只有內容詳情頁的頂部才會有明顯的下載引導“用APP打開,更多海外中國研究好書推薦”(文案會根據不同類別的書籍更換為對應的類別),跳轉 到其他如分類頁的時候按鈕就消失了。 在快速瀏覽滑動詳情頁時,大概滑到兩三屏,右下角會出現一個“APP內打開”的提醒按鈕。

可見設計師充分認知到了用戶的行為、目標、場景等要素。 只有當用戶在瀏覽資訊內容本身的時候,才可能會想在APP裡獲得更好的瀏覽體驗,從而產生下載需求。 對應的“極速下載”的按鈕文案又帶給用戶快捷方便的心理暗示,鼓勵用戶點擊下載。

系統的設計思維

所以分享頁面並不是僅僅呈現方式與原生頁面不同,在做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有系統的思維。 交互設計有五個要素:用戶、行為、目標、場景、媒介。 之前的幾個優秀的案例裡,正是設計師在設計時,就整理清楚這幾個要素,才讓分享頁面有了更好的使用體驗,而從完成了由分享頁給自身平台帶流量的 產品目標。

 

作者:Julywang,封面新聞資深UI設計師,5年互聯網用戶體驗設計經驗,相信設計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本文由 @Julywang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資訊分享頁設計如何提升用戶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