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鬍鬚簡史:為什麼革命者愛留大鬍子?

每天刮鬍子的壹讀君 | 吳銳

作為一個純純正正的無產階級,壹讀君最近滿懷敬仰地觀看了電影《青年馬克思》,看得本君真是熱血澎湃啊。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馬克思為什麼要留這麼一大把鬍子呢? 吃飯的時候不是會藏污納垢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深扒一下鬍子的歷史,其中經歷了三次重大戰役。

第一次戰役:日耳曼大鬍子VS羅馬沒鬍子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用磨光了的石頭刮鬍子了,或者稱之為“鋸”鬍子、“拉”鬍子,總不會太舒服就是了。 進入銅器時代以後,有了鋒利、便利的刮鬍子工具,可以比較方便地讓下巴變得更光溜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觀察古希臘、古羅馬的繪畫、雕像,會發現那個時期的男性都很少留鬍子。 這是因為,最初,亞歷山大大帝要求自己的士兵平時必須把臉刮乾淨,以防戰場上徒手搏鬥時被對手抓住鬍子。 畢竟使勁一扯的話,帶下塊肉肉來也是有可能的。

亞歷山大大帝

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古羅馬時期,不但是軍人,古羅馬的男性普遍都不留鬍子。 當時緊鄰羅馬的日耳曼各部落則普遍留鬍子。 在羅馬人眼中這些部落都是野蠻人,鬍子就是野蠻人的象徵。

古羅馬戰士

羅馬皇帝凱撒

羅馬皇帝屋大維

羅馬帝國周圍的日耳曼人

羅馬人:“鬍子拉碴的,不講衛生,日耳曼人真是粗鄙沒教養!”

日耳曼人:“大老爺們還天天洗澡、刮鬍子,你們羅馬人都是娘娘腔!”

互相不服就開打吧! PK的結果是日耳曼人獲勝,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被日耳曼人征服,不留鬍子就是娘娘腔的觀點就此坐實,以後男人都要留鬍子!

第二次戰役:天主教沒鬍子VS東正教大鬍子

西羅馬滅亡後,歐洲進入所謂黑暗的中世紀時期。 既然第一回合日耳曼人獲勝了,歐洲男人應該可以大大方方地留鬍子了吧? 確實是如此,但是時間不長,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我們知道當時在歐洲,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西歐國家一般都信奉天主教,中東歐國家大多信奉東正教。 起初,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提倡神職人員留鬍子,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留鬍子的,耶穌的門徒也大多蓄須,所以後人也要和救世主保持一致。

耶穌

不過後來天主教這頭改主意了,因為鬍鬚在當時歐洲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判斷一個年輕男子是否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 有鬍子就說明你發育OK了,可以傳宗接代了。 那麼作為終生不能結婚的神職人員,留個大鬍子算是為哪般呢? 是要顯巴自己睾丸激素分泌旺盛嗎?

神職人員還是打扮得中性一些比較恰當,所以公元816年,天主教廷規定 所有神職人員必須定期刮鬍子!

讓臉蛋光光,從神父們開始做起! 漸漸地,在天主教國家,包括非神職人員在內的人民大眾都開始流行刮鬍子,而且鬍鬚再次成為沒教養、貧窮的象徵。 1356年德意志施派爾市政廳甚至發布命令: “除了老年人、窮人、可憐人以外,任何人不准留鬍子!”

中世紀西歐人

而在信奉東正教的中東歐國家,情況則相反。 東正教的神職人員繼續堅持要和耶穌基督保持一致,要堅決蓄須。 在1551年的宗教《百條》規定: 凡是拔掉鬍鬚者必遭到痛斥並被逐出教門。

中世紀的東歐人

不僅是神職人員,東歐國家的老百姓也以蓄須為美,以成為美髯公為目標,每天都要像女性化妝一樣梳理自己的鬍鬚。

伊凡四世曾說過, 俄羅斯男人若像西方男人那樣剃去自己的鬍鬚,那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是對上帝賜予的面容的歪曲。 如果有誰膽敢隨便拔掉別人的鬍子,是要承受重金罰款的!

如此一來,鬍鬚成了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之間的重要分歧之一,相互瞧著不順眼啊!

天主教徒:“哼!粗俗!”

東正教徒:“哼!叛徒!”

這場東西方的鬍鬚PK,最終以一個人的出現決定勝局。 他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遊歷西方之後,感覺還是下巴光光的看著比較順眼,於是他規定俄羅斯男人都要剪掉大鬍子,如果你非要留著,那就必須交30到100盧布不 等的鬍鬚稅。

彼得大帝

俄羅斯貴族心中不滿啊,“留了這麼多年的鬍子,你說剪就剪啊?”

彼得大帝:“你不願意剪,我來給你剪!”

對於留著鬍子的大臣,彼得大帝會親手給他刮, 而且順手還會刮下層皮來!

在彼得大帝的鐵腕統治下,東歐、西歐終於保持一致了,大家一致認同:不留鬍子!

第三次戰役:海豹胡VS大鬍子

進入19世紀中期,歐洲又重新開始流行蓄須了!

對於當時鬍鬚會捲土重來,有多種解釋:

一種是19世紀工業革命爆發,由於大量燒煤,空氣污染,男人們留鬍子是為了過濾空氣。 呃……

另一種解釋是工業革命爆發後,工人階級每天都要辛苦的勞作,根本沒有時間刮鬍子。 似乎比前一種更合理一些。

第三種解釋是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留著鬍子的英軍士兵回國後,立刻引發了蓄須的流行風。

不過當時鬍子也不是想留什麼樣就留什麼樣的,因為不同形狀的鬍鬚代表不同的政治立場。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是個鐵腕強人,他曾下令軍隊向示威群眾開槍,曾率領軍隊驅散德意志國民大會。 他標誌性的海豹胡也成了權威的象徵。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很多支持威權統治的人都留起了這種海豹胡。

  威廉一世

俾斯麥

東條英機

威廉一世的孫子威廉二世,似乎是覺得一般的海豹胡還不足以張揚自己的個性,他把鬍子兩端用油脂固定,向上高高翹起。 這種鬍子也被稱為牛角胡。

威廉二世

一種觀點認為,北洋軍閥們受到了西方海豹胡風潮的影響,這些熱衷於威權統治的軍事首腦都清一色地留著這種鬍子。

段祺瑞

張作霖

曹錕

同樣是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還有一個標誌性的胡形,它就是覆蓋鼻子以下的大鬍子,這個造型是讚成改革或革命的象徵。 1850年代,作為奧地利帝國開明專制象徵的亞歷山大巴赫男爵,曾經以政府訓令的形式要求奧地利的官員必須剃鬍子,或者至少要把下巴露出來。 而他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原因就是 “大鬍子包含有太多的革命色彩”。

這樣的訓令似乎也在變相提醒人們,如果你支持革命、支持民主,就請留大鬍子吧,而且注意要讓鬍子把下巴蓋上。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留著大鬍子的革命家吧:

馬克思

恩格斯

奧古斯特·倍倍爾

威廉·李卜克內西

卡斯特羅

格瓦拉

海豹胡和大鬍子PK的結果如何呢? 當然是專制統治被推翻,民主共和成為20世紀到21世紀的發展主流。 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20世紀初發明的一次性刀片問世後,戰勝了一切類型的鬍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男性社會再次進入面部光潔的周期。

參考資料

1. 《高凌:偉大導師馬克思為什麼留大鬍子》,高凌,公眾號“青年維也納”

2. 《最美的鬍子》,程應峰,《長沙晚報》

3. 《留鬍子有罪?18至19世紀俄國貴族的”歐洲化”風潮》,吳京昴,《文史天地》

4. 《講一個馬克思的秘密》,不高興的豆奶,微信公眾號“知識嗑兒”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招聘過濾河南人? 河南人為什麼總被黑?

點擊圖片閱讀 |  原來白T充滿了性暗示?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周杰倫的新歌一股東北味兒?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 給壹讀君 點個贊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鬍鬚簡史:為什麼革命者愛留大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