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級不斷在壯大,同時不安全感也一直籠罩著他們,與之相伴的還有身份焦慮和理財焦慮。 也因此財經類節目迎來了發展的最佳契機,人們對於財經類視頻內容消費開始養成習慣。
在投資界,股神巴菲特是一面旗幟,其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人們往往稱之為巴菲特股東大會),也成了全世界投資者“朝聖”的盛事。 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有逾5萬人參與,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接近四分之一。
“投資者應該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有很多機會”,“中國股市將會跑贏美股”……
2018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眾多金句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歷年來的經驗是,各家平台都不會放過巴菲特發放“投資教材”的機會,他們摩拳擦掌,都從各自視角去做一番解讀。
比如門戶網站可能會從時效性上下手,推出專題報導;新媒體公號更多選擇垂直化的打法,聚焦濃縮解讀或者其中亮點部分。
我最近關注的一檔金融科技知識脫口秀《Fantalk》也推出了巴菲特特別版,對巴菲特生平、合作夥伴、投資理念和大會盛況作了360度全景式討論。 從之前攜手李誕,到最近直擊巴菲特,《Fantalk》其實也成了當下自製視頻節目的另一種樣本。
01
人們為什麼會覺得巴菲特是股神? 這之中,其實主要看兩個變量: 相對跑贏大盤和持續時間,二者兼得。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在一段時間內跑贏過大盤,可能是運氣,可能是技術,但只有做到長期跑贏大盤,才是有借鑒意義的。
如何在長跑中獲勝,也是當下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中產階級所焦慮的,並且,這種焦慮已經有前置的趨勢,比如第一批90後強行被拽入了中年行列。 關於第一批90後已經泡上了枸杞、已經禿頂了、已經離婚了、已經出家了等話題層出不窮。
今天在職場拼命,明天老人誰來贍養? 公司裁員,股票波動,稅率上浮,甚至是住房公積金的調整,都能讓他們從睡夢中驚醒。 中國的所謂中產,其實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穩定,向上有可能成為社會精英,也有可能向下跌入社會底層,這就是生活現狀。
凌晨三點半,幣圈夜未眠。 韭菜們奔赴炒幣戰場,就是怕自己又錯過了一個風口。 不過,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次表達了虛擬貨幣的不看好。 他認為:這類資產只是因為稀缺才顯得珍貴,加密資產沒有產生任何相關的價值,只能等著別人用更高的價錢接盤。
之前李誕做客《Fantalk》帆星秀時也提到了對於炒幣的態度,他說自己不喜歡每天一睜開眼就要看漲跌,操不了這個心,不如把心思放在創作上,如果 創作可以賺錢那就替代了理財。 不過同時,李誕也表達了在上海買房的難度,尤其對於他這種只有擁有了一個億現金資產才會考慮花一千萬來買房的人來說。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從收入層面來看,中產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一面是中產崛起,另一面不安全感卻是如影隨形,與之相伴的還有身份焦慮和理財焦慮。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財經類節目迎來了發展的最佳契機,人們對於財經類視頻內容消費開始養成習慣,包括《吳曉波頻道》、《功夫財經》、《Fantalk》等在內的頭部 內容都是在此大背景下開始俘獲大批用戶。
02
視頻全網數據開放平台卡思數據最近一個月PGC類財經節目排行顯示:
《Fantalk》排在了《吳曉波頻道》和《即刻商業》前面,節目指數排名第一。
那麼,《Fantalk》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情,才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同時,也在以娛樂、搞笑等為主的視頻浪潮中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
1.選題泛財經化、趣味化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財經+娛樂。
比如之前《Fantalk》就做過鹿晗戀愛險、梁朝偉買菜刷頂級黑卡等話題。 突發事件、熱門話題、熱門人物或者某一經濟現象導入,捕捉新鮮的經濟事件,在這個層面上來看,《Fantalk》更像是充滿娛樂精神的財經節目。
就像馬東做《奇葩說》兼顧娛樂和思想一樣,現在的用戶並不喜歡你乾巴巴說道理,講投資技巧,寓教於樂才是更接近用戶心智的方式。 如此,《Fantalk》所能影響的收視群體,不僅是那些關注經濟改革動態並具有決策能力的精英階層,也包括那些沒有專業財經基礎,但又想了解金融科技相關知識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體現在專業財經趣味化。
你其實也能將《Fantalk》的主播楊帆理解為是財經版《曉說》的高曉松,主播本身很像是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的朋友和你聊天,配合一些通俗易懂的圖解。 包括這次巴菲特特別版,也是以接地氣的方式來解讀,比如巴菲特為什麼不會投資小米,茅台最符巴菲特投資心意,甚至還探訪巴菲特最愛的牛排館。 我們可以在這12期特別節目裡,獲得一個股神巴菲特,到普通人巴菲特的全局觀。
2.主持人非標準化、品牌IP化
脫口秀的主持人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負責串場的,而是整個節目的核心。 楊帆既是《Fantalk》的主播也是創始人,其曾就職於美國(AIA)和英國保誠保險(Prudential),負責大中華區高端客戶的財務策劃、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等工作,同時又在金融 科技領域有豐富的創業經驗。 對於泛財經話題,既有理論支撐,也有創業實操。
這個節目本身也是以其名字“帆”命名,脫口秀主播立“人設”,也是一個品牌標識的體現。 以往這種品牌標識在人文類脫口秀節目中更為突出,比如高曉松、竇文濤等等,從吳曉波、楊帆等開始,主播個人品牌IP發展有往財經方向延伸的趨勢。
3.嘉賓的權威性、表現力
以《Fantalk》巴菲特特別版為例,節目請到的嘉賓包括老虎證券資管合夥人徐楊,天昊資本創始人胡曉天等,其中徐楊也是和節目主創團隊一起,來到了巴菲特股東大會,共同 錄製《Fantalk》特別版。
比較難得的是,徐楊拿到了向股神發問的機會。
“是什麼因素導緻美國人過低地投資中國“?
徐楊的這個問題讓巴菲特和芒格相視一笑。 芒格認為:美國投資人確實錯過了很多投資中國的機會,因為中國不僅遠,而且市場太複雜了,但是美國投資人的視線確實應該移向中國。 巴菲特則提到:他們在中國是有投資的,而且做得還不錯,比如增持中國石化的持股比例等。
03
在娛樂化盛行的時代,視頻節目發揮了娛樂和消遣的作用,其中脫口秀則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它可以幫助人們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餘得到放鬆和休息,暫時逃避現實壓力和復旦。 也因此,受眾對脫口秀節目的需求正在擴大,《今晚80後脫口秀》、《吐槽大會》等開始風靡。
但我們也看到:內地娛樂脫口秀節目能長存的經典相對匱乏,隨著用戶口味不斷變化,對於脫口秀的表現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娛樂類脫口秀往往一味追求收視率,陷入表演化的怪圈,最後可能被收視率反噬,用戶產生審美疲勞,第一季之後可能就失去收看興趣了。
娛樂類脫口秀節目的瓶頸,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泛財經類脫口秀突圍的窗口。 職業技能、投資決策、審美能力,這些都沒有標準化的答案,但這些都是深深困擾年輕人的三大問題,所以這一輪知識分享的浪潮內在驅動力其實來源於年輕人的焦慮。 財經類脫口秀節目其實就是從這一痛點切入,主播把由“知”到“識”的總結,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新穎方式表達出來。
在楊帆看來,光有娛樂內容不足以幫助緩解焦慮,為年輕人提供便捷的泛財經領域信息,讓金融變得有“溫度”,同時也在和年輕人的互動中,幫助他們培養出良好 的理財習慣,讓用戶個人擁有更好的財務狀況,這是財經類脫口秀的內涵所在。
當然,財經類脫口秀並不是投資指南,裡面也許並沒有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 就像即便我們成為巴菲特的門徒,也並不意味著能在投資上面屢試不爽嚐到甜頭。
更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學會向巴菲特一樣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發現自己的道路。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