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棒極的、糟糕的、荒誕的《三體》封面
還有那個老問題:
小說封面的科幻感,從何而來?
2006年,《三體》在《科幻世界》上分八期連載。一時間,洛陽紙貴。為《三體》連載版繪製插圖的是知名漫畫家張曉雨。在他的畫筆下,三體中的人物(如葉文潔、周文王)和場景(如古箏計劃)第一次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經過一番波折,《三體》單行本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於2018年1月出版,而為它繪製封面畫的是獨立插畫師李濤。
李濤,網名李尋歡、天涯尋歡、Tonynest,曾做過電視攝像、平面設計等工作,03年辭職在家成為職業插畫師。他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合作多年,不少《科幻世界》《奇幻世界》《九州幻想》的封面畫和插畫均出自他的畫筆。
2007年銀河獎首次設立最佳美術作品獎,頭兩年的獎都被李濤收入囊中。《三體》連載時,李濤也曾為其中一期畫過插畫,畫的正是三體遊戲中的金字塔場景。
受邀繪製《三體》封面畫後,他創作了一副原文中並不存在的場景,關於創作思路,他這樣回憶道:
「《三體》最打動我的點在葉文潔第一次向宇宙發出信號的那一刻,身處洪流如螻蟻般無助的女人,此刻決心反抗命運,要清洗這個世界的一切。最終蝴蝶引起風暴,世界變為螻蟻,宇宙從毀滅到重生。
所以初版《三體》封面我畫了葉文潔的背影,身著軍綠制服,面對著異世界鐘擺。這一幕並不存在書中,其是我對《三體》的『讀後感』。」
《三體》單行本封面原畫
注意葉文潔背包中的野花,這可能代表了她對這個令她失望的世界最後一絲溫柔的留戀吧。這幅封面畫引發了不少讀者的共鳴,有讀者評價:「這種構圖。彷彿身臨其境的視角。棒!」
更難得的是,原作者劉慈欣後來也表達了對這幅創作的認可。
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三體Ⅱ : 黑暗森林》和《三體Ⅲ : 死神永生》先後以單行本的形式直接出版,封面畫作者依舊是李濤。但他卻不願多談那兩幅畫的創作,因為他認為出版社對原畫作的修改和編輯已經偏離了他的創作本意。
確實,比對一下《死神永生》的原畫作和最後呈現的封面,因為某種「大家都懂的」原因,原畫中點題的骷髏頭像被替換成了毫無特色的火球。
《三體:死神永生》原畫與封面
從2011年「三體」系列走紅之後,出版社數次再版這個系列,封面設計也屢有更新「升級」。
首先,是所謂的「特別定製套裝」。這個套裝囊括了大劉的五部長篇小說。這其中,最受詬病《黑暗森林》初版封面被換掉,新的封面畫作者仍為李濤。第一部和第三封面仍沿用原畫作,但在色彩和細節上也有不小的調整。
此外,三部曲的封面在設計上做了一些統一,一改原先三個單行本的「大雜燴」風格,終於第一次有了套裝的感覺。
《三體》特別定製套裝封面
接著,出版社又推出「精裝版套裝」。這個套裝則徹底拋棄封面畫,直接以厚重紮實的黑亮硬皮為底,配以簡單的手寫燙金「地球往事」標題,一下子就有了「史詩」的感覺。整體設計簡單低調,卻極具質感,被很多科幻迷認為是最具收藏價值的版本。
《三體》精裝版
2016年,科幻世界雜誌社策劃推出八卷本「劉慈欣作品典藏」,其中,三體三部曲再版成為所謂的「三體全集典藏版」。
典藏版的封面設計走的是簡約路線,三部封面截自同一幅黑白手繪原畫,設計者為以黑白手繪插畫見長的天津插畫師墩小賢。畫中出現了很多熟悉的三體元素,比如三體星、望遠鏡、水滴、執劍人等,只是排布上似乎有些隨意的感覺。
《三體》典藏版封面和原圖
2017年,雜誌社再次推出一套新的版本,即所謂的「三體十周年紀念版」。這次他們邀請到概念設計師羊糧創作了三幅人物場景圖作為外封原畫。
《三體》紀念版封面
羊糧,原名楊良,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曾在完美世界等多家大型遊戲公司任美術師,現為初色文化副總裁。他為三體紀念版創作的封面畫都完美再現了書中的某個場景以及場景中的主角,不愧是自稱「專註繪製場景10年」的老司機。
第一部,年輕的葉文潔在雷達峰上眺望遠方「人類的落日」。第二部,羅輯站在即將破裂的湖面上,下一刻,他將悟出黑暗森林法則。第三部,則是雲天明站在三體飛船中的麥田裡,他此刻所面對著的,是那個他深愛著的女人——程心。
「一片陽光下的金色麥田。麥田大約有半畝的樣子,長勢很好,該收割了。田地的土坡有些詭異,是純黑色的,顆粒的晶面反射著陽光,在土地上形成無數閃爍的星星。……在這黑土田園之上,程心看到了一個異世界的天空,或者穹頂。那是由一大團紛亂的管道構成的,管道有粗有細,都呈暗灰色,像一團亂麻般纏繞糾結。……有一個人從麥田深處走來,程心遠遠就認出了他是雲天明。雲天明穿著一身銀色的夾克,是用一種類似於反射膜的布料做成的,像那頂草帽一樣舊,看上去很普通。……他看上去很年輕,就是三個世紀前與她分別時的歲數,但比那時健康許多,臉曬得有些黑。」
《三體:死神永生》紀念版封面
2011年,台灣貓頭鷹出版社的「科幻推進實驗室」書系推出繁體版三體三部曲。三部書採用統一的封面設計風格,設計師為江宜蔚。黑色的背景上分別是藍色、綠色和紅色的CG視覺元素,對應三部書的主題,雖簡單卻不失迷離效果。
《三體》繁體版封面
從2013年的《三體》韓文版開始,作為中文科幻標杆的三體系列大踏步走向了世界。至2018年5月,三體三部曲已翻譯出版了15個語種,包括英語(美版/英版)、西班牙語、波蘭語、泰語(以上三部已出全)、德語、法語、韓語、捷克語、葡萄牙語、俄語(以上已出版前兩部)、土耳其語、希臘語、匈牙利語、越南語、義大利語(以上只出版第一部)。
這些外文版三體的封面長成什麼樣子?又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中國日報》最新報道,《三體》英文版已售出100萬冊的銷量(美國70萬冊,英聯邦國家30萬冊)。當2014年英文版在美首發的時候,這個數字連最大膽的人恐怕都預想不到吧?
Tor邀請了法國畫家Stephan Martiniere為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繪製封面畫。50多歲的Martiniere藝術經歷豐富,早年為科幻動畫和影視作品創作原畫,2000年開始創作封面畫,拿到過雨果獎、英國科幻協會獎和切斯利獎,是科幻圈內公認的頂尖畫師之一。
他創作的《三體》封面畫,剛出來就獲得了一片喝彩,特別是金字塔上方的巨大機械裝置(智子展開?)令人著迷。他這樣自述創作的過程:
「複雜巨大的機械構造一直很吸引我。當封面委託到我手上的時候,我剛剛從佛羅倫薩回來,收集了一大堆伽利略博物館的圖畫,裡面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渾天儀和其他精美的裝置。這簡直是天作之合。所有這些都給我了無窮的靈感,來創造封面上那精妙的結構。這真是一次夢幻般的體驗。」
《三體》英文版原畫
Martiniere後來又繼續為《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創作了封面畫(接下來還有《球狀閃電》,他簡直成了大劉的御用畫師!),風格保持相當的統一性,質量也是一貫的高水準。李濤給予它們很高的評價:
「構圖考究細節豐富,滿滿的好萊塢大片范兒。尤其是第三冊設計,可能是宇宙崩壞的寫意表達,殘片、燃燒的星球、躍出的人,既貼近小說內容又給人很多想像空間,也更符合我對封面的期待。」
不過,他也表達了遺憾:
「唯一的缺憾是作者太擅長於使用好萊塢式的科幻元素了,如果能提煉出一些只屬於《三體》的有特徵性的元素就更好了。」
《三體》英文版封面
因其高質量和代表性,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封面畫也被很多其他語種譯本所採用,包括西班牙語版、波蘭語版、德語版、捷克語版、土耳其語版和義大利語。兩個有趣的個案。
法語版第一部採用的是《三體》電影海報作為封面畫,第二部則換成了英文版原畫(法國人OS:「為什麼還不拍《三體2》?」)。
越南語版則用了「洗稿」的方式,將英文版原畫「重畫修訂」了一遍,這應該是越南出版社避開封面畫版稅的一種手段吧。
《三體》電影和法文版封面
《三體》英國版和越南版封面
當然,也有一些出版社選擇原創的封面畫或封面設計。葡萄牙語版封面是由巴西設計師RodrigoMaroja設計的,兩個大大V字很醒目。
同樣走簡約風的是希臘語版,知名幻想藝術博主法海(@FARHIGH之舌)對這個設計印象深刻:
「設計更趨向於扁平化,人類古老的歷史塵埃在正負形的交替中不斷變換,黑白灰也更烘托出悲劇的質感,也顯得更加理性冷靜卻不失謙和。」
《三體》葡萄牙語版和希臘語版
泰語版的封面由擅長人像繪畫的泰國畫師Sun Burst設計。三幅畫用的元素倒是很直白,第一部長城、第二部森林、第三部星雲,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三體》泰語版
類似的還有韓語版的封面,感覺就是把某個精度欠缺的遊戲畫面直接拿來了,滿滿是「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味道。倒是《三體》韓語初版封面很有話題性,這個各種古怪元素亂燉的封面甫一出場就引得中國讀者一通噴飯和吐槽。
不過,法海倒是認為「這種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拼貼畫風格更能彰顯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中國科幻之路,各種時代和領域符號的堆砌雜糅,讓這部科幻巨制充滿了神秘主義的氣息。」(我確認過了,他並不是在說反話,笑)
《三體》韓語版新版與舊版
最有追求的應該是匈牙利語版和俄語版兩版封面。匈牙利語版的封面畫作者是TabákMiklós,他有近二十年的從業經驗,目前是Tbkgrafik.com的藝術總監。
他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紅岸基地——巨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指向深空,底下是森嚴的基地建築,背後是神秘深邃的星空。匈牙利的畫師果然抓住了那種前共產主義的感覺。很期待他對三體後兩部的藝術演繹。
《三體》匈牙利語版
俄語版兩部的封面畫一望即知是三體的封面,因為出現的是最熟悉的三體元素:第一部是三體星系的具象化描繪(看見那顆可憐的三體行星了嗎?),第二部是令人膽寒的水滴。很多三體迷看了都誇讚畫者抓住了精髓。法海也是其中之一:
「俄文版的兩張封面,簡約的西里爾字母似乎承載著曾經的共產主義時代和未來的宇宙時代,宇宙的浩渺更加體現出三體的偉大,尤其對這個巨大的水滴印象深刻,對於時空的拉伸和透視更能將人吸引進入三體的世界。」
《三體》俄語版
俄文版封面的作者是俄國畫師N.V. Plutakhin,出生於1960年的他曾是位工程師,繪畫是他的愛好,退休後他專職為科幻作品繪畫,擅長描繪太空場景和航天器裝置。他對大劉三體的「硬核般」的描繪,或許是工程師之間的心有靈犀吧?大家不妨來猜一猜他在《三體3》封面上會畫什麼呢?
優秀的文學篇章常常能激發藝術家為之創作出美妙的視覺藝術作品。大劉的三體系列從中文世界走向其他語言,成為深受全世界科幻迷喜愛的科幻文學經典。
與之相襯的,是一幅又一幅出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畫筆下的封面畫作,或簡約,或繁複,或婉約,或雄渾,或輕盈,或厚重,或思接千載,或神遊萬里。就讓它們共同帶領我們走進那令人目眩神迷的三體宇宙吧!
畫家們會如何評價《三體》封面?他們給科幻小說畫封面時,到底會考慮什麼?
最後,我們和3位參與過「三體畫廊」的藝術家聊了聊——
-白茶,漫畫家,卡通形象吾皇作者
-BUTU,插畫家,代表作《地鐵》、《星際馬戲團》、《教海鷗飛翔的貓》等
-徐曉東,星空社主編,漫畫家,為《科幻世界》繪製插畫已有20餘年。作品在歐洲、國內多家平台出版,目前已創作十餘部漫畫,其中《天墮》曾獲得《科幻世界畫刊》年度冠軍
Q《三體》所有版本的書封,哪個最符合原著氣質?您個人最喜歡哪版?
白茶
英文版封面三副。我還是比較喜歡直觀的視覺傳達宏大的場面。
BUTU
典藏版和葡萄牙版。葡萄牙版用了傳統的星球元素,也用了一些和《三體》非直接相關的元素,表達某種極強烈的感受,我很喜歡。
這種處理方式常用在文藝小說,科幻小說的話,表現到位,就可以有很好的觀感,表現不到位,就容易感受不到「科幻氣質」。
葡語版封面是一種由意識流出發,兼具《三體》科幻核心的處理方式,讓整本書達到了一個藝術高度。典藏版封面更具象一些,但表現的也是某種意識或感受,用靜止畫面體現了時空的衝擊。
徐曉東
我也比較喜歡葡萄牙語封面,因為它的設計元素簡潔。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又不是很成功,因為它缺少科幻感。
這其實是一個插畫師的兩難狀態,一方面,科幻感從何而來?來源於好萊塢科幻大片,早期的科幻小說。這些作品隱隱然給大家定義了「什麼是科幻」,或「什麼樣的東西看起來是科幻」。
然而,科幻感不是突然之間降臨的,我們一定是受到了某種影響,而這些影響遵循了某種規律。
好萊塢有個導演說過,為什麼外星人都長著藍眼睛,有胳膊有腿,像某種地球生物?因為它無法超越普通人的審美。這就是另一方面,你還得考慮受眾的接受度。
Darrell K Sweet, 1989, spaceship, surreal
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是英文版封面。它用了很多和《三體》無關的元素,比如複雜的鐘錶造型,和大劉構建的世界不是很相關。
但是,當一個讀者走進書店,他首先會覺得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其次,讀完之後,他能在封面上找到熟悉的元素,比如3個白色的太陽,孤獨的在大地上行走的人,像是羅輯或章北海。同時,它的色調是漂亮的,畫面是精緻的,作為一部科幻小說的封面,我認為是合格的。
其他封面有些過於藝術,有些則過於晦澀,像韓國那版,帶有濃濃的諷刺范兒,非常荒誕。你說它好不好呢?它在審美上肯定是糟糕的,太過喧囂,沒有大劉營造的絕望、黑暗和痛苦,反而像是一個三部曲附贈的外傳。
但它可能是在關注《三體》的另一個方面——一個時代的瘋狂,造成了人類命運的悲劇。韓國這位設計師,其實是在用他的方式解讀小說,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設計。
Q如果您來畫《三體》封面,會選哪些視覺元素?
白茶
你知道,《三體》可圈可點的大場面實在太多了,我只能從自己最愛的人物和情節入手,再用宏大的時代背景做襯托來進行構思繪製。
BUTU
抽象一些的視覺表現吧,比如宇宙和星球疊加,時間和空間混搭的蒙太奇。
徐曉東
這部作品的難處在於,沒什麼可畫的。
如果要表現科幻感,無論是降維打擊、水滴還是人類艦隊,畫出來都感覺小氣了一些,或者很難讓人明白。《三體》構建的黑暗森林法則啊,面壁者啊,很多都是人性、社會和哲學層面的東西,設計起來非常難。
《三體》的內核是:人類命運全憑宇宙大佬一句話。這不是一個你努力就能實現夢想的傳統套路,所以我想過這樣去做封面——
中間用一些符號構建一個球體,代表人類。周圍用非常深的色彩,表達宇宙文明。就像一個球放在水裡,水裡滴了墨水,不斷向球侵蝕,不可抵擋,襯託人類命運的微弱和渺小。
這種設計能表達我心目中的《三體》,但不見得就很好看。所以,設計是一種妥協,在個人審美和大眾審美之間取得平衡的過程,是最花精力和時間的。
Q除了「星球、飛船、光暈、殘片、幾何符號、躍出的人」這類沿用幾十年的標準視覺元素,太空歌劇題材插畫還有哪些選擇?
白茶
大家一直是試著跳開這些符號性的元素去表達他的,但我認為沒有辦法全部繞開。有人也試著用抽象的方式表達作品內核,但我沒看到真正有重量的作品。
所以,劉慈欣老師要不要自己去嘗試《三體》的封面?當再好的美術作品都無法呈現《三體》時,或許該聽聽劉老師自己的見解。
BUTU
傳統的星球、光暈,在紙質書上可能會有這麼一個缺陷:不管畫得多麼絢麗,還是抵達不了人們的想像。
現在電影的表現力非常強,我們直觀想像的空間比以前大太多。同樣的畫面,跟熒幕相比,印在紙上只能傳遞出:哦,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它們看上去好像每本都一樣,因為大家的腦海已經被幻想畫面衝擊得差不多了。
我更偏向於在設計上更多地體現小說的內在,而非僅僅展示一種未來科學的可能性,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三體》雖然是一部硬核科幻小說,但是大劉寫作中透出的情緒和世界觀才是最重要的。
徐曉東
(顛覆傳統)其實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或者說,不可能做到。
好萊塢的太空歌劇,最早設計出飛船、外星人的時候,大家是不接受的。當《星球大戰》第一部出現長毛的怪獸,R2,大家認為盧卡斯在冒險,是抱著獵奇的心情去看的。
但是現在,R2就是一個普通的機器人。長毛的外星人?沒什麼呀?
星戰老海報
今天我們的審美是從小形成的,可能源於高達、星戰、老漫畫,每一部作品都在傳統基礎上向某一個點延伸,10年、20年後,就會發現你很難超越它。
所以,我從來不建議我們的設計背離傳統審美。本來,封面設計和個人審美最大的不同是,它畢竟是商業產品,第一要承載書的信息,第二賣的越多越好,越被大家喜歡,就越成功地傳播了出去。
你看星戰海報和片頭,從七幾年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幾乎沒有變。用北京話說,《星球大戰》就是這個味兒的。你要去扭轉這個味兒,最難的就是:我們說了不算。
但如果我們不停地努力,到了某個節點,中國人能代表最好的科幻插圖的時候,你就是可以發聲的。
| 作者 |三豐,AI級中國科幻觀察者與資料控。幻譯居、新幻界、星空獎、坐標獎、年度書目等等這些已消失或不知名的品牌後面都有TA的影子。
| 採訪 |船長,宅學家,茶多酚驅動型碼子機,太空美學研究員,半夜不睡覺。
首屆亞太科幻大會現場,劉慈欣將進行全語種《三體》簽售!
5月19-20日,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
劉慈欣、韓松等來自1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科幻人,最頂尖的中國科幻IP,以及前沿科學、航天、藝術、影視、漫畫、遊戲等行業的創作者,在這個周末邀你一起前往另一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