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你沒有審美,是你不會辨別丑。
當下的中國
很多人沒有審美,是因為不會審丑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
物質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精神領域卻是一片荒漠
紫禁城
經過多年的教育普及
文盲似乎不存在了
但這個社會有很多美盲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這是吳冠中先生對美育的吶喊
也是呼籲美育教化的提高
家長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
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
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
本身要有一定的審美
不會審丑的教育是沒有未來的
天壇
故宮角樓
北宋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北宋 汝瓷蓮花碗
北宋 《千里江山圖》中的民居
中國的教育培養出來的
除了一批技工以外
還有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他們圓融,世故,老成
他們以高智商行事
上下迎合,八面玲瓏
在各種場合如魚得水
他們善於鑽漏洞,打擦邊球
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然而正是這群「精英」
美與丑都分不清
將畸形的審美形態
寄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山寨「白宮」辦公樓
山寨「埃菲爾」鐵塔
我們在擔憂這個社會的審美時
重點並不是發現美,而是去評判丑
人都應該有獨立思辨的精神
一百多年前的蔡元培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念
一百年後的今天看來
我們可能還是一種倒退
街頭廣告,噴繪燈箱,大條橫幅
……
像這些毫無設計感的東西
充斥著我們身邊
而普通大眾也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大陸廣告、燈箱設計
再回過頭來
對比港台街頭的廣告設計
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起碼在字體的選擇
顏色的搭配,就更勝一籌
香港街頭廣告設計
台灣街頭廣告設計
就建築而言,很多設計師生搬硬套
直接山寨國外的建築,結果不倫不類
而自己本身的東西
是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的
不是靠象徵性元素上的東拼西湊
而像形之法,更是被一部分人發揮到了極致
不靠吸收理解,內化出新的東西
只會引來荒誕與滑稽
這更是對傳統最大的毀滅
白洋淀金鱉館
貴州湄潭縣茶文化陳列館
湖北稻花香酒瓶樓
河北三河市天子大酒店
宋代的《營造法式》
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
對傳統可不是這麼解讀
如今千城一面,毫無靈魂可言
如果這些大師今天還在
一定會痛哭流涕
梁思成手繪故宮文淵閣
至於幼兒教育,那更加重要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
可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粗俗的東西包圍著
俗話說「三歲看八十」
在孩子小的時候
給他接受的是這麼差的視覺體驗
怎麼能要求他們長大以後對美的創造力
這是在扼殺孩子對美的感知
這種幼兒園確定不會嚇到小孩子嗎?
搖搖車一定要是這樣的造型,這樣的顏色嗎?
多數學校食堂桌椅的配色!
對此,北京「老炮兒」馮小剛都看不下去了架不住要開懟:
「過去咱們漢族可沒這麼不著調,東方美學也不是這景象。咱能自信點兒,素點兒,雅緻點兒嗎?不是把所有鮮艷的色兒都堆一塊兒就代表美了。那叫臭美。洋人們很陰險,把雅緻的色彩留給自己,然後讓咱們不著調,愣說大紅大綠非常中國。其實意思是說,他們丫哪兒懂色彩調子呀,他們要懂了就不是中國了。咱們有一部分人還真聽不出這是損你呢,還順桿爬,把寒磣當特色,把擠兌當美譽了。」
中國幾種傳統顏色
審美和生活永遠是息息相關的
生活的審美就是人生的藝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
就像唐代的雍容華貴
就像宋代的素雅端莊
還像明代的精緻簡約
而我們這一代的審美該如何呢
如果不能留下任何價值理念
肯定會被後人詬病紛紛
這是對這個時代審美的缺失
最大的諷刺
唐 《游春圖》局部
北宋 《聽琴圖》
明 《事茗圖》(局部)
人生姿態的豐饒與深厚
其實是建立在審美的基礎之上
「因為美,我們便可以繼續前行」
在人生前行之路上
請先學會審丑
這關乎個人的審美
更關乎一個民族的文化水準
敦煌石窟 壁畫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