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軍隊打仗都是靠刀劍肉搏。
我們知道,古代的削鐵如泥的名刀名劍,只有極少數人擁有,大部分士兵和軍官,拿的都是尋常的兵器,這種兵器直接打在肉身上還有點殺傷力,但一旦對方穿了盔甲之後,根本就打不動。
剛開始人們都是穿布袍戰鬥,像《木蘭辭》中就提到「脫我戰時袍」。後來有人發現如果把布袍換成鎧甲,被對方砍傷的幾率會大大減少,於是各種增加防禦能力的盔甲開始在軍隊中普及。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蜀漢軍隊在跟孟獲的蠻軍對抗時,對方穿著藤條編織的盔甲,蜀國士兵根本打不進去,最後還是諸葛孔明用了火攻的計謀,才把他們活活燒死。
但是漢族戰士的盔甲,大部分都是皮甲製作,尋常兵器很難刺入,那為什麼每次戰爭還是會有那麼大的傷亡呢?
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刀槍刺不透的盔甲,遇到狼牙棒、流星錘之類的重兵器就沒用了,一錘下去,挨打的就受了內傷。不過這種重兵器對使用者的體力要求非常大,能像岳飛手下「八大鎚」那樣的戰將,在古代歷史上還是寥寥無幾的。
那麼,古代的戰爭傷亡都來自哪裡呢?
一、體力消耗
古代急行軍一天跑上幾百里,全靠士兵們雙腿走,帶上厚厚的鎧甲,雖然能夠抵禦敵人的攻擊,但對士兵本身消耗非常大,而且古代的士兵大多數是從事農業活動的農民,不是專業的軍人,所以對重甲是非常吃不消的。
這樣一身鎖子甲,重達40斤!
二、疾病
古代的衛生條件很差,隨軍出征的軍醫很少,一次戰鬥下來,根本容不得對每個士兵進行治療,大多數是簡單包紮,止住血就算搞定。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病菌侵入,那士兵的小兵是根本保不住的。
三,水火無情
盔甲能防範的,只是尋常兵器,但是古代戰爭很講究對地形的利用,赤壁大戰用火攻、關雲長水淹七軍,都是用非常規的殺傷性武器將敵人置之死地。
另外我們說攻城拔地,攻城戰很大程度上是靠士兵用雲梯爬上高高的城牆,這樣對守方來說,不用兵器,一塊石頭或者居木,就能讓對方屍橫遍野。
除此之外,弓箭的運用、斷人糧草和水源,都是冷兵器戰爭中屢試不爽的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傷亡也就在所難免了。
TAG:烏果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