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網紅”是游離於中產精英視線之外的野生神秘網紅,有的單槍匹馬,有的三五成軍。 他們普遍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不為“色相“代言,更沒有低俗的殘酷物語,卻在互聯網下沉戰略的這波內容和電商紅利中冒尖,有時是平台無心插柳柳成蔭,甚至也能 得到平台或明或暗的扶持。
“9妹9妹,可愛的9妹”
38歲的廣西農婦甘有琴的身後是一片魚塘。 她面帶微笑站在鏡頭前,穿著一件白色圓領T卹,胸口上印了一個並不存在的“英文單詞”:DSAUN。
她按照事先籌劃的那樣,向一群幻想中的觀眾問好:“哈樓!大家好,我叫9妹。”說話的口音讓人想起紅極一時的“藍瘦香菇哥”。
在接下來的視頻裡,“9妹”笑容矜持地在臨近山野的“開放式廚房”,製作著拿手菜肉沫蛋撻,很快視頻就有超過28萬次點擊量。 在4分48秒的視頻裡,正午日光從直射到西斜日暮。
這條標題叫作《8個鹹蛋,1斤豬肉,這次農村美女要搞什麼,竟然如此大動干戈? 》的視頻是甘有琴在今日頭條平台上上傳的第一條視頻。 因為在家中排行第九,又長於家務、農活,甘有琴被村民們稱為“巧婦”——因此她把自己在今日頭條上的視頻賬號取名為“巧婦9妹”。
廣西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其他村民們和“9妹”在今日頭條上的觀眾們一樣好奇她“要搞什麼”。 在她上傳了第一個頭條號視頻後,村里不少人把甘有琴看成“不務正業、拋頭露面的瘋子”。 另一方面,網友們的評論同樣也不怎麼友好:“天啦!你們這個普通話就別拿出來丟人了”,“怎麼話都說不清楚,沒讀過書嗎?”
但是這條視頻仍然在今日頭條平台上收穫了28萬的播放量,這給了“9妹”繼續堅持的動力。 可沒有人會想到,甘有琴的生活因為這個視頻從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如今,當她打開“巧婦9妹”的後台,已經有超過120萬人在關注她每天2次更新的視頻,被她的大笑感染,覺得“能帶來歡樂,有正能量”。 視頻點擊量最高的一次接近500萬,那集她本想去釣魚,卻釣上了一隻烏龜。
2017年11月19日,“巧婦9妹”正穿著解放鞋在田壟果園裡拍視頻,忽然接到一通神秘的電話,她作為優秀創作者,受邀去北京參加西瓜視頻盛典。 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出發前她一大早開著電車趕去三海鎮上,計劃採購“打扮一下”,第一站就去買了36碼的軍綠色解放鞋。 網友紛紛留言,“換一雙吧,好像在哭窮。”
“巧婦9妹”倒是不介意,耐心逐個回复粉絲評論,打哈哈說這就是“真實的自己”,普通話不好那就“慢慢學”,手指甲不是臟,是乾農活割草染了色 洗不掉。
第二天“巧婦9妹”提前好幾個小時到南寧機場,她左手一箱皇帝柑,右手一箱皇帝柑,在機場大廳無方向感地找櫃檯辦理登機牌,一邊爽朗地笑道: “這個機場好大啊,比我們村子大了好多哦!”
皇帝柑不是一份簡單的鄉間特產,這種水果對於9妹來說有特別的意義。 靈山縣是久負盛名的水果之鄉,9妹家種了很多柑橘。 每當9妹拍攝採摘水果的視頻時,總有網友在底下評論“想買”“給我寄點”,再加上村里產品滯銷的問題亟待解決,9妹和家人想到可以通過“巧婦9 妹”把這些特產賣出去。
做電商的第一個月,在8天時間,賣出了將近7萬斤橘子,共40萬營業額;11月份,總共賣出了20萬斤橘子,總共150萬左右的營業額。 因為村里有了“網紅”甘有琴,村民們收入提高不少,每月基本有30%電商收入到他們手中。
意外地成為農村網紅,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還是早起晚睡、做家務、煮飯、接送兒子,日常生活沒有太大改變。”“巧婦9妹”在悟空問答這樣分享,夾雜著幾個錯別字。
在快速走紅的背後,9妹還離不開這些人:首先是侄子張陽城,廣播電視專業出身,負責了大部分拍攝。 他一般會提前2天想好3-5個內容,第二天從早上10點開始拍攝,到晚上9點左右結束,而後張陽城還會和朋友剪輯視頻到半夜2點。 粉絲回復和電商客服是由9妹的3個表妹負責,常會用些比如“蟹蟹支持”,“O(∩_∩)O”等具有古老網感的詞彙和顏文字。 鄉鄰也從不理解和旁觀,到現在紛紛來幫忙打包發貨。
對她的“恣意妄為”,9妹的丈夫非但沒反對,反而全力幫忙想視頻題材,偶爾出鏡作為男主角,還擔負起了電商銷貨一系列工作。 家裡的大錢依舊由丈夫掌管,有一次9妹想拿500元去買烤箱就花式撒嬌,平常風風火火的女子看著丈夫的眼神盡是一水溫柔。
而“巧婦9妹”除了頭條小店外,還開通了淘寶、拼多多、微店等電商平台。 微信上有7個微信號已經加滿,另外全國有70多個代理加盟,平均一天能幫他們賣出300單。 從最初打工月收入只有1500元,到今天通過平台簽約、流量提成、打賞收益和農產品電商,“巧婦9妹”的年收入預計超過1000萬元。
“有個聲音在召喚,屬於你的時代到了”
25歲的廣西女孩小李在字節跳動旗下的問答社區“悟空問答”工作。 2018年3月14日晚上快11點,她收到平台用戶“老爸的茶”的感謝:“深夜打擾,抱歉。感謝你的指導,春節期間我持續回答關於桑樹問題,閱讀量大幅增長, 收益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跟你設想的一樣,很多客戶諮詢買桑苗,加了微信後非常信任我。”
小李主要負責三農領域的答主運營,這也是她喜歡的工作。 在和“老爸的茶”的對話中,她隱約覺得這很像“巧婦9妹”的例子,有可能成為其他新農人的機會,於是她向“老爸的茶”詳細了解在農村 做網紅是什麼體驗。
“老爸的茶”原名張弛,在山東德州承包了500畝桑園,平常白天忙著育苗、採摘、旅遊和桑產品加工,晚上9點後就在悟空問答上答題,2個月內已經有三 筆交易成交,“還有至少十個潛在客戶,交易額應該能破萬……都說頭條推薦是機器人推薦,我覺得這個機器人也是有感情的”。
有個客戶專門從天津跑來山東找張弛實地考察,他覺得遇見“老爸的茶”像看到了燈塔一樣。 “老爸的茶”半夜寫回答,客戶就半夜看,還積極評論點贊。 “老爸的茶”很感慨:“他可是資產幾千萬的大老闆,這讓我覺得付出太有成就感了。”
儘管隔著微信屏幕,小李也能感受到“老爸的茶”掩飾不住的興奮。
現在,農村網紅在中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關於“新農村網紅”文化究竟有多深入社會,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
“新農村網紅”是游離於中產精英視線之外的野生神秘網紅,有的單槍匹馬,有的三五成軍。 他們普遍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不為“色相“代言,更沒有低俗的殘酷物語,卻在互聯網下沉戰略的這波內容和電商紅利中冒尖,有時是平台無心插柳柳成蔭,甚至也能 得到平台或明或暗的扶持。
“新農村網紅”的江湖
在這些“新農村網紅”身上,你可以看到內容是如何野蠻生長。
他們的設備多數是手機,內容取材於農村,或是最大限度地還原質樸的鄉野生活,或是分享三農技巧經驗,極低的成本製作視頻和圖文,再通過各大算法平台分發, 在冷啟動階段就獲得明顯收益。 原創特色鮮明的會迅速圈粉爆紅,走紅後通過流量收益、電商引流與轉化以及平台簽約等多種方式獲得不菲收入。
像鄉野丫頭、農人小哥、我是小熙、西北小強等等,這些可能辦公室白領聽起來陌生的名字,早就在村落間和網絡上悄然走紅,他們有著數十萬到數百萬 的粉絲,圖文閱讀量數十萬到百萬次,視頻播放總量以千萬到億為單位計算。
當一二線城市的自媒體還在頭疼著蹭熱點、洗稿、寫軟文時,這群可能沒有鮮亮學歷、18-45歲的新農人,已經實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10w+、100w+,不經意間還 打通了銷售高轉化的任督二脈,紅的很突然,但“這是對我勤奮的眷顧,天不滅我們草根啊”。
他們中有高中畢業就在家勞作的農民,有開農場包山頭的農村創業者,也有不願意外出打工的小年輕,甚至還有模仿藝人經紀專門面向農村網紅搭建的MCN機構。
他們走紅的方式莫過於依附在算法平台做自媒體,拍視頻、寫圖文、直播、賣當地的土特產,“網感”很好。 日常生活不是在攢稿攢視頻,就是在管理電商發貨,有些人一天工作強度高達十幾個小時。 你們看到、吐槽的那些標題黨和農村真實生活題材,80%以上是由這些“職業網紅”生產的。
他們關心流量收益,也更關心流量以外能帶動的收益。 即便最初的內容生產過程有多野蠻多粗糙,“新農村網紅”在走紅後也逐步摸索著細分運營。 他們潛意識中的“提前想好內容”、“拍攝”、“剪輯”、“上傳視頻”、“賣貨”,再根據粉絲的反饋進行調整,儼然像傳統自媒體的創作、運營、變現思路靠 齊,有著樸素而懵懂的精細化意識。
比如9妹摘果時,會給果肉一個誘人的特寫畫面,插入產品展示的卡品,引導文案更活潑生動。 因為橘子是火紅色,就像準備出嫁的姑娘,張陽誠覺得加上“我就要出嫁了,誰來娶我呢”這種句式,更讓人有點擊慾望。
(三欄數據分別為推薦量、閱讀量、商品點擊量)
毫不誇張地說,單論標題和電商文案的吸引程度和點擊轉化率,“新農村網紅”團隊的能力已經超過了很多一二線城市月薪2萬的自媒體。
在各大平台爭相扶持優質創作以及當地政府機構也注意並支持這群人的“帶貨力”後,他們會更加註重結合當地特色和資源,比如湖南侗鄉的“鄉野丫頭”,在頭條 小店上將家鄉的土豬臘肉、酸肉、醃菜推廣到全國各地。
“這些都是粉絲給我們的建議,他們是最好的營銷高手。”張陽誠說,目前流量來源最大的還是頭條系粉絲。
不過,“巧婦9妹”的運營者張陽城也正感受到三農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團隊危機感更深了,也會更累,一直想再上一個台階。”
隨著他們的走紅,算法平台上也湧現出了很多模仿者,粉絲可能會審美疲勞。 張陽城也希望能擴充團隊和合作夥伴,正在考慮搭建MCN平台。 在做電商的過程中,“巧婦9妹”和她的團隊沒有專業人員和完善的供應鏈, 也吃過不少虧。 第一次做大規模的皇帝柑銷售時,因為遠遠低估了預售量,導致果源跟不上,工作亂成一團,質量把控上出現問題,還因梅雨季節、物流、人力等客觀 限制,導致網絡輿論壓力很大,一片問責聲。
在“新農村網紅”看來,這些都似乎增加了他們走入主流視野的難度。
網紅在下沉,用戶也在下沉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干活,老是拿著手機軋馬路,不知道在倒騰些什麼。”一位老人這樣說起同村的年輕人。
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拿著鐵鍬、牽著黃牛丈量土地的農民,除了務農之外的最優出路,要么是好好讀書,要么是去城裡務工,留下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在 蒼蒼莽莽的大山和村落裡。
現在,成為一名農村網紅“賺大錢“,已經逐漸成為這些年輕人蠢蠢欲動的小心思和無聲的默契。
直播、短視頻、問答都不是第一個在農村作文章的互聯網作品,但是“新農村網紅”的作品因直接、真實反映了農村而備受關注,這樣的市場有多大?
一般來說這類作品有三大目標用戶:一是對於同在農村的村民,能產生共鳴;二是在外打工的農村人,讓他們看到想念的家鄉;三是給嚮往農村的城市人提供窗口 。 艾瑞網2017年網紅經濟報告顯示,新湧現的網紅的粉絲有超過5成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相對2016年比例明顯上升。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農村網民佔比26.7%,規模為2.01億;城鎮網民佔比73.3%,規模為5.50億;從學歷結構來看,我國網民依然 以中等學歷群體為主,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佔比分別為37.9%、25.5%。
在2017年末,圍繞“悟空問答”這個產品,在虎嗅上曾經有一次影響不小的論戰,一位KOL發現在“悟空問答”上,搜索“母豬”所得到的問答內容,無論數量還是 熱度都遠遠高於“黑格爾”的搜索結果。
而悟空問答方面則以一篇名為《悟空問答歡迎養豬人,也歡迎黑格爾》的文章予以回應,認為農業、勞動方面的話題,同樣是互聯網內容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某 種意義上,要比“黑格爾”這種書齋中的哲學思考更符合互聯網發展的趨勢。
在“巧婦9妹”、“老爸的茶”這批農村網紅成功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實際情況確如“悟空問答”當初的判斷,這些從村落中湧現出的網紅清流 ,中國農民中最為熱情地擁抱互聯網的他們所創造的內容,不僅在網民之中大有市場,並且也正在為中國農村發現一片我們之前從沒有預想到的價值藍海,成功改變著他們自己、甚至 是整個村莊的命運。
在悟空問答等頭條系產品裡,類似這樣的“新農村網紅”還有很多,討論的領域也很豐富,從桑樹種植、母豬養殖到農村美食等各種領域不一而足,他們非常 活躍地提問、答題、互動,並且找到自己的價值。
火起來的“新農村網紅”,似乎除了謀生都還有著更遠大的目標。 在悟空問答“致未來的我一封信,你會寫些什麼?”這一提問下,“巧婦9妹”這樣寫道:“有人說’哀莫大於心死’,而我覺得’哀 莫大於心不死’,雖然身為女人,也希望能成就一番事業。”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