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一個新時代的開啟,「2018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全程回顧

3月31日,由雷鋒網主辦的ai盛會 ——「2018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在深圳科興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

本次大會是國內首個由科技媒體舉辦的重量級“AI+安防” 行業盛會,大會以“動態人臉與車輛識別”為主要議題,彙集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阿里巴巴等行業領軍企業高管以及北京大學、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學術專家。大咖們共聚一堂,共同探討“AI+安防”的產學研發展方向,為行業呈現最前沿的技術與最落地的專案方案。

大會現場聚集了18位頂級演講與圓桌嘉賓、100+企業高管、600+智慧安防從業人員。他們分別來自10所華南港澳地區的科研名校、20多個城市的公安機關、26家專業媒體和300多家安防企業。出席的18位嘉賓包括:

上午場演講嘉賓: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宇視科技副總裁姚華、雲天勵飛CEO陳寧、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深瞐科技CTO王建輝 。

下午場演講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海康威視研究院智慧演算法部總監朱江、東方網力副總裁兼深網視界總經理萬定銳、阿里達摩院機器智慧技術實驗室副主任華先勝、地平線機器人業務副總裁張永謙、北京智慧眼CTO王棟、中興力維董事長徐明。

圓桌嘉賓:雲天勵飛首席科學家王孝宇、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程浩 、臻識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任鵬 、七牛雲AI實驗室聯合創始人林亦寧、天地偉業總工程師楊清永。

上午場演講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

作為人臉識別和智慧視訊監控專家,李子青教授主持了多個國家科學研究專案和重大應用工程專案,在相關領域獲准和申請專利10餘項。2004年,李子青作為“百人計劃”入選者來到中科院自動化所,十一年後,創辦AI公司中科奧森,親自主持了多個重大專案的落地。

李子青在大會中指出,靜態人臉識別的研究目前已接近尾聲,而動態人臉識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

隨後,他也在演講中點出了“AI+安防”的多個痛點:

深度學習需大資料訓練,人工標註費時費力,深度學習演算法效能速度放緩已接近天花板。從應用來看,動態識別的誤報率太高,大資料的資源未充分利用。從資料來源頭來看,感測器仍然受到暗光、強光和逆光的影響,雖然現在有寬動態、新型攝像機,但是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李子青強調,要在真實運用場景裡得到閉環回饋標註,用生產環節的大資料進行自主學習。一人一檔是大資料人員識別終極核心技術,是核心演算法和大資料結合產生的結果。通過一人一檔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動態人臉識別、目標檢索、目標軌跡、關係網路認可。

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

去年,大華股份實現188.44億元的營收,比前年同期增長41.38%。殷俊於2004年加入大華股份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在音視訊的系統應用、智慧化、網路傳輸、晶片設計、硬體產品設計等技術領域取得耀眼成績。

殷俊認為,AI在三個方面推動行業發生根本性變化: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創造業務價值。

他在演講中表示,如果單純研究晶片、演算法,AI不能成為一個產業系統。人工智慧的核心是解決使用者痛點,為使用者提供價值應用。也是像大華股份這樣的企業需要在安防行業深耕的原因之一。

演講中,殷俊表示大華股份提出了“雲生態、智未來”驅動產業升級轉型的理念,未來大華股份將圍繞“全智慧、全計算、全感知、全生態”四個全面的戰略思路,積極開拓與持續創新,成為全球領先的以視訊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及運營服務商。

宇視科技副總裁、首席架構師姚華

宇視作為中國第三、全球第七大安防企業,在安防和AI逆流而上,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50.5%。

宇視科技副總裁、首席架構師姚華認為,AI已經成為公共安全政策中最熱門的關鍵詞。AI正在加速安防IT化3.0。安防+AI,為什麼安防在前?因為安防是包容的,可以吸納一切先進的技術為其所用,包括前兩年熱門的雲端計算、大資料,以及現在的AI。單一技術很難實現使用者需求,多種技術的融合才能真正實現使用者需求。宇視是一個融合了多種技術的研發團隊:我們懂通訊(CT)、網路(IT)、光學、機械、電子,我們的團隊具備了多種技術實現使用者需求的基本素養。安防在前,因為商業模式不是護城河,技術、產品和服務才是護城河。

雖然安防行業裡,演算法已經開始大量應用,但是使用者需求和環境適應性還在持續演進。在這樣的背景下,AI對安防行業提出了7大挑戰:對前端、儲存系統、影象智慧分析、大資料、安防行業標準、業務應用、資訊保安的挑戰。

因此,2016年10月宇視第一次提出SMV安防機器視覺戰略,宇視的基因一直是從系統端的角度來解決安防行業的痛點需求。

雲天勵飛CEO陳寧

紮根在深圳的雲天勵飛,截止至2017年,就已在深圳龍崗區架設了5000多路具備智慧識別能力的攝像頭,在全國有10000+多路的部署。其第一代人像識別系統雲天“深目”在深圳公安上線一年內,協助破獲各類案件4000餘起,目前已在北上廣深杭等十多個省市及東南亞部分國家落地。

而這背後的掌舵人陳寧,則是“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第一款商用向量處理器晶片設計者。陳寧曾任中興美國技術總監,擁有近30項已授權國際專利、20多篇國際著作和論文。

陳寧談到,雲天勵飛從2014年8月份開始在深圳龍崗打造全球第一套規模化落地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到今天為止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國內的各個區。此外,雲天勵飛通過旗下的雲天“深目”人像智慧平臺,在深圳和全國已建設線上智慧前端裝置10000多路,動態人像資料量80多億。

陳寧表示,資料質量對於動態人像的識別和分析是非常核心的要素,這也向傳統的視訊監控前端攝像頭建設提出了巨大挑戰。

同時,他也提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隱私權保護方面的問題。陳寧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會挑戰原有的制度、法律甚至是道德倫理觀念,我們要正視個人隱私的問題,通過立法保護公民隱私,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健康發展。

演講中,陳寧表示雲天勵飛在今年6月底也會開放第一款視覺智慧SoC,通過海量資料的積累形成機器學習的閉環發展。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

楊帆,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作為商湯科技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楊帆帶領商湯科技工程開發團隊在泛安防智慧視訊、移動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開發和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楊帆認為,人工智慧確實在不斷幫助公安系統提升效率,但在複雜場景下還有提升空間。在此情況下,不斷升級原創技術是優化安防產品的重要手段。而在擁有優質技術後,需要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讓技術持續獲得進步,只有在演算法、算力、核心平臺等方面進行長期性、持續性的積累儲備,才能幫助一家企業走得更遠。與此同時,企業需要對行業有著深刻的認知,不斷磨合需求,確保技術疊加在正確的方向,確保技術能給行業帶來價值和改變。

隨後楊帆總結到,不管是資料積累還是技術應用,不同行業之間的交叉相容性會幫助企業走得更遠,例如不少看起來與安防毫無相關的業務,往往會給安防技術的提升起到絕佳的作用。

最後,楊帆希望與上下游廠商共同打造更好的行業生態。安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每個環節都需要非常專業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沒有廠商可以包攬上下游的所有環節。只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給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

深瞐科技CTO王建輝

王建輝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多年來的研究方向是FPGA晶片設計和機器學習。

王建輝表示,據行業的統計資料全國有1.76億攝像頭,未來三年會增加到6億多,每秒鐘產品的資料量是66TB。傳統的安防監控已經不能滿足安防行業的需求。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深瞐科技從視訊結構化系統入手,在視訊裡面提取出行人、車輛、非機動車並分析車輛的品牌型號、顏色、號牌、駕駛員未系安全帶、開車打電話等違法駕駛行為,行人性別、年齡、髮型、上下衣的顏色款式等40多種屬性。

“前段時間在深圳交警的一個測試,我們需要做大貨車車牌識別以及大貨車的檢測,深圳交警關注的三項技術我們全部獲得了第一,從這個測試結果裡面我們大概可以看到,我們現在車輛的檢出率都在97%到99%的範圍。這個測試集一共是100萬張圖片。”

談及“AI+安防”的行業現狀與未來,王建輝認為有這幾個特點:首先,在雲端進行視訊結構化,解碼能力已經成為效能瓶頸;其次,邊緣計算已經能夠滿足視訊結構化所需的計算能力。他表示,未來,視訊結構化運算會慢慢地向前端轉化。

下午場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

智慧城市已被談及多年,“視訊監控+AI”也成為眾多公司研究的方向。

但現階段,通過監控攝像頭讓城市變得更智智慧,不僅僅是單一的視訊檢索和計算機視覺問題,而是在面臨海量資訊和突發事件時,能否能迅速做出反應、能否降低計算量、能否有效識別和檢索等一系列龐大的系統工程。

現有視訊監控體系的弊病,使得很多複雜任務無法完成,即便是人工智慧大規模滲入後,需求方也往往為了一些特殊目的才加特定的智慧攝像頭和處理系統。有些專用攝像頭只是用來識別車牌號,有些攝像頭只用來識別人臉,這種打補丁式的方法實際會帶來很多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工程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高文提出了“數字視網膜”的概念。

高文院士在大會中指出,承載數字視網膜的攝像頭需做兩件事:首先做好編碼;其次為後面的識別,提取出所需的資訊。數字視網膜與人的眼睛既具有影像重構(精細編碼視覺內容),又具備特徵提取(面向識別理解)的功能。

數字視網膜最終如何實現?原則上這一部分把高效、監控視訊編碼(視訊特徵的緊湊表達)和特徵集合起來緊湊地給它表達出來。有了這些後,把它應用在其中,傳輸到雲端,從而擁有了數字視網膜功能。

整個數字視網膜實際上包含了三種核心技術:基於背景模型的場景視訊編碼、視訊特徵的緊湊表達、視訊編碼與特徵編碼的聯合優化。

未來當一對一模式變成一對多模式,與此同時,一對多模式中的技術標準就位後,可以把該技術標準進一步優化,然後嵌入在產品裡中儘快地實踐和應用,使得城市將更容易治理。

海康威視研究院智慧演算法部總監朱江

3月30日,智湧錢塘·2018 AI Cloud生態國際峰會上,海康威視對去年10月在深圳安博會期間提出的AI Cloud進行了進一步闡釋。

而本次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中,海康威視朱江博士以《AI Cloud:雲邊融合》為主題,全面深入地為大家分享了AI Cloud架構的整體形態。

擁有二十多年AI研發經驗的朱江博士,帶領海康智慧演算法團隊多次在國際大賽中取得第一的成績,並參與搭建了“IOT-基於神經網路的認知計算機系統-海康AI Cloud框架”。

朱江博士在大會中提到,AI Cloud架構由雲中心、邊緣域、邊緣節點三部分構成,實現從端到中心的邊緣計算+雲端計算,使得影象目標細節傳輸更高效,資料分級應用更加靈活。

藉助AI Cloud,海康威視希望實現四大能力和一個生態目標:

讓AI像電能一樣,成為資訊系統的可排程資源。

讓資料像水源一樣,受控地流向需要的地方。

讓應用像陽光,照亮業務場景的每個角落。

讓運維像空氣,不刷存在感卻又無處不在。

讓生態像大樹,紮根合作沃土不斷成長。

東方網力副總裁兼深網視界總經理萬定銳

作為國內第一批專注於大規模城市級視訊聯網、並持續在安防領域視訊資料深度應用方面開拓創新的廠商,東方網力對於城市安防有著非常透徹的理解。

萬定銳在演講中指出,目前城市安防的主要場景已經轉移到社群。但是,當前社群管理面臨著人口流動性大、綜合治理難度大、基礎資料治理不夠、安全和便利性難以兼顧這四重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東方網力創新性地提出了兩大思路:一是依託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智慧精細化管理;二是通過多元資訊感知和資料綜合分析技術來解決社群治理問題。

基於這一思路,東方網力推出了一套包含感知、資料管理和儲存、應用的完整技術框架。萬定銳介紹,東方網力的這套框架具備四大特點:1. 多元感知、廣泛互聯;2. 技術先進、場景化應用;3.實時準確,直觀展現;4. 面向多使用者、服務易得。

東方網力推出的智慧安防社群解決方案,是將人臉識別、視訊結構化、大資料等自研技術與社群場景應用完美結合的產品落地,在很好地解決了安防最後一公里的難題的同時,實現 1+ 1 > 2的融合價值。基礎資料的匯聚,大大提高了基於社群的城市公共安防、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基層建設的效率。

阿里達摩院機器智慧技術實驗室副主任華先勝

將整個城市的資料,尤其是視訊資料全部進行傳輸計算、實時分析,城市大腦能否吃得消?這是各地建設城市大腦時首先想到的問題。

而在本次大會上,華先勝為業內人士解答了這個疑問。

“依靠阿里雲實時計算平臺,ET城市大腦要吃下這些資料並非那麼困難。當然,我們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提升演算法效能。今天城市大腦的效能相比最初的版本已經有20倍的提升”。

華先勝舉例談到,當規模小時多用一兩臺機器不會是什麼問題。但當變成整個城市級別的計算時,效能差一倍,就可能帶來上千臺伺服器的差異。據華先勝透露,ET城市大腦正在研發測試全新的AI晶片,預計將會推動計算能力再次飛躍數倍。

全面、全量、實時的感知城市並能做出分析決策,是ET城市大腦有別於傳統智慧城市方案最大的不同。“傳統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就像是在建設城市的手和腳,但把手和腳綁到一起是無法產生協同、智慧的,中間需要一個大腦。”

那麼城市大腦標準是什麼?華先勝在現場指出,除了全面、全量、實時之外,城市大腦一定是不依賴於硬體的。”不能為了建設城市大腦再去鋪設攝像頭。我們可以在不增加外場裝置,不改變現有鏈路的情況下,通過雲上的視覺計算,使得原有的普通攝像頭具備多種智慧。

這種能力強大到即使是同一個型號、顏色的車,在沒有車牌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內飾等細微差別做出區分。基於這些技術突破,華先勝團隊已經有多篇論文入選世界頂級人工智慧會議。

在華先勝看來,城市大腦將會成為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之上開放了廣闊的空間留給開發者。

地平線機器人業務副總裁張永謙

AI平民化似乎已經成了行業的共識。在地平線業務副總裁張永謙看來,AI的平民化必須藉助晶片這座橋樑。

張永謙認為,智慧時代的需求是個性化的,而個性化就代表碎片化。因此未來計算必然會從中央朝著邊緣發展,我們需要賦予每一個前端裝置具備AI能力的晶片,形成“雲+端”的平衡系統。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缺少自主晶片,地平線作為中國最早預見並投身於AI晶片的企業,於2017年12月成功釋出了中國首款全球領先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處理器“旭日”和“征程”,分別面向智慧攝像頭與自動駕駛汽車。

張永謙認為,AI晶片不應該是純硬體的,而是軟體定義硬體。他引用Alan Kay的話說道:“認真對待軟體的人應該做自己的硬體”。這也是地平線定義產品時始終貫徹的原則。

最後,張永謙總結道,AI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傳統巨頭們很難再靠規模和渠道包打天下,未來每一家企業都擁有無限機會。

北京智慧眼CTO王棟

智慧眼CTO王棟2005年於英國Bristol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就職於英國愛立信,思科,華為,中航工業等公司,從事視訊影象處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技術研究,嵌入式系統,及晶片技術研發工作。

王棟認為,北京智慧眼作為一家擁有公共場所智慧視覺綜合管理平臺、車輛特徵識別研判平臺、人證票物研判排程平臺、多行業生物識別身份認證管理平臺等10餘個系統平臺的AI企業,不斷強化演算法的優勢是必須的,但卻不是唯一的。他以公安人臉抓逃為例指出,抓逃只依靠人臉識別演算法是不夠的,因為公安客戶的最終目的是要抓到犯罪嫌疑人。有些企業只是將設計好演算法丟給客戶就不管了,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智慧眼作為一家擁有人臉識別核心演算法,同時又是負責任的企業,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演算法,還能通過將演算法、晶片、大資料進行深度開發,為客戶的需求場景做出最優化的適配方案,幫助客戶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

王棟介紹到,未來智慧眼將繼續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核心,以公共安全綜合管理平臺為依託,通過大資料和雲端計算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大腦,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智慧城市運營商,以開放、共享、平等、共贏的心態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

中興力維董事長徐明

到底是AI+安防還是安防+AI?這是行業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但在中興力維董事長徐明看來,這些並不重要。他認為,未來AI將無處不在,但必須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結合。

徐明指出,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智慧裝置和演算法,但與傳統行業結合得還不夠。許多AI公司並不懂安防行業,各個單點智慧之間也沒有橫向打通,而是一個個“孤島”,因此公安人員並沒有變得更輕鬆。

中興力維作為中國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領域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主流廠家,在安防行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徐明表示,中興力維希望自身在AI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安防維度的經驗,做一些更加貼近行業的應用。

因此,中興力維作為中國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領域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主流廠家,聯合科思創動推出了結合生理、心理特徵與AI為一體的智慧感知系統,把安全往前移,以預警為主。徐明認為,以預警為主可能是AI安全智慧的新方向。此外,為了給客戶打造極速、智慧、友好的公共安全新體驗,中興力維還推出了人臉大資料系統、4G智慧資料採集系統等系列人工智慧安全產品。

圓桌論壇

大會演講環節結束後,隨之進入圓桌討論環節,由智慧眼CTO王棟擔任主持人。

(從左往右分別為:王棟、王孝宇、程浩、林亦寧、任鵬、楊清永)

本次圓桌論壇嘉賓分別為雲天勵飛首席科學家、前Snap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孝宇;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迅雷創始人程浩;七牛雲AI實驗室聯合創始人林亦寧;臻識科技CEO兼聯合創始人任鵬;天地偉業總工程師楊清永,五位資深專家以“AI+安防·技術實戰產品創新 商業變革”為主題,探討“AI+安防”的未來。

Comments

comments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一個新時代的開啟,「2018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全程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