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下,二手車電商平臺卻如沐春風,仍有熱錢不斷湧入。
近期,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宣佈完成由騰訊領投的8.18億美元C輪融資,此前,人人車、大搜車等平臺也持續得到資本方“注血”。
二手車電商平臺在經歷過此前的野蠻生長後,貌似進入到“文明”階段,不過,從《證券日報》記者得到的爆料來看,此前的刷單、資料造假等競爭手段仍在大行其道。
安徽合肥童姓經銷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一、兩個月二手車電商平臺人人車不斷給其手機上傳送車輛交易成功,支付平臺居間服務費的訊息,“事實上,這兩個月我這邊一臺車都沒有銷售出去,哪來的支付平臺居間服務費?”
對於上述問題,記者求證了人人車方面,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進一步的訊息。
但在上述童姓經銷商看來,平臺求證是否存在刷單、拆單現象其實非常簡單,“以合肥市場為例,現在合肥市場平均一單能拆成三單,不要拿出一個月、一個星期,甚至只需要拿出一天的成交資料來進行核實就能發現問題,不過在平臺銷售經理、城市經理以及平臺總部三方都有利可圖的背景下,平臺方是否真的想弄清楚就難說了。”
虛假刷單坐實?
刷單、拆單這對二手車交易平臺來說,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一些二手車交易平臺也多次迴應過,平臺這邊絕對不允許出現虛假資料的情況,並且會要求客服進行回訪以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可是,事情果真如此嗎?近期,有經銷商向《證券日報》記者爆料稱,安徽合肥市場上二手車電商刷單情況嚴重。自己在過去一、兩個月以來根本沒有成交量,卻不斷收到來自人人車平臺傳送的成功向人人車支付居間服務費用幾百元不等,以及邀請對剛剛陪同看車的某某銷售的服務進行評價的各種簡訊訊息,“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車輛成交,我也根本沒有去看車,並且連任何回訪的電話也沒有”。
上述經銷商直言,人人車平臺刷單現象肯定存在,“合肥市場上現在的資料是每天有一百多輛車的成交記錄,這怎麼可能,他們平臺銷售人員只有4到5個人,一天十幾輛、二十幾輛的成交數量肯定是不行的,基本上是一臺車交易記錄拆成三臺車的交易量。”
最新的訊息是,童姓經銷商的車輛資訊顯示有些交易已經成功,有些處於待看車狀態,而事實上,其並沒有看車也並不知道交易成功,“平臺上的狀態都是對方銷售人員更改的,自己這邊根本沒有任何進度,卻已經顯示成功,這是明目張膽的刷單無疑了。”其補充道。
具體到刷單流程,其表示,刷單和拆單是一個意思,就是做大交易量,這對平臺銷售人員,城市主管人員以及平臺總部都有好處,大家都心知肚明,甚至鼓勵這種行為。
銷售人員刷單需要自己找車源資訊。比如兩個親戚朋友的手機號分別作為買家和賣家,對這些資訊進行編輯後交給評估託管錄入後臺系統產生一個車源編號,系統傳送這臺車的“帶看”給相應的銷售,之後銷售作業系統顯示已成交,一個數據單就算完成了。
不過,正常的交易需要付給平臺一定的服務費,那麼做出來較高的成交量,在金額上卻沒有提升,如何解釋呢?上述經銷商表示,人人車平臺每單的服務費用波動非常大,並且交易量高還可以有高提成,浮動的交易服務費以及提成,讓平臺銷售人員樂意做大成交量。
平臺之爭激烈
對於市場廣泛質疑的刷單,資料造假等現象,人人車有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我總不能把使用者的交易資訊公之於眾吧,那些都屬於使用者隱私。” 上述人員還稱,後來公司管理越來越嚴格,還專門建立了電話回訪體系等,現在的資料應該都是真的。
前述童姓經銷商則認為,平臺現在不公佈詳細的交易資訊,並拿客戶隱私當擋箭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刷單可以快速提升交易規模,得到投資人以獲取新的融資,平臺並沒有真正有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平臺銷售人員每完成一單業務有補貼,即使是資料單刨去交給總公司的費用也有一點收益。並且二手車電商平臺方給城市經理下達的銷售任務太重,而平臺客服基本上不回訪,不管是銷售人員、城市經理以及平臺方都能從中獲益”。有業內人士指出。
顯然,刷單、拆單就是為了提高成交資料,這也是二手車電商平臺吸引投資人的核心競爭力。
而在如今二手車電商平臺還未形成寡頭效應的當下,各大平臺之間的明爭暗較仍在進行當中。
“市場份額就是這麼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某網際網路出行領域投資人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使用者的活躍度是檢測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最主要指標,而成交量就是平臺的價值所在,也是投資人最看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