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是一個界限很模糊的詞,也是一件很難把握分寸的事。它存在于各種關系之間,同學、同事、朋友、愛人、甚至親人。一旦逾越了這條界限,就會讓人產生退縮與不悅,甚至會在彼此之間產生隔閡,逐漸陌生。它同時也是一種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兩個人相處最基本的要素。倘若兩個人之間沒有這個要素為前提,便很難有正面的情誼產生。
最近我的好朋友小魚就因為跟家人之間把握不好隱私的分寸,而產生了一些爭執。在我認識小魚的那天,我就覺得她是一個特別乖巧的女生。從來不會夜歸,也不會去酒吧之類的場所,跟朋友出去晚了會給家里打電話,出差了也會給父母報平安,總之任何時候任何事情,她都不會讓父母為她擔心。
他們家的相處一直都很親密,小的時候就經常親親抱抱,到了現在小魚已經工作好幾年了,這個習慣也依舊沒有改變。平時出門幾天,小魚跟父母通電話的時候還會撒嬌,對父母非常依賴,父母也對她十分寵愛,基本可以說是百依百順,任何東西,只要小魚撒個嬌就有了。我總說小魚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但她覺得這樣的相處方式很幸福很踏實。因為一直都有父母的寵愛,小魚并沒有其他女生那種早早就要獨立起來的意識,所以從來沒有談過男朋友,哪怕是跟男生單獨出去吃個飯都沒試過。一直到工作之后,才會偶爾跟男同事一起吃個飯,但每每被父母問起來,也總會一五一十地將跟同事吃飯的前因后果說明白,不讓父母胡亂猜測。
不過,最近小魚遇到了一個男生,兩人互生情愫,悄悄地談起了戀愛。原本按照一般人的情況來說,小魚已經24歲了,談戀愛也并不是不能跟父母坦白,但她就是無法對父母開這個口,她擔心他們會不同意。并且漸漸的,小魚也開始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需要什么都跟父母說。
俗話說姜是老的辣,面對小魚這個情況,父母怎么會毫無察覺呢?以前小魚的手機從來不會上鎖,父母有時候看看她也從來不會拒絕。但是現在小魚給手機上了密碼,父母一碰她手機她就會馬上彈起來討要,就連之前不經常關的房門,現在也基本每次進房間就會關上。面對小魚這樣的轉變,父母選擇了悄無聲息地觀察。
有時候小魚跟男朋友打電話,她媽媽就躲在旁邊悄悄聽著,雖然聽不到電話里的人說什么,但是也能從女兒跟對方的說話中找到蛛絲馬跡。剛開始小魚雖然察覺了,但也沒有說什么,只是假裝沒有發現。但是次數漸漸多了,小魚也有些受不了了。有時她只是跟朋友打個電話,她媽媽也會在旁邊偷聽。
于是小魚便找了個機會質問她媽媽為什么總是偷聽她打電話,而她媽媽則表示她只是在關心自己女兒的生活,并沒有偷聽。這個說法小魚有些難以接受。她認為自己是個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向父母報告,連打個電話也要被父母聽著,那跟監視有什么區別?因為這件事,母女倆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起了爭執,誰也不讓誰,誰也不理解誰,到跟我說起這件事時,她們倆還沒和好。
情感寄語: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包括我們自己也經常在扮演小魚的角色。有的時候我們總希望父母不要過多的過問我們的私生活,甚至還有人會因為這個而搬出去自己住。可在很多父母的眼里,自己辛辛苦苦養了這么多年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是他們不能知道的呢?在我們理所當然地說出“私事”這樣的字眼時,總是會讓父母感到受傷。所以對于“隱私”的拿捏,還需要父母和孩子雙方有一個共同的協商,才能避免相互傷害。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