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野外生存”、“荒野求生”的節目頗為火爆,很多人躍躍欲試,想體驗一把真實的“荒野求生”,這不,發生了一件真事:
為了體驗一把“荒野求生”,瀘州4名小學生備齊雨衣、打火機、魚線,還帶了一口鍋和米,一起逃課上山。
年紀尚小,裝備很齊全,就這么不打招呼就上山,讓小編都不禁為之捏一把汗!
無獨有偶,一位朋友就向小編大倒苦水,直言現在的孩子都快“成精”了,天天嚷著要和小伙伴們來一場“大冒險”!
我們成長速度慢下來后,孩子們已經開始大膽地走在前面,自主成長了,甚至自己“瘋長”也未可知。
堵不如疏,小編倒是覺得,孩子們“荒野求生”,也是回歸自然、自我成長的體現,寶爸寶媽們大可不必驚慌,做好前期準備,周末帶著孩子在安全熟悉的郊野或者鄉下,來一場全家版的“荒野求生”也未嘗不可。
朋友在小編的開導下,朋友在做好各種準備后,帶著一份“求生指南”上路了。沒多久,朋友找到小編,興奮地說起了一路上的見聞,當然困難也有,但是都被“求生指南”解了圍。
朋友一家人開著房車,在野外玩得很開心。有次還在草地里發現一片開著傘形花狀的植物,走近一看,朋友才想起來,它們就是胡蘿卜啊。于是一家人拿著備好的鏟子,挖起了胡蘿卜。挖的時候,朋友想起小編推薦的指南上,有一段關于胡蘿卜的故事,便給孩子講了起來。
曾經在森林里頭有個老人家,他個子不高,被稱為矮老人。他最喜歡吃胡蘿卜了,
如果你拿一個盤子,把胡蘿卜切片放在這個盤子里頭,然后放在森林的地上,你第二天去看,那胡蘿卜肯定他吃了。當然,他也不白吃,就在盤子里放兩個金幣做為酬謝。后來一傳十,十傳百,有人聽到這個,也開始紛紛相仿,許多歐洲人都在做類似的事情,把胡蘿卜切片放在盤子里,等到矮老人吃,然后坐等金幣到手。但是,事與愿違,前一天晚上他們把胡蘿卜放好后,雖然第二天再進去看胡蘿卜確實沒有了,但是金幣也沒看見,為什么呢?因為矮老人只是個傳說,真正把胡蘿卜吃掉的是森林里的野生動物。
講完故事,也到了吃飯時間,一家人將胡蘿卜洗刷干凈,一邊烤著篝火,一邊吃著新鮮的胡蘿卜,別提多享受了。
那么,這是一份什么“求生指南”呢?
它就是汪老師親自授課的系列視頻——《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這個系列視頻共50集,系汪勁武教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系統講述中國有花植物的典型代表60余科、300種的珍貴視頻,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拍攝完成。豐富的植物知識,妙趣橫生的故事,加上汪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學習、生活乃至“求生指南”,這不,朋友用它把一場成長危機悄然化解,還收獲了家庭之樂,可謂學習游樂兩不誤。
那么,汪老師是誰呢?
汪勁武老師1928年5月生于湖南長沙,1949年7月畢業于長沙長郡中學高中,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學系,1951年入北京大學植物系,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汪老師從事教學和研究時間長達60余年,即使退休后,仍然以返聘的方式繼續工作。汪老師兢兢業業,把大半生都投入到科學事業中的人生實踐,無不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在之前的課堂中,汪老師補充展示了椴樹科、錦葵科的標本,在接下來的課堂里,汪老師給大家講傘形科。
在講傘形科之前,先用標本讓我們對木犀科有一些認知,隨后以胡蘿卜為主要代表講解了傘形科,包括它的來歷等,尤其那段關于胡蘿卜換取矮老人金幣的故事頗為有趣。作為傘形科的另外兩個代表,汪老師普及了柴胡屬和防風屬的知識,而它們的來歷也有兩段不同的段典故。
在今天這堂課中,汪老師首先帶我們了解了傘形科劇毒的植物毒芹,土生土長在我國且來歷頗為感人的當歸,南方和北方皆有的沙參等。在最后,汪老師又補充了一段關于山茱萸科的知識。
想了解更多?快來跟汪勁武老師學起來吧!聽汪老師講胡蘿卜換取矮老人金幣的歷史↓↓↓
觀看《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第28集
觀看《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第29集
課堂結束了,但先別走開——
隨堂練習:蘿卜和胡蘿卜是不是一樣的?
還記得矮老人吃胡蘿卜送金幣的故事嗎?同學們競猜就有機會獲得獎勵哦!快來競猜吧。答對就有機會獲得科界積分或其他精美獎品!怎么參與呢?
點擊立即參與#汪勁武的草木講堂#
機會有限,快來展現你的聰明才智吧!
上期問題回顧:中國人參和西洋人參功效有何不同?
答案:人參補氣助火,西洋參滋陰降火。
小伙伴們答對了嗎?
《認識中國草木》書籍介紹:汪勁武老師在視頻授課之余,還將出版一部充滿書香氣的植物學專著——《認識中國草木》。全書58萬字,300余幅高清植物圖片、標本圖及手繪植物畫。系統講述60多科、300種植物的特征、分布,和鑒別方法。本書是汪勁武60余年植物分類學理論研究、野外考察、教學實踐的集成呈現,以植物分類學的一般方法講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全書以中國草木為重點,介紹常見、本土、有重要價值的以及瀕危植物,除植物特征、產地分布等講述外,更融入了體現植物特征的詩詞等中國文化元素,用中國故事講中國草木。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