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原本是說文玩里粗糙的東西,通過日積月累的把玩,形成有光澤的“包漿”,讓文玩顯得厚重圓潤。可不要以為只有人類會“盤玩”,大自然也有各種各樣的“盤”,手盤只是基本,這里的“盤”法更為高級
這些方塊經過了50天的打磨,外形也“盤”得相當圓潤。
不過,制造這些石塊的“操盤手”不是喜愛文玩的中年大叔,而是鴕鳥。這些石頭是在鴕鳥的肚子里“盤”出來的。
在許多鳥類的消化系統里,都有一個特殊的消化器官——砂囊。砂囊包裹著發達的肌肉,是一種頗受吃貨歡迎的食材
砂囊的功能是處理堅韌的食物,比如植物的莖葉、種子。鳥類平時會吞下一些沙粒或碎石,儲存在砂囊內,食物進入砂囊之后,砂囊外側的肌肉會不斷收縮,推動食物和沙粒互相摩擦,將食物磨碎。
作為最大的鳥,沙粒無法滿足鴕鳥的進食需求,所以,它吃的就是整顆的石子。
所以歐洲傳說中,鴕鳥什么都能吃。
實際上,盡管有最大的砂囊,但鴕鳥也并不是有恃無恐的,它也會因為消化不良生病
鴕鳥砂囊功能強大,但比起它的遠古親戚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蜥臀目蜥腳亞目恐龍,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些長脖子,長尾巴的巨型植食恐龍,也有在肚子里“盤”石頭的習慣。古生物學家偶爾會在蜥腳亞目恐龍的化石骨架里,發現一些小石子,表面磨得十分光滑。
但也有恐龍專家認為,蜥腳亞目恐龍肚子里的石頭,用來代替牙齒,根本就不夠用。
他們發現恐龍體內的石頭油光锃亮,跟鴕鳥肚子里磨損得很厲害的石頭完全不同。
不僅如此,在蜥腳亞目體內發現石頭的幾率不高。如果石頭是磨碎食物用的,那就是必需品,為什么不是每只恐龍胃里都有石頭?
所以,有恐龍專家認為,蜥腳亞目恐龍吃下石頭,可能是為了補充礦物質。這些石頭進到恐龍胃里之后,隨著胃的運動,慢慢被“盤”得光滑锃亮。
果然,論“盤”的功力,恐龍才是真的“盤”到了“包漿”啊。
想盤出“圓潤”的文玩,不僅要手上勤快,還要“油膩”
那是用人體分泌的皮脂,制造“油光锃亮”的效果。
自然界有一類動物,它們的分泌物同樣“油光锃亮”,但它們的產品不僅沒有人嫌棄,還成為了高端奢華的代名詞,這就是珍珠。珍珠雖然名貴,但它的材質并不怎么“高貴”。
打開一個貝,你在貝殼內層看到的光溜溜的東西,就是構成珍珠的主要成分——珍珠質,珍珠質是貝類外套膜分泌出來的,成分是碳酸鈣的結晶。
在許多雙殼綱的貝類里和腹足綱的鮑魚里都發現過珍珠。常見的產珍珠貝類,有海水里的珠母貝和淡水里的三角帆蚌。
貝殼里掉進了沙粒之類的異物,外套膜表面的細胞,就會陷進外套膜里面。陷入內部的細胞圍繞著沙粒,不斷分泌珍珠質,最后就會造出珍珠。
自然界制造圓潤形狀的專家是誰?
毫無疑問是蜣螂,屎殼郎推糞球的絕技世人皆知
古埃及人把蜣螂視為太陽神的象征,是造物主的化身,將它的工作和太陽升起聯系起來。
其實,蜣螂“盤”屎是為了“護食”。因為在大自然里,糞便會吸引無數的昆蟲前來爭搶。
這個時候,蜣螂會把粑粑“盤”成圓球,推著球走得遠遠的,把它埋起來。這樣,它就可以獨占這份珍貴的食物資源,不用和其他昆蟲爭食。
相比人類的“盤”,自然界生物們的“盤”法更多,但也多了幾分無奈,畢竟人類是為娛樂而“盤”,而它們卻是為了生存而“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