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ISO1000 16mm是一顆很實用的鏡頭ISO800 27mm作為絕大多數手機的標準焦段
2019年伊始,手機多鏡頭大戰已打響,以華為mate20/p20為首的三鏡頭手機,無論是專業評測和消費者反饋,評價都頗為好。手機鏡頭的多樣化意味著拍攝的複雜化,特別是小白消費者,並不太瞭解在何種場景使用何種鏡頭。今天小千以mate20Pro為例,講一講多鏡頭使用的方法。
mate20pro有三顆鏡頭,分別對應著16mm,27mm,81mm三個焦段。數字越小拍的越廣,數字越大拍的越遠,對應相機上的按鈕是廣角(0.6x)、1x、3x。
5x、10x對應的是135mm,270mm,為數碼變焦。經過測試,5x的畫質尚可使用,10x看看就好。
所以這次測試,我選了16mm,27mm,81mm,135mm四個焦段。
- 測試地點:上海某處
- 測試環境:暗光
- 測試方式:純手持拍攝
焦距16mm,光圈f/2.2,快門5s,ISO1000
16mm是一顆很實用的鏡頭,擁有普通27mm鏡頭無法比擬的開闊感與震撼力。這也是我在此地,第一次用手機把高架橋拍全,它像一條條發光的巨龍,盤繞在城市上空。只有超廣角才能帶來這樣的震撼。
畫面中很顯然,高架橋是我們的主角,錯綜複雜的直線與曲線,卻依舊井然有序,一直延伸到地平線的遠方。高聳的樓群作為配角,再加上天空中雲彩豐富的紋理,是加強立體感的功臣。
拍攝模式為夜景模式,所以曝光時間可以非常長,達到了5s。16mm的光圈只有F2.2,不是很大,所以ISO也達到了1000,不過得益於多幀合成技術,噪點程度可以接受。
如果使用三腳架拍攝,畫質會更好,當手機檢測到三腳架,曝光時間會長達20s—30s,帶來更少的噪點。
焦距27mm,光圈f/1.8,快門4s,ISO800
27mm作為絕大多數手機的標準焦段,很多時候是尷尬的,室內拍空間拍不全,人多合影拍不全,遠處景物又拍不到。正是這樣的視角,對構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充分理解畫面,特別是對線條的掌控。這座高架橋,27mm橫著拍怎麼拍都拍不全,拍部分也沒有好的線條可以利用,所以我採取了豎構圖,用高架橋的線條作為引導線,強調了高架橋的曲線美感與力量感。雖然27mm拍攝的內容沒有16mm多,但太多會讓每個元素更小更細更混亂,視覺衝擊力反而沒有27mm好。很多人說超廣角有著更好的視覺衝擊力,這句話是不一定正確的。
焦距81mm,光圈f/2.4,快門1/30s,ISO250,EV-1
下面是81mm的焦段鏡頭登場。由於焦段更長,在構圖時,只能選擇小景,小景的選擇餘地就很大了,可以是某個區域的建築,可以是馬路等。我也拍了多張。最滿意的還是道路與建築結合的畫面,我選擇了16mm圖左上角的區域性區域,再一次加強了馬路的優美曲線,如果說27mm的馬路還稍顯凌亂,那這次81mm的就完美了。中長焦對於畫面的壓縮感非常強烈,81mm已經有了這種感覺,長長的馬路和密集的車輛被壓縮在一起,樓宇變的緊密,這是中長焦鏡頭纔有的鏡頭語言。
81mm我並沒有用夜景模式,而且普通模式,原因是在中長焦拍攝下,手易抖,而夜景模式依賴於長時間曝光,抖動越小越清晰。81mm的這顆鏡頭光圈進一步縮小,只有F2.4,但我降低了一檔曝光補償,所以ISO只到了250就夠了。
目前絕大多數手機的變焦鏡頭只有2x,華為最先用上3x變焦,拍攝更遠處的畫面畫質更好。但也要指出的是,若只用到它的2x,畫質是有損失的,中間的其他焦段還是依靠演算法實現。
焦距135mm,光圈f/2.4,快門1/40s,ISO200,EV-1
mate20pro上當然是沒有135mm這顆鏡頭的,能實現這樣真正長焦的拍攝,得益於1/1.7英寸cmos、三倍變焦頭等硬體以及軟體演算法的合力而為。那麼這顆並不存在的135mm,能夠拍出怎樣的畫面?
135mm已經是一個很難構圖的畫面了,於是我乾脆去掉建築,完全來於表現道路的大特寫。我選了一段有弧度的道路,路的上頭位於畫面右上角,下頭位於畫面右下角。馬路的「厚度」在路燈光的勾勒下非常的明顯。135mm下的壓縮感進一步加強,車輛密集在一起,是繁華都市的象徵。
135mm的引數如上,也是普通模式拍攝,光圈F2.4,說明拍攝呼叫了81mm的這顆三倍光變鏡頭。在多幀合成以及大底的加持下畫質尚可,後期修圖也有空間餘地。
我們通過同一個場景,使用不同的四個焦段進行連續創作。最大的難點和樂趣在於對畫面的構思,不同的焦段下,該如何構圖,相信你也有了答案。
在單攝無法取得重大突破之前,未來的手機鏡頭一定越來越多,不同的焦段用於不同的場景和構思,是對手機攝影的極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