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月球,但你真的了解這顆星球嗎?雖然人類自1972年以來就再也沒有踏足月球,但科學家仍在對月球進行研究並不斷取得新發現。科學家認為月球誕生於45億年前,當時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撞擊產生的碎片最後聚集成月球。由於溫差大和缺少液態水,月球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1969年7月20日,巴茲·奧爾德林站在月球上,身旁便是「小鷹」號登月艙
1972年,人類最後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不過,科學家仍不斷取得新發現,進一步了解地球的這顆衛星。科學家認為月球誕生於45億年前,當時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撞擊產生的碎片最後聚集成月球。由於溫差大、缺少液態水以及其它不利因素的存在,月球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本月,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暗面,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又一個第一。
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一直吸引了藝術家、天文學家和科學家的目光。從潮汐到流行文化,這顆衛星一直影響著地球,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複雜的構成到相對於地球的個頭,再從形成到嚴酷的環境,本文將盤點月球的19個驚人真相。
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圖像,月球在DSCOVR衛星和地球之間穿過
01
如果地球只有籃球那麼大,月球的個頭僅相當於一個網球
如果將地球縮小成一個籃球,月球則只有網球那麼大。在這一尺度下,二者之間的距離僅為23英尺9英寸(約合724厘米)。
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比你想像的遠
02
地月距離大約相當於地球直徑的30倍
由於月球並非環繞一個圓形軌道運行,與地球的距離不斷發生變化。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238855英里(約合384400公里)。在任何給定時間,地月之間都可容納28到32個地球。
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宇航員艾倫?比恩拿著一個裝有月球土的容器
03
月球對地球潮汐的影響延緩了地球的旋轉
月球的引力拖拽是地球海洋潮起潮落的部分原因所在。物理學家喬治·達爾文(查爾斯·達爾文的兒子)發現月球的引力拖拽延緩了地球的旋轉。每個世紀,地球一天的時長增加大約0.002秒。喬治指出月球將最終向外移動,繞軌速度減慢,每月的長度延長。
月下狼嚎
04
每月的滿月都有各自的名稱
1月的滿月被稱之為「狼月」,以冬季時的餓狼嚎叫命名。9月的滿月被稱之為「收穫月」;6月的滿月被稱之為「草莓月」;12月的滿月被稱之為「冷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將北美洲的滿月命名方式歸因於美洲原住民。
2011年3月19日的超級月亮(右)與2011年1月18日的滿月(左)
05
由於月球軌道並非圓形,每年會出現一次「超級月亮」
月球並非環繞一個完美的圓形軌道運行,而是一個橢圓形軌道。在近地點,月球的視面積比遠地點大14%,亮度高出30%。
根據一項新理論,月球在蒸發的地球岩環內形成。這個旋轉環就像一個「甜甜圈」,月球就在裡面誕生
06
月球在大約45億年前形成
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曾經撞擊地球,撞擊產生的碎片環繞地球。這個旋轉環就像一個「甜甜圈」,月球就在裡面誕生。
「阿波羅11」號任務期間,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正在月球表面部署「早期阿波羅科學實驗包」(EASEP)的兩個裝置
07
人類很難在月球上生存
月球大氣層非常稀薄同時缺少液態水,人類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生存。最近的研究證實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月表幾毫米的深度存在足夠多的水冰。我們可以將水冰變成水,充當未來探索任務的一個重要資源,甚至可以在月球上長期逗留。獲取月表水冰要比地下水冰容易得多。」
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的人
08
其它很多因素不利於人類或者其它生物在月球上生存
美國宇航員佩吉·懷特森在接受「商業內幕」網站採訪時表示,月球土給阿波羅計劃帶來很多困擾。月球上的塵土被稱之為「風化層」,是一種類似於滑石的物質,嚴重破壞儀器設備。此外,月球上的溫差很大。這顆星球每27天旋轉一周,日夜的時長各佔一半。陽光普照時,月球的溫度可達到240華氏度(約合115攝氏度),夜晚的溫度只有零下290華氏度(約合零下178攝氏度)。
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號宇航員在登錄地部署地震儀,監測月球的地震活動
09
月球會發生「月震」,與地震類似
藉助上世紀70年代獲取的數據,科學家在2006年得出一項發現——月球存在活躍的火山活動。深層月震由地月之間的潮汐力或者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的引力導致月球遠端和近端微微凸出,科學家稱之為「固體潮」。在兩周的寒冷月夜後,早晨的陽光照射會導致冰冷地殼膨脹,進而引發所謂的「熱月震」。
淺層月震僅在地下12或者19英里(20或者30公里)發生,最長持續10分鐘,但背後的原因尚不得而知。如果在地球,這種地震引發的晃動可導致沉重傢具移位。由於水的存在,地球上的地震持續時間只有短短几分鐘。
與太陽系的其它很多衛星相比,月球的個頭較大
10
月球是太陽系第五大衛星
太陽系有150多顆衛星環繞行星運行,月球是其中的第五大衛星。木衛三「伽倪墨得斯」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木星共有79顆衛星。
1969年7月20日,在完成歷史性的月球漫步之後,阿姆斯特朗回到登月艙,拍下了這幅照片
11
陰謀論者認為人類從未登上過月球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出艙,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足跡。他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天文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指出陰謀論者的所謂「登月騙局」純屬胡說八道。他們缺乏相關知識和常識性邏輯,無法理解當時的科學家取得怎樣的技術成就。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站在美國國旗旁
12
很多人造物體被留在月球
除了一面美國國旗,「阿波羅11」號宇航員還將一個紀念「阿波羅1」號遇難者的徽章以及一塊匾留在月球。匾上寫著:「在這裡,來自地球的人類首次踏上月球。公元1969年7月。我們為人類和平而來。」在此之後,宇航員又在月球留下近40萬磅(約合18萬公斤)人造物體,其中包括月球車、高爾夫球、激光測距後向反射器(LRRRs)以及「阿波羅16」號宇航員查爾斯·杜克的全家福。
「阿波羅」號宇航員將一系列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供科學家進行研究
13
宇航員將842磅(約合380公斤)月球樣本帶回地球
1969年至1972,美國宇航員通過6次探月之旅,將2200份月球岩石、岩芯、卵石、沙子和塵土樣本帶回地球。這些樣本來自於6個不同的探月地點。
1971年8月1日,「阿波羅15」號任務期間,登月艙駕駛員詹姆斯·歐文站在美國國旗旁,向拍照的大衛·斯科特行軍禮
14
雖然美國人率先登月,但他們並不享有月球主權
1960年,國際空間法學會成立,用以推動國際社會在制定空間法方面的合作。根據1967年10月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任何國家都不享有行星、恆星或者其它天體的主權。該條約規定所有太空探索活動都必須為了和平目的。
2001年至2100年將出現85次日全食
15
21世紀將出現228次月食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算,21世紀將出現228次月食。2019年將出現1次月全食和1次月偏食,2020年將出現4次月食。
月球的直徑與中國的寬度相當
16
月球的直徑與中國的國土寬度相當
月球直徑2159英里(約合3476公里),與中國的國土寬度相當,後者為2193英里(約合3530公里)。
中國的嫦娥四號登陸月球暗面
17
中國創造了歷史,首次登陸月球暗面
2018年12月8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發射嫦娥四號,奔赴月球暗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這項任務的目標包括:了解月球地質學特徵,尋找水冰,掃描夜空中的射電暴以及嘗試在月球上養蠶。「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此次成功登月是中國在全球提高科技、教育和經濟地位道路上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成就。
月球表面的暗斑由火山噴發導致
18
月球上的暗斑被稱之為「月海」
月球上的暗斑被稱之為「月海」(Maria)。「Maria」在拉丁語中意為「海」,因為古代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表面的暗區是海洋。實際上,這些暗斑曾是熔岩池,後來凝固成顏色暗淡的玄武岩。
月球複製品,直徑23英尺
19
月球複製品週遊世界
英國藝術家盧克·傑拉姆打造了一個直徑23英尺(約合7米)的月球複製品,名為「月球博物館」,現正在全球巡迴展出。複製品參考的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勘測軌道器拍攝。
來源:漫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