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小時候,拍張照片是件十分稀奇的事情,一般是到照相館拍證件照,或有重大意義的紀念照。遊玩的時候想要拍些風景照,非常奢侈,擁有私人相機的人家實在太少了,蹭到幾張照片,都是勇氣和友誼。
在人人都能做攝影師的年代,還未到來之前,攝影的樂趣一樣令人津津樂道 。
小時候,拍張照片是件十分稀奇的事情,一般是到照相館拍證件照,或有重大意義的紀念照。遊玩的時候想要拍些風景照,非常奢侈,擁有私人相機的人家實在太少了,蹭到幾張照片,都是勇氣和友誼。

如果有幸借到一隻相機用上半天
那可是天大的人情了
誰能克服私字一閃念
將這麼貴重的家當出借
是令人十分欽佩的慷慨

大城市尚且如此
農村照相館又少
要拍張照片就更不容易
故事

老家有個親戚,祖上做買賣,頭腦靈活。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務農,盼望發家致富。等到改革開放,敏銳地看到了農民照相的需求。他來到上海,在淮海路舊貨商店和南京路照相器材商店之間來回跑了好幾趟,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覺得做生意還是用新器材來得踏實,於是花費200多元,這可是當時上海學徒工人一年的工資,買下一臺海鷗雙鏡頭120的相機。趕回老家,稍事學習,便背上相機,穿村走寨,田頭陌上,給鄉親們送上貼心的上門服務。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有些原本淳樸的村民在這事上受過別人的欺騙,一定要開啟他的相機檢查,先確認有膠捲再拍照,這門生意自然是做不下去了。

耳濡目染各種拍照的事情
不知不覺產生了攝影的興趣
等到自己攢夠錢買相機的時候
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
根據目測光線強弱
目標的移動
側逆光等設定引數自不在話下
還要用濾鏡弄點特效
拍攝夜景就比較挑戰
需要三角架和長時曝光
看上去也像很牛的樣子
如果洗出幾張拿得出手的所謂「佳作」
就更加神抖抖、輕飄飄了

其實剛開始對相機還是比較抵觸的
拍的影象在電腦屏上看看都粗糙不堪
更不用說列印照片了
可是趨勢一起
不可抗拒
單反、微單更新迭代
甚至智慧手機都能滿足高清攝像需求

不同的時代
我們體驗了不同的方式
其中的趣味性是一樣的
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成為快樂的元素
瞭解更多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卓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