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施作模與攝影結緣60年​ 鏡頭​始終對準大理

文章摘要: 1938年,洱源縣鳳羽鎮的一個白族農民家庭,一個白家阿鵬出生了。18歲時,他入伍在解放軍六十醫院任文書、會計和俱樂部文職幹部,1966年轉業到地方工作,安置在下關市農村辦,次年調入下關市總工會工人俱樂部工作,從此與攝影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成長為一個受人尊敬的
△廣告

1938年,洱源縣鳳羽鎮的一個白族農民家庭,一個白家阿鵬出生了。18歲時,他入伍在解放軍六十醫院任文書、會計和俱樂部文職幹部,1966年轉業到地方工作,安置在下關市農村辦,次年調入下關市總工會工人俱樂部工作,從此與攝影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成長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老一輩攝影家,他就是施作模。


△12月3日,施作模在家中擺弄自己一生中的第一臺相機

老一輩的攝影人都是從借人家的相機玩,起步入門的。1971年,全家人節衣縮食終於買回來一臺「海鷗」牌120相機,當時的興奮至今還記憶猶新。


最初施作模還不是工人俱樂部的專職攝影師,他利用自己的相機,在節假日騎著家中那輛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走村串寨,深入工廠車間、農村田頭,拍攝工人工作、農民勞動的場景。1983年下關市和大理縣合併成大理市,下關巿工人俱樂部更名為大理市工人文化宮,施作模擔任文化宮主任,他在負責文化宮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兼任專職攝影師。


△2016年,施作模和妻子牟淑仙、兒子施雲東一起在鶴慶採風創作

對於攝影的熱愛和辛勤付出,他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榮譽和成果,至今在各級各種報刊發表攝影作品2000多幅,有50多件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被全國總工會評為職工文化先進工作者。1988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1989年被列入中國攝影大辭典。


△施作模1982 年拍攝的下關市工人俱樂部

1984年至今,他一直擔任著大理市攝影家協會主席,1996年至2005年,擔任大理州攝影家協會主席。協會的工作沒有報酬,他的家就成了攝影家協會活動的場所。大家經常在這裏探討攝影理論,學習交流攝影知識。至今,大理很多中老年攝影家對那段攝影經歷還記憶猶新。


△施作模1981年拍攝的洱海邊的白族漁民

施作模對攝影如痴如醉的熱愛,耳濡目染,影響了很多人的同時,也影響了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兒子都愛上了攝影。受他們的影響,他的孫子也很喜歡攝影,一家三代人都熱愛攝影,儼然一個白族攝影之家。


△施作模早年攝影作品《凱旋歸》,1985 年獲雲南省黑白攝影藝術大獎賽二等獎,中國第十四屆攝影展優秀獎。

新時期攝影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求攝影家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施作模是從黑白膠片入門開始學習攝影的,他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已經熟練掌握了彩色膠片的沖洗放大技術。進入21世紀,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膠片相機被數碼相機逐步取代。這對於施作模又是一個考驗,必須要從電腦和數碼技術從頭學起,他又拿出當年學習攝影的拼命精神,不恥下問,向子女和朋友請教,向年輕人請教,向書本請教,繼續他熱愛一生的攝影。在眾多熟知的影友印象裡,總能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見到他拍照的身影,直到去年。


△施作模1982 年拍攝的三月街

2017年,已79歲的他,因為患腰椎間盤突出,外出拍攝的機會少了,他就在家裏整理自己幾十年來拍攝的照片,將老照片掃描轉換成數字影像,和後來拍攝的數碼圖片分門別類地建立檔案儲存。他的心願,就是要把一生拍攝的照片整理出來,儲存好,留給後人。


△施作模曾經用過的彩色、黑白放大機和近期整理出來的圖片檔案

和攝影結緣60年,他的相機始終對著大理。整理出的3萬多張黑白、彩色和數碼照片,飽含著他一生對於家鄉大理的情感,也記錄著他生活的這個時代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王觀遠 文/圖)

△廣告

△廣告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施作模與攝影結緣60年​ 鏡頭​始終對準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