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科普雜誌生長於海南島,從1997年8月創刊至今,默默堅守了21年。「漏掉一條科學理論和成果的最新信息,是我們的恥辱」,這是他們的座右銘。很多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識和理論最先呈現在他們雜誌上。有不少年少的讀者讀著他們的文章考入名校。
這份雜誌在21年間經歷了互聯網大潮的一輪又一輪衝擊,但其不但沒有被衝垮,反而頑強地立在時代浪潮之上。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堅持辦好科普雜誌,從未動搖。
這本雜誌便是《大科技》。
堅定科普路線
「《大科技》不只是一本雜誌,它還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大大地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我們突然發現,原來還有一個與平時的作業、考試不同的世界。」一位讀者在自己的微信號「魚鹿叔叔讀科幻」上寫下了這樣的記憶。
確實,為了能夠給青少年讀者更廣闊的世界,《大科技》的創辦人王亦軍從創辦之初就將愛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定為《大科技》的辦刊宗旨。海南大科技雜誌社總編輯金飛波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王亦軍當年就是要辦一份開拓思維、激發好奇心、豐富想像力的科普雜誌,而不是僅僅傳播科學知識。同時,王亦軍要求大家要用通俗、生動的文字來闡述具有顛覆性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來啟發青少年進行不拘一格的思維,打開他們的思考空間。從創刊到現在,21年來,大家始終堅持這一辦刊理念和原則,不動搖,也不盲目。
在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引領下,《大科技》的編輯們總是把握世界最新科學發展動態,把最新、最前沿的科學理論和科技成果最先介紹給讀者。像近10多年新提出的暗能量、膜理論、撓場、反物質等,以及真空零點能、熵力、引力波等理論,都是《大科技》雜誌最早撰文介紹的。金飛波告訴記者:「很多十幾年前刊登在《大科技》上的文章,拿到現在也仍然具有超前意識,仍然能夠激發人們深深的思考。」他舉例說,1999年,他們介紹了超弦理論,是國內最早介紹這個科普知識的科普雜誌。因為讀者詢問得多,2003年,《大科技》又推出了一篇超弦和多維空間的文章,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2003年這篇文章還被百度百科收入了「超弦及多維空間」的條目,至今惠及成千上萬的科學知識愛好者。
國內的知名文摘雜誌也喜歡轉載《大科技》的文章。在金飛波提供的雜誌自己統計轉載量的幾個表格中,記者看到了《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不少大刊的名字。據不完全統計,僅《讀者》刊載《大科技》的文章數量至今已達數百篇之多。
堅持讀者至上
「新聞類期刊是對社會進行采寫,我們是對最新的科學成果以及歷史資料進行采寫。」金飛波介紹,「我們重點策劃的選題都是編輯們自己寫的。」敲定一個重點選題後,要大量地查找資料,包括國內的、國外的,然後彙編成一篇,之後再進行通俗化和口語化處理。
金飛波曾為寫一篇介紹相對論的文章查找了30多本相關書籍,而往往寫成一篇文章需要至少20多天的時間,有時候則需要一個月。凡是進入大科技雜誌社編輯部的編輯都與金飛波一樣。金飛波說,「深入查找資料,再進行通俗化、口語化的處理是對讀者的尊重,我們做的一切都要堅持讀者至上。」
據金飛波介紹,大科技雜誌社對編輯人員的入職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先後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著名院校的碩士、博士就職於該社,為《大科技》治學和辦刊的高水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本編輯部的編輯外,為該雜誌撰寫稿件的作者也多是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碩士、博士生。
經過21年的探索,《大科技》從月刊變成了旬刊,每一期都有著不同的讀者定位和內容呈現。《大科技·科學之謎》依然以高中生和大學生為讀者定位,《大科技·圖說百科》(原《大科技·百科新說》)面向初中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而2018年1月剛剛創刊的《大科技·天才少年》則定位為小學低年級。
一位名為「科普俠」的網友在其文章《斜批科普雜誌》中這樣評價《大科技》:「雜誌裝幀簡樸,價格很低,是一個市場開發最成功的雜誌,主要靠題材的創新、選題的趣味、文章角度的刁鑽、作者語言的淺顯易懂取勝,『武功』著實不錯,是真正的科普。」
大科技雜誌社編輯們的認真與嚴謹,雜誌文章的有趣與超前,引領著無數的青少年踏進科學大門。北京大學物理學碩士邵珠臣寫信給該雜誌社說道:「我在初中遇到了《大科技·科學之謎》,今年要從北大物理學院碩士畢業了。正是《大科技·科學之謎》讓我這麼多年一直喜歡物理,這麼多年學習物理的美麗時光都是因為中學受到《大科技·科學之謎》的鼓勵……它讓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涯非常滿足。」
堅守社會責任
從早期的科普講座、科學小實驗,到每年的科技活動月,再到2018年科學閱讀徵文大賽,從早期堅持多年的3.8元的定價,到如今全彩印刷、小16開本、64頁,6.8元的低定價,《大科技》心中一直裝著對科學的尊重、對讀者的熱愛、對科普的執著。
不僅讀者喜愛閱讀《大科技》,各省區市教材、考試題等也喜歡選用《大科技》的文章。《大科技》也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好評,當代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戴維·格羅斯,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等都高度評價該刊,為該刊題詞鼓勵。我國著名相對論專家趙展岳教授也多次提到《大科技》作為我國一本科普雜誌的作用和價值。
在《大科技》發展的21年間,他們把科普作為己任,尤其是他們認為科普要從娃娃抓起。2018年1月,他們將上下半月刊的刊期申請更改為旬刊,《大科技·天才少年》讀者定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金飛波表示,從月刊改旬刊,也是希望能夠把大科技雜誌社在創辦初期提出的啟發青少年進行不拘一格的思維理念繼續發揚光大,在更多的中國少年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因為定位準確,同時依然堅持內容高質量、通俗易懂,不到一年時間,《大科技·天才少年》就在本土生根開花,發行節節上升。不少海口市的小學教師,都爭相打電話要求雜誌社去學校里為孩子們上科學實驗課,舉辦科學普及講座。
一方面堅持高質量撰文、高質量辦刊;另一方面,大科技雜誌社通過更加廣泛的活動積極推廣科普。在海南省科學技術廳、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南省教育廳的聯合指導下,近幾年,大科技雜誌社連續深入五指山市、臨高縣、屯昌縣、瓊中縣、保亭縣等國家級貧困縣(市),在數十所中小學舉辦科普講座,把最新的世界科技前沿知識帶到這些山區學校,與同學們進行精彩的互動,並贈送近萬本科普書刊,傳播科學知識、啟發科學思維。
「我們是在創辦人王亦軍永不放棄的精神鼓舞下堅持走到了今天。作為一本科普雜誌,我們沒有大資本的模式,只能靠自己腳踏實地。」金飛波告訴記者,科普路上不畏艱難,《大科技》將與讀者共同探索科學。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傳媒周刊》2018年12月11日八版,其他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 編:李雪昆
制 作:張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