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生命誠可貴,應急逃生須要會

導語:上周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救援隊伍為學姐和同事們開展了一期參與體驗感超強的應急逃生培訓,這期《學姐來了》就和大家分享下學姐在高空緩降瑟瑟發抖之外的故事。

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是一座專業、現代、與國際救援發展接軌的國家級訓練基地,這裡有一支本領過硬、愛崗敬業的教官隊伍,還有他們最英勇無言的戰友——搜救犬。

學姐和同事們在這裡學習了應急救援知識,體驗了廢墟救援、高空緩降和煙熱逃生,觀看了地震救援4D動感電影,更真切地體會到地震等災害的無情,應急救援的艱險,更感受到生命的堅強,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貴,那災害發生時我們該如何自救互救呢?

「跑」還是「不跑」?這是個問題

地震發生時,到底是該「跑」還是該「躲」呢?

面對這個問題,升級包學姐陷入糾結的死循環,鐵骨學姐則當機立斷:「如果在高樓層,要選擇躲,跳樓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在一樓二樓當然要選擇跑!」前半句非常對,不過後半句可以再思考思考。門、窗、樓梯是建築中較薄弱的位置,往往在地震中較先坍塌,並且人員聚集的地方往往是地震傷亡的重災區,所以災害發生時,即使你處在一樓的位置,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迅速離開建築物,也千萬不要恐慌和扎堆,最好立刻觀察周邊,就近躲避。

2008年汶川地震中樓梯的破壞

(圖片來源:土木在線https://bbs.co188.com/thread-9342869-1-1.html)

那躲,躲在哪裡?

你會選擇衛生間和廚房嗎?那裡空間相對較小,結構較穩固,還可能有水源,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衛生間一般有鋒利的玻璃、沉甸甸的熱水器,廚房一般有燃氣灶、煤氣和刀具,這些也會成為地震過程中的劣勢和隱患。並且,在地震發生時應該儘力第一時間切斷煤氣和電源,防止爆炸;如果起火,應及時使用滅火器等滅火(家用滅火器某寶上有售哦),防止火勢蔓延。當然,災害發生時這一切非常難,但仍需謹記心中,如果條件允許,須第一時間關氣、斷電。

搖晃時立即關火,著火時立即滅火

(圖片來源:搜狐網http://www.sohu.com/a/259013749_674921)

其實地震發生時,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思考和選擇,更多地依靠本能,你要記住,「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找個堅固又牢靠的物體,在它旁邊蹲下或趴下,盡量讓自己頭部和軀幹等要害部位低於物體的高度,同時盡量保證面部向下,防止抖落的粉塵堵塞呼吸通道。

如果地震發生在睡夢中,要迅速翻滾下床,躲避在床邊,可以順手拿上枕頭保護頭頸。而這種本能並非與生俱來,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觀察自己所處的環境,多思考和練習一下,習慣會成為我們第一反應,關鍵時刻才能救命!

承重牆角,大床、沙發等較大物品旁邊易形成三角空間

(圖片來源:搜狐網http://www.sohu.com/a/259352679_673540)

(圖片來源:搜狐網http://www.sohu.com/a/259013749_674921)

如果不幸被掩埋,一定要堅強信念、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 通暢呼吸。及時清理口鼻的灰塵異物,保持呼吸通暢。

2. 穩固空間。拾取周邊堅固物品支撐現有生存空間,減緩和避免再次垮塌的傷害。

3. 補充體力。搜集周邊的食物和水,節制地、持續地補充體力,必要時可以使用尿液補充水分。

4. 傳遞信號。當有救援人員到來時,可以通過敲擊鋼筋、管道等鐵制物品的方式傳遞求救信號,盡量不要大聲呼救,保持情緒平穩,保存體力。

5. 互幫互救。如果周邊有其他被埋人員,了解彼此的位置和受傷情況,互相鼓勵和救助。在汶川地震中,陽光女孩馬小鳳被及時成功的救出離不開可樂男孩薛梟提供的準確信息,而在他們被埋壓的漫長黑暗中,馬小鳳給薛梟唱歌,他們互相鼓勵和支撐,共同等待救援。

等待救援

(圖片來源:搜狐網http://www.sohu.com/a/259352679_673540)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所處建築物的牢固,良好的建築質量才能為遇險者逃離、躲避爭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而豆腐渣工程往往是地震中最致命的因素!

倖存者的奪命殺手

地震中有很多生命在埋壓後的等待和消耗中逐漸逝去,還有一些倖存者一直堅持到被救出,卻在被救後快速遇難,讓人感到難以接受的惋惜和深深的無助!他們撐過了地震引發的直接創傷,卻仍要面臨第二個死亡高峰,而這個奪命的殺手就是擠壓綜合征。2011年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在擠壓綜合征的治療指南中做出如下定義:擠壓傷是指四肢、軀幹等肌肉豐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長時間擠壓後造成的肌肉機械或缺血損傷。嚴重者在解除擠壓後可導致以肌紅蛋白尿、高血鉀、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為特點的威脅生命的併發症,即擠壓綜合征[1]。

擠壓綜合征的發病極為「詭異」,對機體的打擊極為「毀滅」,當倖存者因被解救或疼痛緩解而感到喜悅,死神卻也同時降臨,極短的時間內便奪去倖存者的生命,因此擠壓綜合征也被稱為地震的「微笑殺手」。2008年汶川地震中,我們熟知的可樂男孩薛梟,右臂被重物長時間擠壓,獲救後不得不右臂截肢。而比他更不幸的是地震遇難者陳堅,在北川的一片廢墟里,他與死神抗爭,他牽掛著妻兒,他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他在三塊預製板下苦苦堅持了70多個小時,他求生的慾望、堅強的話語支撐著自己也帶給所有人力量,救援人員更是拼盡所有力氣,用了整整6個小時才將陳堅救出,然而他卻在離開廢墟的擔架上永遠的離去了,從希望升起到生命逝去,讓人猝不及防,難以承受,心痛不已。

擠壓綜合征多出現在地震,也會出現在建築垮塌、重物墜落、車禍等事故中,目前擠壓綜合征的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但仍以補液、筋膜切開、血液濾過等處理為主,雖然近年來,也有諸如高壓氧、局部控溫、載氧製劑、亞硝酸鹽等新技術手段陸續用於擠壓綜合征治療,但仍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國內外尚無公認合理的方案[2],加之救援環境、條件的限制,擠壓綜合征的搶救和治療仍有很多挑戰,我們惟願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我們惟願再不面對這樣的傷痛。

擔架、繩結DIY

最後,學姐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基地學到的實用的「手工製作」和救助方法。

首先是就地取材,製作擔架。我們可以使用家中的毛毯、床單,以及拖把桿等支撐性好、結實的管狀物、條狀物來完成擔架的製作。第一步將毛毯平鋪在平整的地面;第二步將杆子平行放在毛毯上,根據傷員的體型調整兩桿的間距;第三步,將兩邊的毛毯交叉疊放,形成一副擔架。搬運傷員時,要注意頭略高於腳。如果沒有桿,也可以將傷員放置在毛毯上,從傷員頭部所在一方拉動毛毯,將傷員拖離危險區,快速轉移至安全地帶。

擔架製作

如果傷員傷勢較輕,能夠直立行走,可以採用攙扶的方式,生活中,如果崴了腳也同樣適用。由一位或兩位救助者托住傷員的腋下,也可以將傷員手臂搭在一位救助者肩上,救助者一手抓住傷員的手腕,另一手提住傷員腰部的腰帶,然後與傷員一起緩慢移步。如果傷者體重較輕、能夠站立,但無法自行行走,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背馱的方式,背馱過程中,可與傷者雙手相接,減輕雙臂負重。

然後再和大家分享下繩結的打法。繩結的種類有很多,今天主要分享三種,雙平結、卷結和腰結。

1. 雙平結。雙平結可以用於連接繩子,可以打得又快又結實,生活中使用頻率也很高,方法是先打一個半結,然後再反向打一個半結,收緊就可以了,秘訣就是左搭右,右搭左。

2. 卷結。卷結在民間又叫豬蹄扣,可以很好的用於固定。先搭在要固定的物體上,分出一邊長,一邊略短,然後交叉纏繞一圈,從交叉處穿出再打一個半結即可固定,並會越掙越緊。

3. 腰結。腰結可以形成一個繩套,大小不易變化,可以套在腰間,十分牢固。首先將繩子挽一個圈,繩頭從下方穿過,並纏繞繩子另一端,然後回過頭穿過位於上方的結,最後調節收緊,就可以形成一個有固定繩套大小的腰結了。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應急逃生時自救互救的方法,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思考和演練一下,尤其是這些繩結和救助的小技巧,生活中也十分實用。當然,應急救援的方法希望大家永遠用不到,但如果真的有一天需要,希望你能保護自己,同時也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伸出雙手救助別人。

參考文獻

[1] The INSARAG Medical Working Group.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 entrapped patient with crush syndrome [M].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11.

[2] 劉濤,白祥軍.擠壓傷和擠壓綜合征[J].創傷外科雜誌,2016,18(07):447-449.

內容支持:劉衛康

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 教官

中國國際救援隊 隊員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生命誠可貴,應急逃生須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