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經典文學名著《魯濱孫歷險記》。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魯濱孫歷險記》講的是魯濱孫被困荒島28年奮力自救,在島上解救食人族的土著「禮拜五」並收為奴僕,最終得歸故土的故事。其實,這只是《魯濱孫歷險記》的一部分內容,在流落荒島之前,魯濱孫還有幾次離家航海的經歷。荒島歸來之後,按捺不住寂寞的魯濱孫又踏上了新的陸地探險旅程。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現在看來,這種在與世隔絕、遠離人類文明的絕境中,孤身落難的主人公,利用有限的條件征服自然、戰勝自我,重回人類文明的故事並不新鮮,人們甚至給這類作品起了一個「荒島文學」的名字。然而在18世紀初期,《魯濱孫歷險記》的出現是一個在英國文學史、乃至整個世界文學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以一己之力為「荒島文學」這類特殊題材作品樹立了標杆。

《魯濱孫歷險記》是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發表於1719年的小說,當年就重版了四次。直到19世紀末,該書的各種版本、譯本以及仿作已不下七百種之多。第一版的《魯濱孫歷險記》發表時,作者署的就是小說人物魯濱孫·克魯索的名字,又從頭到尾使用第一人稱敘述,以至於很多讀者誤以為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紀實作品,無形中拉近了讀者與小說的心理距離,增強了作品的「模擬性」和可讀性。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實際上,關於魯濱孫·克魯索人物原型的探索,一直有多種說法。最廣為流傳的一種是,魯濱孫其實就是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1704年9月塞爾柯克因與船長爭吵,主動要求離船,帶著幾件武器、工具和《聖經》,登上了智利附近的一座無人島,直到1709年2月才被一艘船發現,然後在兩年以後回到英國。他在倫敦期間曾口述自己在荒島上的經歷,供報刊發表,笛福極有可能參考了他的經歷。也有人認為《魯濱孫歷險記》的雛形是中世紀阿拉伯哲學家伊本·圖斐利的哲學著作《哈義·伊本·葉格贊》。該書描述了一個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的「自然人」哈義自我發展、最終得到真理的過程,《哈義·伊本·葉格贊》早於笛福的小說五十多年發表,被多次翻譯成拉丁語和英語。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笛福的小說可能借鑒了羅伯特·諾克斯的《錫蘭島歷史描述》,該書描述了諾克斯在1659年遭到錫蘭國王的綁架的情節。書中諾克斯被錫蘭國王囚禁後在當地待了19年的情節,與魯濱孫的故事橋段頗為相似。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笛福的《魯濱孫歷險記》以人們熟悉的現實社會生活為題材,語言淺顯樸素,主人公也不再是當時文學作品中的王公貴族,而是一名普普通通、富有冒險進取精神的中產階級年輕人。特別是在落難時,作者對魯濱孫矛盾的心理活動有十分細膩的描摹,主人公面對絕境,時喜時憂,但最終還是呈現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形象——在逆境中祈求上帝施救,在順境中感激上帝賜予。

總體而言,一波三折、激動人心的冒險情節,緊緊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魯濱孫在荒島上的不懈開墾、自救、拓展生存領域的行為,又很符合當時大英帝國推廣殖民文化的價值觀。因此就可讀性、趣味性、導向性而言,《魯濱孫歷險記》超越了同時代的許多作品,直到今天,仍受到各個階層的讀者歡迎。由於《魯濱孫歷險記》的故事深入人心,西方人甚至為了該類題材的小說創造了一個專用名詞:魯濱孫式故事,來代表這一流派的作品,丹尼爾·笛福做到了以一部作品開創一個文學流派的壯舉。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說到魯濱孫,我們不能忽略作者丹尼爾?笛福本人,他可以說是一名大器晚成的小說家,59歲時才開始文學創作,不經意間寫出的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歷險記》竟大獲成功,不久就推出了《魯濱孫歷險記》的續集。

笛福的前半生經歷跌宕起伏,所遭受的挫折坎坷並不亞於他筆下的主人公。出生在倫敦一個中下階層家庭,父母不信奉國教,笛福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智慧和勇氣。笛福原本姓「福」,英文是 F-o-e ,後來他自己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了彷彿貴族的「de」前綴,變成「笛福」,也就是 D-e-f-o-e ,以提高自己的地位。這種連名字都要體現自己尊貴、與眾不同的細節,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笛福「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大學畢業後笛福開始經商,嘗試過各種生意後,笛福由於盲目投資,經營不善,1692年宣告破產。雖然在商場中失了意,笛福在政治舞台上卻小小地閃耀了一下。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英國正處於社會劇變時期,工商業迅速發展,海外貿易與擴張齊頭並進。這期間,笛福積极參与了這一時代各項政治經濟活動,並撰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政論文和小冊子,其中1702年一本諷刺國教政策、爭取信仰自由的小冊子《剷除異教徒的捷徑》引起了貴族的不滿,笛福遭到逮捕,還被戴上枷鎖示眾三天。而笛福卻在獄中寫出了著名的詩歌《枷刑頌》,遊行過程中受到民眾英雄般的禮遇。

1704年,笛福創辦了《法國時事評論》。經商、從政、編報,可以說,笛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包括對資本主義發展歷程的認識,以及自己對同時代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部融入了《魯濱孫歷險記》之中。笛福早年的經歷都為《魯濱孫歷險記》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種取材於真人真事,又結合了作者本人豐富經歷的寫作手法,讓使用生動逼真的細節將虛構的情景描寫得惟妙惟肖成為可能,讀者在閱讀時彷彿身臨其境,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代入感」強烈。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在讀《魯濱孫歷險記》前,我來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還有它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