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士義 張婷婷
好的創意作品,總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邏輯又超出常人的想像。在構思上視點獨到,立意巧妙,既說明問題又寓意深刻。
要想突破常規,取得好的成果,必須要有創新。創新是設計的靈魂,是推動設計前進的動力。設計要以科學的創新方法為前提,創新是我們必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因此,掌握和學習多種思維方式是設計必不可少的前提。
想像是創意思維的基礎
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是推動設計創新的前提,它是一種複雜的思維形式,要求我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多方位的思考,運用獨特性和新奇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想像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我們可以藉助想像力產生預期的結果。
想像的思維還包括聯想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創造想像大部分伴有聯想思維,聯想總受解決問題的方向牽引,按照事物間的關聯性,從一件事物聯想到另一件事物。我們獲得創意的前提就是打破傳統和習慣性的思維途徑和思維模式,從新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聯想中開闊思維。我們可以從表面、事物特徵或相同屬性的方面進行思考,還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聯想。聯想分為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和對比聯想。
相似聯想是指大腦受刺激後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與這一事物類似或相似的事物。夏天我們能聯想到茂盛的花草,冬天我們聯想到蕭條。接近聯想是指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的事物,在知識經驗中容易形成聯繫。這些聯想的方法都能使我們的思維開闊,從而獲得新的認識角度。
抽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抽象思維是運用抽象化的表現方式去表達具象事物的一種獨特性的思維方式,抽象思維通過對圖形的分解、重構、變形等方法對圖形進行抽象、誇張的組合,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抽象圖形在某種條件下比具象形更容易觸動人的感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感受。誇張是抽象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誇大了原型的主要特徵,用簡化或裝飾的方法使原型神似或相似。
在設計中,我們可以用點、線、面等抽象的構成的基本元素傳達信息。這種不直接反映商品或相關的具體形象的抽象表現,給人以概括簡練,現代的適當感覺。
形象思維也是創造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對具體存在的事物作為設計參考的對象,根據它們的特徵塑造出容易被人識別和理解的新物體。在整個思維過程中不脫離具體的形象,在整個思考的過程中,我們要以事物具體的特徵進行結構創造,用創新性和想像性的思維去進行仿生和替代,從而創造出能夠準確表達圖形意義的視覺新形象。形象思維的方法有模仿法、想像法、組合法和替換法。
發散、收斂和逆向思維的重要性
比如:我們對木頭進行發散思維。有的人會想到保暖、門、桌子、床等,這種發散思維就沒有獨特性,僅僅從材料這一個角度去聯想。但有的人會想到桌子、耍雜技、敲擊等,這種發散思維就有獨特性,從材料、工具、玩具等角度去進行發散思維。發散思維的另一特徵就是啟發式的思維,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方法。
與發散思維相反的是收斂思維,收斂思維又稱「求同思維」和「集中思維」,以某個方向為中心,使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最終使這些思考集中到一個方向,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是相輔相成的,發散思維是不受任何約束的,天馬行空的想像,一定要有收斂思維做補充,使想像具有合理性。發散的目的就是讓收斂思維做出最佳的選擇。發散思維是「一到多」的思考,而收斂思維是「多到一」的總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發散-集中-再發散-再集中的方式進行思考。最終選出最佳答案。
逆向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方式,逆向思維是打破習慣的思維方式,把思維方向逆轉,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相反或表面上看似不可能並存的兩條思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我們進行創作時,往往會陷入思維的死角不能自拔,如果我們進行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思考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逆向思維看起來是違背常理的思考,但其結果往往會出其不意、出乎意料。
直覺和靈感是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
直覺和靈感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中首要考慮的,直覺思維多從人的感性方面出發,不過於考慮事物的邏輯性,追尋內心的感受和想法,是一種潛意識的思考。直覺思維是對思維對象從整體上進行考察,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聯想做出假象和判斷,是一種不加論證的判斷力,是思想的自由創造。直覺思維需要直覺經驗為基礎。靈感思維是藉助直覺啟示而快速得到解決問題的領悟和理解。
靈感思維有隨機性和偶然性。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都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經驗為前提。我們要善於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善於總結和思考,在已有的知識上進行大膽合理的聯想,從而找出創作的靈感和啟發。我們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才能憑靠直覺去進行判斷,才能尋找更多的靈感。靈感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個偶然,都會使你頓然開悟。
掌握不同的創新手法是設計靈感來源的基本途徑。我們要善於運用多方位的思維模式,大膽進行創新。同時,還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時代的信息進行超前的思維發散,使我們的設計思維緊跟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