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我是一名攝影器材的經銷商,從2004年至今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中關村線上數碼影像頻道的編輯找到我,希望我可以通過經銷商的視角,來講一講這14年來影像行業的變化。雖然上一次寫東西還是在大學期間,現在寫文章真有舉筆如扛鼎的感覺。不過這個命題作文對我來說還是很有吸
我是一名攝影器材的經銷商,從2004年至今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中關村線上數碼影像頻道的編輯找到我,希望我可以通過經銷商的視角,來講一講這14年來影像行業的變化。雖然上一次寫東西還是在大學期間,現在寫文章真有舉筆如扛鼎的感覺。不過這個命題作文對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這14年來目睹了一個行業的巨大變化,身處其中自然感慨頗多,也挺想寫出來與他人分享的,也算是對自己14年來職業生涯的回顧吧。本篇文章我將以時間為軸,講述一下這14年來影像行業的發展變化以及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編者按:
本文作者是一名影像器材的經銷商,一路走來經歷了相機行業的14年變化。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也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因為是從經銷商的視角出發,所以可能和廣大攝影愛好者的視角略有不同。文字可能也略顯囉嗦,但勝在真實自然。看慣了各種評測、專業文章的讀者就當做是大魚大肉間的一些開胃小菜吧。
2004年——2007年:相機進千家、選擇範圍大
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購買數碼相機,衡量一款相機的標準只有兩個:畫素以及外形。佳能A系列、索尼T系列、奧林巴斯μ系列,都是非常熱門的產品。也有一些攝影愛好者會購買柯達的Z系列長焦機,或者更高階的索尼F828。購買單反相機的使用者寥寥無幾,佳能300D、尼康D70絕對是發燒友的選擇。那一年,柯尼卡美能達還有數碼相機業務,帶有防抖功能的單反相機α5D還是有不少的粉絲。
這種便攜DC當年最好賣
2005年以後是數碼相機的第一個爆發期,來我這裏購買相機的消費者明顯多了起來。經常是一家三口過來購買,大家開始把數碼相機當成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售價在1500元到2000元的機型是最受歡迎的,卡片機是絕對的銷售主力。
尼康D50是當時最熱的入門單反之一
單反相機的銷量開始增加,尼康D50、佳能350D買的最好,當時的價格是套機5000元左右。攝影論壇多了起來,雖然現在看當時大家的水平都很一般,但是學習的氣氛很濃,關係也很和諧。不像現在,動不動就吵架,要不就是德味、大師、毒這種毫無意義的跟帖。
2006年影像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索尼收購了柯尼卡美能達的相機業務,開始進軍專業相機市場。2006年中旬,索尼第一款單反相機α100釋出,雖然還不能撼動佳能、尼康在專業領域的地位,但是卻帶來了新鮮的血液。那一年經過與賓得公司的合作,三星公司的第一臺單反相機GX-1S以及第二臺GX-1L也上市了。那些年的影像市場更像是戰國時代群雄紛爭,消費者選擇的範圍很大。
D3是尼康第一臺全畫幅機型
2007年尼康釋出了自家第一款全畫幅單反相機D3,那個時候參加廠商組織的培訓會,印象比較深的是尼康D3的宣傳口號「ISO 6400照片可用」。51點自動對焦系統以及9fps的連拍效能。明顯可以感覺到,這臺相機是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準備的。不過實話說,這類旗艦級的器材我買的並不多,畢竟購買這些相機的人都是職業攝影師,他們都有自己的採購渠道,一般不會直接來店裏選購。
2004年-2007年是數碼相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的年代,卡片機是當時絕對的銷售主力。單反相機領域多家爭霸,市場上各大品牌都有當紅的產品,消費者選擇的範圍是很大的。
2008年—2012年:卡片顯疲態、單反惹人愛
2008年是奧運年,數碼相機的銷售直線上升,購買單反相機的使用者很多,選購全畫幅機型的攝影愛好者開始多了起來。尼康D700和佳能5DII受到了大家的青睞,不得不說當年的全畫幅單反用料還是非常紮實的,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現在都是輕量化機身,雖然攜帶拍攝負擔更小,但是我還是喜歡專業機型沉一些。
當年誰也沒有想到微單相機會成為相機市場的中流抵柱
當年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雖然當時看來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卻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那一年微單相機登場了,第一臺是松下的G1緊接著奧林巴斯E-P1也面世了,當年微單相機還比較小眾,印象中也沒有多少顧客對這種可換鏡頭的小相機有啥興趣,專業領域還是單反相機的天下。誰也沒有想到,醜小鴨最終變成的白天鵝。對了,那個時候對於微單的稱呼還沒有確定,很多人都將這些無反相機叫做單電。
電商平臺在2011年開始發力影像器材領域
其實線上的數碼相機銷售由來已久,但是在2011年之前消費者們還是喜歡來實體店選購。京東、淘寶等平臺在2011年之前也沒有對影像器材下過大力氣。2011年之後電商平臺開始加大了影像器材的銷售力度,線下店的生意開始不好做了。也就是在2011年我開始加大了在淘寶平臺上的網店建設力度,現在看來幸好起步不算太晚。
2010年索尼的第一款微單相機NEX5面世,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其實在單反領域,索尼的產品一直都很不錯,而且支援機身防抖。但無奈在這一領域佳能、尼康的實力太過強大,索尼只能另闢蹊徑走微單這條產品線。這個當時看來的無奈之舉沒想到成就了索尼今天的微單帝國。
曾經風光無限的卡片機開始走下神壇
自拍神器可以說是當年市場的一匹黑馬
另外從2011年開始,智慧手機的拍攝效能開始增強,與此同時當年相機市場的寵兒卡片機開始走下坡路了。索尼T系列、佳能IXUS系列、松下FX系列都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銷情況。當然凡事總有例外,有兩款卡片機不僅銷量不錯,而且竟然逆勢上漲了上千元。它們就是卡西歐自拍神器TR100和TR150。從上市時的無人問津到大紅大紫,自拍神器的經歷絕對魔幻。細分市場精準定位造就了卡西歐TR系列的成功。很多卡西歐的經銷商,之前大量滯銷的TR系列產品,最後讓他們賺的盆滿鉢滿,當時還是很嫉妒的,哈哈哈。
2008年—2012年微單相機開始嶄露頭角,全畫幅單反成爲了攝影愛好者的夢想機型,卡片機風光顯現頹勢。相機的銷售模式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2012年——2018年:大眾變小眾、微單終稱王
從2012年開始,隨著智慧手機拍攝效能越來越強大,曾經的大眾數碼消費者產品相機重新變成了少數人的選擇。採用小尺寸感測器的消費類相機逐漸退出市場,不僅是卡片機還包括長焦相機,消費DC旗艦這樣的產品。作為經銷商,我的感覺就更明顯了,購買數碼相機的使用者明顯減少,生意開始不好做了。數碼相機從曾經的大眾數碼消費產品,重新迴歸到了小眾攝影愛好者的器材裝備。
索尼A7開啟了微單的全畫幅時代
此消彼長,消費類相機雖然不好賣的,但是微單相機正在逐漸成爲了相機市場的明星機型。很多攝影愛好者開始購買這些外形輕巧,但成像畫質並不輸給單反的相機。索尼在微單領域的進展是最快的,2013年上市的全畫幅微單a7,讓微單在畫質上更進一步,有了和專業級別單反一較高下的資本。之後的幾年間,a7系列機型不斷推出,豐富著索尼的高階微單產品線,來購買索尼全畫幅微單的使用者逐漸增多。
曇花一現的尼康1系列可換鏡頭相機
但是,作為影像行業的巨頭佳能和尼康在微單領域的動作卻比較緩慢。尼康首款微單V1是在2011年年底才上市的,但是因為感測器太小,尼康1系列並沒有太多人關注,尼康自己也不是很上心,市場宣傳力度太小。一年後佳能首款微單EOS M也登場了,相對於尼康佳能在微單領域的決心似乎更大,後續機型陸續推出終於可以在微單領域和索尼一較高下了。而尼康1系列在推出幾代後續機型後就沒有了訊息,我總共也沒賣出去過幾臺。
這個時期全畫幅單反的價格開始降低了,尼康D610、佳能6D這些低價格全幅機型受到了顧客的喜愛。與此同時中端單反沒落了,前幾年買不起全幅機型又不屑於入門級單反的攝影愛好者,大都會選擇中端單反,佳能40D、尼康D300都是非常好賣的機型。
地位尷尬的中端單反
隨著全幅機型價格降低,以及入門級單反的效能增強,中端單反倒成了尷尬的存在。很多入門級單反的效能和中端機型相差無幾,購買單反的使用者要麼追求價效比選擇入門機型,要麼直接一步到位購買全畫幅產品。
這個時期的影像器材市場,佳能、尼康和索尼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我銷售的相機中80%都來自於這三款品牌。松下、奧林巴斯、賓得、理光等逐漸小眾邊緣化,三星、柯達更是黯然退出。和其他領域一樣,影像行業也是一個勝者通吃的領域。
勝者通吃的市場 三星最終退出
數碼相機的銷售已經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過渡。現在我在京東、天貓都有店鋪,每個月的銷售資料還不錯。線下實體店在2014年就關閉了,身邊很多經銷商朋友都離開這個行業或者和我一樣將重點放在了線上店鋪的建設。據我所知,現在也就五棵松攝影器材城以及馬連道攝影器材城(我之前的實體店就位於五棵松攝影器材城),還有一些老牌經銷商有實體線下店,而且更多的是組織消費者活動,以及真機體驗為主。其實不光是數碼相機,整個消費市場都已經轉移到了線上。
但是我覺得有必要提醒廣大消費者,目前線上的數碼相機銷售也依然存在著消費欺詐。很多網店的相機價格看似很誘人,但實際上更換假電池或者以舊充新的不在少數。大家不要過分迷信幾鑽幾冠,要學會分辨真假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尋求官方售後的幫助是一個好方法。
2018年無疑是影像大年,但消費者是否會買單呢?
寫文章的期間,尼康釋出了全幅微單Z6/Z7,佳能推出了EOS R,松下推出了S1/S1R,富士的中畫幅無反新機也登場了,看來數碼相機的畫幅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升級,索尼的日子不會像之前那麼舒服了,競爭開始了。
2012年—2018年,相機市場規模開始萎縮,數碼相機從大眾消費產品重新變成了小眾專業器材。微單相機經過十年的發展,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撐起了影像市場的半壁江山。相機的銷售與其他的數碼產品一樣,完成了線下到線上的過渡,但注意不要迷信幾鑽幾冠的信譽,消費欺詐還是存在的。
總結:
畢竟不是器材黨和專業人士,我只是以相機經銷商的身份來說一說這14年來影像行業的一些變化,肯定無法涵蓋這14年來相機行業的整體。其中的一些觀點難免片面、偏激,但這確實我的真實感受和看法,寫出來大家就當茶餘飯後的消遣吧,權當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