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生態城的天海星兩江數位工坊二期工地顯得很安靜,沒有繁忙的工人、攪拌的機器,只有幾十根鋼柱。
如果告訴你天海星兩江數位工坊二期總建築面積有7500平方米,卻只需要180天竣工,可能沒人會相信,但這卻是真的。原來,天海星兩江數位工坊二期是我市首個採用裝配式建築施工的產業園區。
記者從市城鄉建委獲悉,市城鄉建委和市經信委日前聯合發布了《重慶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簡稱《規劃》)。根據《規劃》,重慶正在規劃裝配式建築產業布局,力爭到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
重慶裝配式建築產業才剛剛起步,數量少,規模小,那麽這條路應該如何走呢?
現場
沒有水泥磚瓦 不像施工工地
9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兩江新區水土高新生態城的天海星兩江數位工坊二期工地。記者看到,工地上只有幾十根立起的鋼柱,沒有成堆的水泥、河沙、磚瓦,也沒有成捆的鋼管,更沒有一台水泥攪拌機器,看起來完全不像一個在建施工工地。
“我們的基礎施工已經完成,就等著月底吊裝梁、樓梯、陽台等各型混凝土預製部品、部件。”施工方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兩江數位工坊二期總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6月開工,只需要180天就能竣工。
天海星集團總經理馬海告訴記者,數位工坊二期是重慶首個採用裝配式建築體系施工的產業園區,其建築採用了領先水準的鋼骨混凝土組合結構裝配式建築工藝施工。
“在工業化建造模式中,只需要像製造零組件一樣,在車間生產製造出梁、柱、樓梯、陽台等各型混凝土預製部品、部件,然後運到工地上,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即可。”馬海說:“由於行業及工藝不同,企業對廠房層高、柱網、樓面荷載等建築參數的需求不盡相同,如果按照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大規模建房,會給入駐企業投產帶來工藝改造和裝修的麻煩。”
現狀
成本高導致裝配式建築稀少
“雖然建房如搭積木一樣快捷,裝配式建築產業也正在興起,但是重慶的裝配式建築卻很少。”重慶市建築節能協會會長曹勇告訴記者,目前重慶僅天海星兩江數位工坊、涪陵新城區中科大廈等少量建築採用裝配式建築工藝施工。
記者從中科大廈工程項目部獲悉,中科大廈建築所需的鋼梁、鋼柱以及樓板、樓梯、內外牆板、樓內衛生間全部都在工廠車間生產,建築工人只需如同搭積木一般,將這些構件進行吊裝和拚裝即可。“我們在工廠車間預加工構件,實現整個大廈的施工工期比傳統建築縮短三分之一,混凝土用量減少50%,建造過程中的粉塵、噪聲、廢水和建築垃圾等減少80%以上,真正實現了綠色建築。”中科大廈工程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說,工廠預製裝配式建築的構建尺寸精度可以由傳統建築人工現場作業的厘米級提高到毫米級,房屋品質更高。
裝配式建築有很多的優點,為什麽開發商或建築商不使用呢?
“從施工的時間和品質上來說,我們巴不得採用這樣的施工方式,但是裝配式建築的工程造價與傳統式建築工程造價相比要高很多。”中央公園某建案的建築商負責人宋某告訴記者。
我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商相關負責人吳先生告訴記者,裝配式建築是一個好東西,但從開發成本來說,他們經過論證發現,雖然工期縮短了很大一部分,但還是沒有辦法抵銷材料成本。“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重慶生產裝配式建築構件的工廠少,沒有辦法大規模提供各種構件,其成本就降不下來。”吳先生說。
天海星集團總經理馬海告訴記者,他們的預製部件均在貴州畢節加工,加工完成後,運輸到重慶來組裝。“如果重慶本地有更好的生產裝配式建築構件工廠,我們會考慮本地,而不是跑到外地去訂購,運輸成本太高。”
生產基地及企業僅十餘家
永川九永高速沿線的收費站管理辦公樓從表面上看與傳統建築沒什麽區別,但是它們卻是採用裝配式建築工藝建造。該樓是由中交一公局重慶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建造。
記者獲悉,2017年1月,中交一公局重慶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永川建成投產,年產預製構件15萬立方米、市政構件10萬立方米。永川區城鄉建委建管節能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川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比較快,除該公司外,還有中交世通公司鋼結構項目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設計年產橋梁鋼構、輕鋼結構8至10萬噸。
記者還了解到,重慶首個大規模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已落戶九龍坡區。
據了解,這個生產基地位於西彭園區,總投資約5億元,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佔地約250畝,其中一期100畝,2017年6月建成投產。一期實現PC(預製混凝土)構件年生產能力30萬立方米,裝配式建築年產120萬至150萬平米,年營業額約10億元。
曹勇說,在我市還有一個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位於綦江。“我市的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和企業,目前還是數量偏少,只有10多家。”他說,對於全市整體的需求來講,這些企業的產能只能說微不足道。
破局
降低綜合成本抵消直接成本
一幢大樓有直接成本和綜合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是水泥、河沙、鋼筋等建築材料。曹勇說,使用傳統的建築方式,一幢樓的建築材料比如是1000元/平米,但是使用裝配式建築,採用PC(預製混凝土)構件,其材料成本要提高15%,即1150元。“每平米多150元,如果是修建10萬平方米,1500萬元,就是一個不小的投資。”他說,這是為什麽裝配式建築發展這樣慢的原因。如果把成本降下來,裝配式建築發展會很快。
那麽該如何破局呢?曹勇認為可以從降低綜合成本入手。
“綜合成本包括財務成本、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等。”他說,只要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多,生產企業多,運輸路途和時間短,其綜合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比如縮短了工期,人工工資減少,運輸成本少,投資方資金回籠快等,節約的成本可以抵消增加的成本。
重慶市建築節能協會算了一筆账:建築材料要提高15%,但是如果裝配式建築產業達到供需平衡的情況,其綜合成本會降低20%左右。“這樣算下來,開發商或投資方還可節約5%左右。”
目標
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產值3000億元以上
記者獲悉,市政府辦公廳在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鼓勵全市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及現代木結構件,還明確重點發展區域從2018年3月1日起,積極發展區域從2019年1月1日起,鼓勵發展區域從2020年1月1日起,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建築工程項目;裝配式建築發展專業規劃中的建築工程項目;噪聲敏感區域的建築工程項目;橋梁、綜合管廊、人行天橋等市政設施工程項目,均要採用裝配式建築或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記者獲悉,市城鄉建委、市經信委日前聯合發布了《重慶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築要初步形成涵蓋裝配式建築研發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智慧建造、施工安裝、裝備製造、物流運輸、裝飾裝修、品質檢測和教育培訓的全產業鏈,使重慶裝配式建築產業的年產值達到18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力爭達到35%,全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
保障
規劃“3+7+100”產業布局
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目前已規劃了裝配式建築“3+7+100”產業布局,即:建設3個裝配式建築綜合產業園,每個園區至少發展4類裝配式建築產業;建設7個特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園,每個園區以1至2類裝配式建築產業為主;建設100個市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除此之外,我市也要求對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加強政府引導、加強用地保障、加強財稅扶持等。
比如財稅扶持,對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產業基地給予適當資金補助,支持裝配式建築發展,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的新型牆體材料,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對排放大氣汙染物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汙染排放標準30%的裝配式建築項目,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對排放大氣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50%的裝配式建築項目,減按50%徵收環境保護稅。
—End—
文/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陳瑜
編輯 蔡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