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無法無天》收工的那段日子裡,羅素每天晚上睡在停在馬廄外面的車裡,提前過起了《砧骨之錘》主人公伊斯特?德瑞斯科爾的生活。該片講述的是一名馴馬手的故事,這意味著羅素要花兩周的時間與馬同吃同住,直到他完全適應馬背上的生活。

《砧骨之錘》改編自澳大利亞作家阿蘭?馬歇爾的短篇小說集,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半自傳性的長篇小說《我能跳上馬鞍》。幾乎所有澳洲的孩子都在上學時讀過這本書,它也曾被改編成一部電視連續劇,在歐洲搬上過銀幕。然而在澳大利亞還沒有人嘗試過把它拍成電影。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過去幾年中,演員兼製片人的彼得?哈維—懷特一直試圖完成這件事情,」南澳大利亞電影集團的總製片人格斯?霍華德說,這家製片公司曾拍出了兩部當地最受歡迎的電影《遙遠的星期天》和《馴馬手莫蘭特》。「他在尋找投資方面處處碰壁,因為它需要大筆的資金,而且很多人認為馬歇爾的作品更適合兒童觀眾。當他找到我們時,我們意識到把它拍成一部兒童片不足以體現書中的那些陰暗而又脆弱的角色。在徵得哈維—懷特的同意後,我們拿出了一稿劇本,正像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我們把它拍成了一部給成人觀看的描寫童年時代的電影。」

《砧骨之錘》多多少少取材於馬歇爾的真實生活。它以十九世紀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段歷史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兒麻痹症患者的眼睛透視了人世間的弱肉強食以及男人世界中的殘酷法則。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霍華德考慮過多名導演人選,最終決定將導筒交給了以出女作《塞莉婭》一鳴驚人的安?特納。《塞莉婭》講述的是一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成長故事,霍華德認為她既然能把一個少女的故事講得如此之好,那麼她也會同樣完美地講出一個男孩的故事。

「在我的記憶中,她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份工作。雖然我們要求她對劇本作進一步的修改,但她的胸有成竹有理由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投資計劃。」霍華德說。

英國女演員夏洛特?蘭普林被確定為女主角格蕾絲?麥卡利斯特的扮演者。七十年代,模特出身的蘭普林是全球公認的性感皇后,她的電影大都表現的是人性扭曲的一面。在《馬克斯,我的愛》(1986)中,她與一隻黑猩猩相愛,而在《天使心》里,她扮演一個女巫師,死後被人掏去了心臟。

蘭普林並非飾演格蕾絲的第一人選。特納原本看中了一位澳大利亞女演員,但在與製片人討論時,有人提起了蘭普林的名字。最終,特納決定親自前往歐洲與這位女星會晤。

蘭普林當時已經46歲,儘管魅力不減當年,但已不再是七十年代的那個光彩照人的大美人,而她的合作者都是像保羅?紐曼、米基?洛克、羅伯特?米徹姆和肖恩?康納利這樣的大明星。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扮演一位富有激情的中年女子的最佳人選。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在片中,格蕾絲與馴馬手伊斯特?德瑞斯科爾發展出了一段火花四射的戀情,特納提議由羅素扮演伊斯特。「安與《情如物證》一片的製作班底關係很密切,」霍華德說,「即便那時我們並不十分了解羅素,但他卻是所有應徵伊斯特的演員中最突出的一個。在當時的澳洲影壇,他不僅被認為才華橫溢,而且也屬於有望成為大明星的一類演員。」

羅素接演這個角色,部分是因為他渴望與蘭普林和特納合作,同時也想在《無法無天》之後重新回到文藝片的軌道上來。他不想餘生都被人們認為是野蠻人漢多。

劇組於1991年夏天進駐阿德萊德外景地,全部的拍攝預計在當年秋天完成。開拍前幾天,羅素攜帶馬匹前往北方的牧場,與當地真正的馴馬手一起生活。他們中的一位名叫比爾?威洛格比的馴馬高手成了羅素在電影中幾場高難度動作戲的替身。雖然羅素沒有太多騎馬的經驗,但霍華德卻認為他像極了一名真正的馴馬手。

阿德萊德地區因其多變的景色而成為電影拍攝的風水寶地,這裡不僅有蔥鬱的森林和牧場,也有荒涼的沙漠和山地。「雖然置景師羅斯?梅傑設計了多套布景,但我們基本上沒有採用,」霍華德說,「令劇組人員大喜過望的是,他們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居然能住上十分舒適的公寓,有幾個晚上,他們能夠破例在葡萄園的造酒廠里開懷暢飲。雖然工作的壓力很大,但這一切有助於我們熬過漫長的日子。」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羅素扮演的伊斯特是《砧骨之錘》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他脫光衣服與愛馬在河裡洗澡,當他騎馬上岸時,發現由亞歷山大?奧特瑞德飾演的11歲的殘疾兒阿蘭?馬歇爾一直在看著他。

在馬歇爾的眼中,擅長馴服烈馬的伊斯特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英雄。而他心目中的另一個好漢則是有權有勢的牧場主麥卡利斯特先生。麥卡利斯特剛剛娶了風姿綽約的格蕾絲。格蕾絲比丈夫年輕許多,她急於結交新朋友,以便儘快適應鄉村的生活。

為了討好新婚妻子,麥卡利斯特運來了一車皮的櫻桃樹,此舉立刻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反感。

伊斯特會彈吉它唱情歌,這也是導演邀請羅素飾演這個角色的原因之一。羅素在片中演唱了貓王的名曲「溫柔地愛我」,並請來老搭檔迪恩?考克蘭為他伴奏。

一天晚上,馬歇爾發現格蕾絲走進了伊斯特的小木屋。他喃喃自語道,「如果你在黑夜中遇見一個男人,你知道他要去的不過是酒吧而已。而女人總是從那些她不該去的地方回家。」

馬歇爾目睹了伊斯特與格蕾絲做愛。當他們意識到他的存在時,兩人連忙穿上衣服。「你在這裡幹什麼?」伊斯特生氣地問,「張開你的嘴,否則我要掐斷你的脖子。」

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格蕾絲在一旁說,「阿蘭從不會把他看見的事情告訴任何人的,難道不是嗎?」

「當然不會,」馬歇爾回答。

「朋友是能夠保守秘密的,」格蕾絲不放心地補充道。

馬歇爾點點頭。伊斯特為他的魯莽道了歉,而格蕾絲親了一下馬歇爾的嘴唇,好像是要替他的嘴巴貼上封條。

隨著戀情的發展,伊斯特懇求格蕾絲與他一道私奔。她拒絕了,因為她並不打算放棄富裕的生活。就在伊斯特開始感到絕望時,馬歇爾建議他通過信件向格蕾絲表達愛慕之情。伊斯特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是他從未學過寫信。馬歇爾自告奮勇為他捉筆,並充當了信使。

不幸的是,這封信並未達到目的。伊斯特一氣之下闖進了麥卡利斯特舉辦的舞會,強行邀請格蕾絲和他跳舞。格蕾絲從他懷中掙脫出來,伊斯特則被麥卡利斯特的家丁趕了出來,他懷揣著憤怒策馬遠去。

第二天,馬歇爾發現伊斯特摔得鼻青臉腫,被自己的愛馬拖回到鎮上。從未騎過馬的馬歇爾毅然爬上馬背,想去找醫生為伊斯特救治,結果他也同樣摔進了溝里。

馬歇爾和伊斯特一道被送進醫院。伊斯特受了重傷。格蕾絲偷偷跑來探望他,她必須在戀人和丈夫之間作出最終的選擇。

《砧骨之錘》在澳大利亞上映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兩年後,羅素被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授予了最佳男演員獎。

芬西娜?霍普戈德在《1978—1994年的澳大利亞電影》一書中寫道:「這部電影的勇氣體現在導演安?特納敢於啟用毫無演出經驗的奧特瑞德與成熟的演員班底合作……與她的處女作《塞莉婭》(1989)異曲同工的是,她用兒童的視角來觀察成人的行為,從而超越了時間的界限將人性的諸多細節展現在我們面前。」

製片人格斯?霍華德透露說,在電影審查時,羅素與馬裸泳的開場戲曾使他們遇到一些麻煩。「我們不擔心人們會想入非非,」他說,「這場戲是通過阿蘭的眼睛看到的,它精確地定下了我們想要的影片基調。這是一部關於兒童成長的成人電影。也許我們可以模仿《與我同行》來拍攝這部電影,但我們覺得有必要換一種方式來講述阿蘭逐漸步入成人世界的過程。」

在銀幕上,《砧骨之錘》保持了一種冷靜、平穩的藝術氣質,這意味著要為此付出很多艱苦的勞動。最難處理的是舞會和醫院的兩場戲。「實際拍攝遠遠超出了預定的周期,」霍華德說,「由於情緒需要一步步展開,這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我們臨時作出決定,允許特納和她的製作班底按照他們的步驟完成拍攝。《砧骨之錘》對那些參與制作的人來說是一次值得回憶的艱苦經歷,而整個劇組是一流的,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最令霍華德難忘的還要屬羅素與蘭普林之間的激情戲。「我並不認為羅素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對蘭普林本人產生了激情,但是他的確把蘭普林當作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我覺得他很珍惜與一位名演員的合作機會,儘管我也感到蘭普林有點小看她的澳大利亞搭檔,但他們之間摩擦出的火花是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

直到今天,霍華德依然能夠說出片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並不敢肯定自己能否再拍出這樣一部激情四射的電影,當然他也渴望能與羅素再度合作。「羅素十分出色,」他說,「我們沒有機會彼此深入了解,但他在拍這部電影時非常賣力……我一直關注著他的成長。他在接受採訪時很少談起《砧骨之錘》,我也注意到他的生平簡歷常常不提這部影片。《砧骨之錘》在票房方面不夠理想,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重新剪輯最後的幾場戲。我曾和特納談起這個想法,但我們一致認為這畢竟已經是一段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它的原樣。」

羅素在《情如物證》和《無法無天》中的表演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包括戴維?埃爾費克,他剛剛以製片人和導演的身份接手了喜劇片《愛在地獄邊緣》。這位48歲的悉尼人曾拍過包括《星球撞擊》、《卧底特工》和《八十天環遊世界》等在內的一長串影片。

《愛在地獄邊緣》的靈感來自有一天他與一位成功的商人一起駕船出海,這位商人招待客人的節目就是講述他在佩斯的成長經歷。「年輕時,他是一家生產女士內衣公司的推銷員,是個很善於搞笑的人,」埃爾費克回憶說,「他給我們講了他所有的故事,都是些拍電影的好素材。於是我雇了當地的一名編劇,一個叫約翰?昆蒂爾的南非人,要求他把這些故事串成一部以五十年代為背景的電影。我們花了六、七個月的時間寫劇本,並說服一家政府的投資機構為我們投錢。」

埃爾費克和選角導演克里斯汀?金簽下了克萊格?亞當斯和艾登?揚出演主要角色,接著金又推薦羅素飾演第三位男主角。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她說,『為什麼你不見識一下他突破以往的類型來演一部喜劇片?』——顯然你會發現《情如物證》和《無法無天》里的他是個可塑性很強的演員,」埃爾費克說。「我在給他這個角色時說,『聽著,你可以按你的想法讓他說任何一種口音的英語,但是他必須是個21歲的、屁眼沒被人操過的英國處男。』當然,他覺得我的話很可笑,也認為這對他是一次挑戰。」

「沒問題,」羅素回答說,「只要我能想讓他怎麼說就怎麼說。」

羅素決定在片中學威爾士人發音。拍攝《斯波茨伍德》期間,他一直很欣賞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口音,後者就是一位威爾士人。

羅素自掏腰包遠赴威爾士,在一個小鎮上住了幾星期,從而完全掌握了當地人說話的節奏和口音。這是一次價格不菲的旅行,花去了他一大筆錢,但是他認為這樣做物有所值。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愛在地獄邊緣》講述的是三個夥伴去一個名叫卡爾古列的礦山小鎮旅行,在當地的一家妓院里失去了童貞。羅素扮演的亞瑟?巴斯金是個想入非非的年輕人,一心想嘗試只有女人才能給予的禁果。同行的巴里?麥克雅納特由21歲的艾登?揚扮演,他此前已演過三部電影,而男一號肯?里德爾由克萊格?亞當斯飾演。

「我們在選擇誰演男一號的問題上舉棋不定,」埃爾費克說,「羅素和艾登都有過獨挑大樑的經驗,但我們發現最適合這個角色的是克萊格,而他恰恰最沒有經驗。」

三位演員一旦確定,埃爾費克告訴這些小夥子們最重要的是要真實可信地在銀幕上表現他們之間的夥伴關係。「羅素果然是個好演員,每個周末的晚上他都帶著艾登和克萊格外出,在佩斯的酒吧里聊天、打撞球,以建立友誼,」埃爾費克說,「在拍攝現場,他很慷慨地幫助克萊格理解每一場戲。當你看這部電影時,你不覺得克萊格從沒演過戲,因為另外兩人真的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埃爾費克認為羅素是個十分職業的演員,懂得如何下工夫為角色做準備。他對細節的關注會讓每個跟他合作的導演發瘋,但卻很得埃爾費克的賞識。他們之間唯一的分歧出現在了服裝上。

「我想讓他戴一條羊毛領帶,樣式不要太花哨,而他表示拒絕——他想戴一副蝴蝶結,」埃爾費克說,「我們為此發生了口角,我說,『羅素,我的父母都是英國人,我確信一個生活在五十年代的威爾士青年是從不戴蝴蝶結的。美國人會戴蝴蝶結,英國人只會戴領結。如果你找到一張威爾士人戴蝴蝶結的照片,我就讓你戴,如果你找不到,你就必須聽我的。』」

影片的大部分場景是在佩斯拍攝的,演員們能在這裡住上舒適的公寓,但有幾場戲是在偏遠的卡爾古列鎮,最好的住宿條件也不過是汽車旅店。

然而,羅素卻喜歡上了卡爾古列,因為這個小鎮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這裡曾是淘金者的目的地。這座小鎮也因此蓋起了許多簡易旅館,並且曾以允許賣淫而聞名澳洲。

滄桑的歷史和原始的景色是羅素評價一個外景地好壞的最高標準,在這裡他沒有什麼可以抱怨,唯一令他感到不爽的就是必須與丹妮爾分別兩個月。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戀愛,他從中體會到了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愉悅。

由於對角色的過分投入,羅素與其他劇組人員相處得很疏遠。管服裝的女孩曾經因為羅素的奇怪舉止而向埃爾費克發牢騷。「沒有他的戲時,他也會把他的戲裝統統穿上,還做上髮型,只是為了坐在鏡子前欣賞自己的樣子,」她對導演說,「接著他開始在鏡子前走來走去,不時瞟一眼自己。他是不是有毛病?」

「別犯傻了,」埃爾費克告訴她,「他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角色,研究他的所有行為舉止——他的手該放在哪裡,他走路的樣子,他坐著時的姿勢——這是一個演員真正該為角色準備的東西。」

整個拍攝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麻煩,只是有一天要在卡爾古列附近的沙漠里拍戲時,他們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雨。車輛陷在泥漿里無法行進,演員們身上也沾滿了泥點,這起意外迫使工期延緩了兩天。

另一件沒想到的事情就是他們在佩斯遭遇到了寒潮。「我們不得不拍一場他們在沙丘上第一次喝醉的戲,那是一場夜戲,幾乎所有人都被凍僵了,」埃爾費克說,「我和羅素、克萊格坐在車裡對台詞,這時羅素說,『我們何不去酒吧里喝點朗姆酒,反正你是想讓我們醉醺醺地演這場戲。』這真是個好主意。幾杯朗姆酒下肚,我們不僅渾身直冒熱汗,而且有了一場真正在無意識狀態下演的戲。」

回首10年前的這場經歷,埃爾費克認為與羅素合作是他電影生涯中最幸福的往事,並且慶幸自己沒有像其他導演那樣跟他因為拍戲而發生爭吵。「羅素不是個好糊弄的人,很多人領教過他的狗脾氣。我的經驗是,如果一件事你認為是正確的,那就照實做給他看,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他是一個有天份的演員,也是一位理想的合作者,前提是你必須贏得他的尊重。」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然而,由於發行不力,《愛在地獄邊緣》在澳大利亞上映時的票房極不理想,因此也無緣在美國放映和通過錄像帶發行。如今,澳洲之外的觀眾很少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不過,它卻是羅素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每當有人問起這部片子時,他會毫不猶豫地送出一本他自己收藏的錄像帶。

「他之所以想讓別人看,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在裡面的表演十分出色,」埃爾費克說,「他希望別人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小電影,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呢?』這的確是從事電影這一行的一件大不幸的事情,你付出了努力,但有時並不能獲得回報。」

也許是受《砧骨之錘》中歌唱表演的撩撥,羅素對音樂的熱情又被激發。1992年,他和迪恩?考克蘭組建了一支新樂隊「再來30英尺的雜訊」,這個名稱出自標註在劇本上的一種符號,當某處需要添加一段長度的打鬥鏡頭時,編劇就會在劇本旁邊寫上「再來30英尺的雜訊」。

音樂在羅素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坦白地說,他並非一個出色的吉它手,但他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所有吉它手最核心的情感就是憤怒,這種情感也指引著羅素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眾多抉擇。

在拍了一系列高度緊張的電影之後,羅素急於放鬆一下自己,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撿起他早年熱愛過的音樂。「我想回到自己習慣的生活,在音樂的旋律中找回自己,」他說。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

新樂隊由羅素擔任主唱,他還和迪恩、馬克?羅休一起演奏吉它,加斯?亞當出任貝司手,鼓手是唐?布朗。由於羅素的時間不能保證,「再來30英尺的雜訊」一直維持著鬆散的組織結構,只要羅素一回來,他們便聚在一起排練、寫歌,並去酒吧演出。

羅素很珍惜每次巡迴演出的機會。「這是學習如何把握觀眾的最佳途徑,」他說,「當你去到某個鄉村時,那裡的人可能有一個多月沒聽過樂隊演出,面對四百多張充滿期待的面孔,你除了激動別無其他。我習慣於在登台時大聲高呼,『過來吧,我的孩子們!』而他們真的會圍攏上來,這一刻你會感到熱血沸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原創影人傳記」鐵拳男人羅素·克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