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作為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議題受到廣泛關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表示,資訊應用系統處理架構的中心化是必然趨勢,因此認為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金融IT架構」是不瞭解金融的表現,但在一些去中心化場景會有應用價值。由於自身的侷限性,區塊鏈技術不
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作為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議題受到廣泛關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表示,資訊應用系統處理架構的中心化是必然趨勢,因此認為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金融IT架構」是不瞭解金融的表現,但在一些去中心化場景會有應用價值。由於自身的侷限性,區塊鏈技術不會用於央行徵信系統和解決疫苗作假,誠信和信用絕非僅是技術就能解決的問題。區塊鏈熱度不減與當前社會環境和風險投資機制有關。「官辦」金融科技公司旨在解決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機構崛起衝擊傳統金融市場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管理機制不適應發展要求的兩個問題,市場不必過分擔憂。
以下為文章全文:
歷史證明,資訊應用系統處理架構的中心化是規律,是歷史的進步。當前中心化處理一統天下,一定會有一些應用場合,在「去中心、去信用中介」的情況下,反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這就是區塊鏈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為什麼除了比特幣外,區塊鏈還沒有其他規模化應用?這一點值得深入研究。區塊鏈的執行機制決定了它的優點和弱點。它的弱點就是,在鏈上節點很多、交易很頻繁的情況下,效率很低,成本也高。要積極推動區塊鏈的應用,但不要泛化、絕對化,更不能神化。我不認為區塊鏈會顛覆金融機構的IT架構。
近年來,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紛紛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這件事情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這背後有兩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是傳統金融機構為適應改革和創新的要求,需加快金融科技的發展;二是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管理機制不適應發展要求。
1
中心化是必然趨勢
需認真研究無中心的優勢
中本聰在十年前推出比特幣,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受到廣泛關注。當前,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視區塊鏈,在技術推廣應用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援。
區塊鏈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去中心化、去信用中介,以及透明和難以篡改等。
資訊應用系統處理架構的中心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而不是落後的代表。現在我們的資訊處理系統,絕大部分都是中心化的。
中心化是必然趨勢。比如中央銀行的誕生,之前銀行的資金結算都是點對點的,效率非常低。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系統是高度中心化的。進行統一跨行清算後,大大提高了資金清算和運營的效率。再如,網際網路的演進歷程。出於國防需要(在戰爭環境下,通訊不能中斷),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TCP/IP協議(網際網路)最開始也完全是點對點的,是沒有中心的。但使用者量擴大之後,發現點對點非常麻煩,不方便。採用了域名伺服器,而域名伺服器是高度集中化的,大多集中在美國。類似的案例非常多,歷史證明,中心化演進是規律。
在當前中心化一統天下的情況下,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一定會有一些場合,在「去中心、去信用中介」的情況下,反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尤其在一些涉及面不寬、參與節點不多、交易頻率不高,同時又缺乏便捷的中心化處理機制的場景中,區塊鏈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們關注去中心化應用場景,是有意義的。具體來看,一部分跨境支付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有可能就是不錯的應用場景。還有無抵押貸款、信用證管理等等一些領域都值得嘗試。
但絕對不能就此把區塊鏈泛化、絕對化、甚至神化。認為區塊鏈是「一場革命」,我不同意這個看法。認為區塊鏈「要顛覆傳統金融IT架構」,我更不同意。這都是不瞭解金融情況。
前幾年網際網路金融火爆的時候,有人把P2P吹上了天。認為眾籌是現代金融的發展方向等等。這些提法不是很科學。目前區塊鏈領域尚未出現規模化的應用。從世界範圍來看,也就只有比特幣了。
為什麼區塊鏈沒有其他規模化應用呢?這一點值得深入研究。我認為,區塊鏈的執行機制決定了它的優點和弱點。它的弱點就是,在鏈上節點很多、交易很頻繁的情況下,效率很低,成本也高。中國是一個創新加速、發展迅猛的大國,但也出現了一些浮躁、急功近利、不實事求是的情況。一定要遵循科學規律,不要趕風潮。
2
央行徵信系統估計不會採用區塊鏈
疫苗問題無法單靠技術解決
央行鍼對企業的徵信系統叫信貸登記諮詢系統,是企業的信用資料庫,這是對公的。後又開發了對私(對個人)的一部分,二者共同構成了信用綜合資料庫。目前這個信用綜合資料庫有幾千萬企業和超過六億個人的信用資料。
當時(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沒有區塊鏈。即便是今天來建設這個系統,估計也不會用區塊鏈技術。道理很簡單,如果用區塊鏈技術,幾千萬企業和六億人都在鏈內,有什麼必要把一個人的信用資料發給另外六億人?六億個網點都要建立龐大的處理和儲存的架構,去處理跟自己毫不相干的另外六億個網點的資訊?僅僅就是爲了取消處理中心?這樣科學、合理嗎?所以我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區塊鏈技術是很笨的。
現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認識有很多誤區,存在炒作的現象,甚至認為區塊鏈技術幾乎是萬能的。比如:靠區塊鏈技術去解決疫苗作假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區塊鏈技術即使保證了資訊的可追溯,但是不能保證上鍊資訊本身的真實性,怎麼能防止作弊?這是區塊鏈應用必須注意的重大痛點。
退一步說,如果考慮區塊鏈技術本身不能解決上鍊資訊真實性,但可以解決資訊源的可追溯性,同樣也會有問題。比如,區塊鏈分散式賬本鏈上資訊傳送到所有的網點是低成本的,要修改一個數據需要改動51%的網點才能成功,故資料不可更改。這裏就存在一個悖論:釋出資訊到100%的網點都很容易且成本低,而改掉51%是很困難的。從巨集觀上來講這是矛盾的。憑什麼說,發到100%網點成本很低,而黑客來改51%的網點是很困難、甚至不可能的呢?
誠信和信用是社會發展以及市場經濟執行最重要的社會基礎。誠信和信用的建立完善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絕非是幾個技術能解決的問題!這跟整個社會的道德、法律、發展程度都有關係。現在如果認為應用了某項技術,信用和誠信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很天真的,也是不可能的。
3
熱度不減有兩方面原因
四點總結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現在那麼火有兩方面的原因,這和跟社會環境有關。目前萬衆創新,急於加快發展,追逐「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逐利使人浮躁。區塊鏈新技術一出現,容易出現被吹上天的現象。
另外一個原因,和目前的風險投資機制有關。一些從國外回來做區塊鏈創業的專業人員講,因為區塊鏈受到重視,不舉這個旗幟就拿不到天使投資和風投。現實中,一些投資人,因專業性限制,對區塊鏈並不熟悉。
我總結了四點:
一是區塊鏈技術還處在發展起步階段,落地難、規模化應用難,技術本身制約了產業發展程序,我們從事金融區塊鏈創新,需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積極探索,積累經驗。
二是要重視關鍵技術和行業標準的跟蹤研究和制定,努力實現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和自主可控。
三是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創新聯盟的優勢,尋找共同的多邊應用場景,集中優勢兵力,大力開展協同創新,爭取早日取得規模性應用的突破。
四是要注意防範新技術、新應用,當然包括區塊鏈的應用可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要與監管機構保持持續的溝通,確保區塊鏈應用創新既符合市場需要,也符合監管合規的要求。
4
「官辦」金融科技公司參與競爭
市場不必過分擔憂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國人民共和國商業法》出來以後,幾大國有商業銀行都紛紛與自身成立的科技公司脫鉤。因為商業銀行不能辦企業實體。自此很長時間,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都沒有自己的科技公司。
但近年來,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都紛紛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這件事情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這些公司為何要成立?市場上有這麼多金融科技公司,它們存在的必要性何在?業務範圍又是哪些?
這背後有兩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是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機構崛起衝擊傳統金融市場,傳統金融機構為適應改革和創新的要求,需加快金融科技的發展;二是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管理機制不適應發展要求。
第一點講的是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公司,例如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和BAT(百度、騰訊、阿里)旗下的相關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比如微信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極大地便利了中國人的支付體驗;基於大資料的風控機制大大便利了網上信貸服務,手機一鍵下單就可以即刻進行信貸融資,沒有繁雜的審批手續。基於科技的新型金融服務正在不斷融入傳統金融市場。
這對於銀行而言,既是一種正向激勵,也是一種競爭壓力。消費者對傳統金融服務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傳統金融機構都紛紛提出了加快改革,加快創新,包括要加快發展金融科技。
但是,銀行負責金融科技研發管理的職能部門是一個內設機構,不完全適應發展要求。縱使銀行待遇比一般企業高,依然不行,連人民銀行都留不住人才,這個矛盾非常尖銳。骨幹人員紛紛流向銀行外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機構,包括騰訊、阿里、螞蟻金服,以及百度等等。
銀行加快大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的需求迫在眉睫,移動銀行、移動支付服務上線刻不容緩。怎樣進一步調動科技部門積極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傳統金融機構要發展,但激勵機制又留不住人才,所以必須變革管理體制。
銀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向監管部門進行了相關彙報,之後決定成立商業銀行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解決銀行自己的資訊化、網際網路化、移動化和智慧化工作,同時也不排除為金融行業服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探索。
這確實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這種金融科技公司屬於銀行,熟悉業務,又積聚了龐大的科技力量,還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這讓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感到了壓力。
我認為不要緊,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競爭促進進步,壟斷只會保護落後。當然,這個競爭一定要是合理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良性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二者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合作,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的開發團隊,沒有誰可以包打天下。工商銀行很多專案都是與國內外的IT公司合作。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應用的難度都不小,發展還快,面又很寬,機會很多。
另外,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優勢。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更瞭解自家業務。但外部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公司在廝殺中會積累更多經驗,更能把握應用要點。一句話,良性競爭一定會促進社會進步,促進金融資訊化發展。
當然,銀行「官辦」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無需無限發展,一定要更多聚焦於自己的核心業務,強化自身特色領域。社會上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要努力學習銀行業務。我相信,這種機制上的完善,會有效的促進中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資訊化、現代化建設。過不了幾年,就能見到效果。
編輯 蔣旭 王鈺彬
來源 中國科技財富
爲了增進與粉絲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
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留言可換獎品:每月累積留言點贊數最多的讀者將得到我們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注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巨集觀經濟理論與政策、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金融監管、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中國財富管理報告》《金融科技二十講》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和政策影響力的產品。
2016年,研究所入圍《中國智庫大資料包告》影響力榜單列高校智庫第4位,並在「中國經濟類研究機構市場價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國際貨幣網:www.imi.org.cn
理事單位申請、
學術研究和會議合作
010-62516755
[email protected]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