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也就是說谷騰社羣、谷騰Guten專案只是北京谷騰技術公司提供技術外包服務的一個專案而已它的使命就是為包括谷騰Guten這個數字內容公鏈專案在內的區塊鏈專案提供技術外包服務
原標題:Guten團隊迴應:團隊做事不為錢,想解決內容產業的不公正
7月28日晚,Guten團隊在覈財經直播間舉行了首次媒體溝通會,來自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曾南山、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週中華、FCoin創始人張健、區塊鏈法律專家郭勤貴、知名內容策劃人李華君等五位Guten團隊成員分別回答了使用者關心的話題。
谷騰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初衷是想解決內容產業的不公正
谷騰Guten在FCoin創業板開通交易,有媒體報道張健和谷騰Guten有很深入的關係,是專案的實際控制人。對此,張健澄清,自己不是所謂的顧問,自己就是專案的核心成員,這在白皮書上寫的很清楚,當然,也不是所謂的實際控制人。最早發起這個專案的想法是,他認為區塊鏈能夠解決內容產業的核心問題或者說現在最大的不公正的問題,就是利潤都被渠道賺走了,而內容的生產者卻分到非常少。這個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現狀,就是渠道為王、流量為王。但是真正的創造者是誰?其實是生產者。這就是為什麼要發起這個專案的初衷。
在談到谷騰專案與北京谷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之間的關係時,張健說,其實早在寫《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這本書的時候就在醞釀。當時註冊這個公司和團隊想在這個方向去進行探索確實是有直接關係的,也確實想以這個公司在區塊鏈方向上進行探索研究。谷騰技術有限公司是早於谷騰專案的,二者之間沒有坊間傳聞的深度聯絡,公司只是承載了一部分專案外包的開發工作。張健表示,谷騰本身並不神祕,也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
區塊鏈法律專家郭勤貴對於媒體的猜測性報道同樣給出了否定依據,他表示,谷騰技術公司註冊最早的原意是想從事區塊鏈技術這方面的開發。我們希望我們所做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內容分發與傳播平臺的事業如同數字時代的古登堡,推動人類文明進入下一個時代。後來谷騰Guten的專案出臺,應該說與谷騰技術的設想有一定的淵源,但二者是不同的。谷騰技術公司是註冊在北京的公司,它的業務範圍就是提供技術的支援服務,它的使命就是為包括谷騰Guten這個數字內容公鏈專案在內的區塊鏈專案提供技術外包服務,也就是說谷騰社羣、谷騰Guten專案只是北京谷騰技術公司提供技術外包服務的一個專案而已。
谷騰Guten社羣是建立在區塊鏈上,利用通證經濟實踐的一個新興的組織,是通過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的新興組織,這個組織不是傳統上公司的載體,為社羣所有的參與者所共有,因此,谷騰Guten和谷騰技術公司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它的母公司,它們只是為它提供技術服務而已。
曾南山迴應:谷騰專案團隊履歷造假純屬謠言
此前,谷騰專案白皮書公佈後,立即有網友曝光了谷騰專案團隊涉及履歷造假,稱三個微軟背景的成員都有虛報職位,並且隱瞞了已經離職的資訊。
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曾南山針對傳言給出了有力反駁,他認為出現這樣的謠言主要是大家對微軟的內部結構不太清楚,不知道這幾位同事從事的工作。事實上,曾南山自己負責Bing必應搜尋工程團隊,包括AI部分,現在是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的副院長,謝育濤是作業系統工程院的院長,姜大昕也在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擔任副院長,而且所有人都是在職,沒有所謂離職這種說法。
至於提到是否存在兼職行為的時候,曾南山迴應到,微軟公司一向對開源持非常開放的態度,包括參加區塊鏈方面的投入也很多,對於員工或者在個人時間之內參與開源專案一向是非常open的,所以不存在說違反公司的條例來做這方面事情的顧慮。
割韭菜為無稽之談,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讓使用者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谷騰擁有世界頂尖團隊,但谷騰上線沒多久就跌破發行價,有人在指責張健爲了給谷騰站臺,上一堆自己的專案來割自家的韭菜。
張健表示割韭菜這種言論對核心團隊顯然就是一種傷害,更是無稽之談。張健說:「谷騰整個專案上市流通市值也沒多少,我有必要去用這個專案割韭菜嗎?我能爲了一個專案搭上一個交易所嗎?」。張健認為金融產品的漲跌是非常複雜的,不能說跌了就是割韭菜,漲了就是送福利。市場確實有它的週期和短期波動,價格一定會受到市場整體狀況的影響。大家不應該只關注短期價格,而不去關注這個專案的實質想做什麼,它有什麼樣的團隊,這些團隊每個成員有什麼樣的優勢,他們能為這個專案帶來什麼,能為這個專案賦予什麼。他相信真正做事的團隊,它的價值逐漸會做起來,最終價格也會隨著價值的出現而真正放大。張健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一兩天就能把一個偉大的事情幹成,這個事情一定不夠偉大。
張健堅定地認為自己把FCoin當做一個很偉大的、社羣化的、人人擁有的交易所來做,之所以上線谷騰,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專案。熊市的問題以及各方面的問題導致的價格壓力,這個是不能左右的市場情況。無論是交易所還是谷騰核心團隊,都希望把專案做好。
週中華:不存在利益往來 希望通過區塊鏈解決行業痛點
細挖谷騰白皮書不難發現,社羣的核心成員當中週中華、李華君和張健的《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有著緊密的關係,這一關係也被外界認為存在利益往來。
週中華表示,跟張健連線實際是爲了解決行業的痛點,實際上現在傳統的內容行業是線性的價值鏈。所謂線性價值鏈,從原創作者到出版社、生產方到所謂的電商或者傳播的方向,再到讀者,再到消費者手裏。傳統的內容出版實際上的坑很多,張健作為作者收到的價值非常少。最牛的作者一年的版稅收入就是一百多萬,知識付費興起得很厲害,包括知乎、得到、喜馬拉雅等等形式,傳統的內容系統有很多瑕疵和弊病,週中華希望能夠用區塊鏈和AI技術創造一些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個行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痛點,讓讀者和作者能夠受益更大。
從事出版行業差不多20多年的李華君也一直關注國內新的科技對國內經濟帶來的新變化。他回憶起與張健認識,還是經朋友介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張健,當時在國內很多人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這本書出版以後在國內引起比較大的反響,無論讀者的評價還是銷量上都特別好。跟張健包括社裏面都是純粹的策劃出版書,讓更多的讀者來看。
張健談谷騰願景,團隊做事不是爲了錢
談到谷騰的願景,張健說:「我們想讓整個內容行業變得非常豐富,包含科技、文化各種各樣,其實是涵蓋整個知識領域大的集合,我們希望內容領域生產者能夠獲得最大和及時的激勵,然後能夠推動更多的人成為生產者,同時也能夠讓整個行業從生產者到傳播者到消費者,能夠更加地利益共享。我們把這個行業的整個生產關係變得更加高效。為什麼說現在不高效?因為現在的很多渠道、很多的客戶端、很多的終端這些大的渠道商,無數的人幫他們貢獻內容,他們獲得鉅額的廣告費,他們自己上市融資都是上百億市值,但是真正為它提供內容的這些人得到的非常少。我自己出了兩本書,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過書,在中信出版社也出過書,我也深入研究各個行業,這個內容領域真的存在著巨大的革新空間。我們的願景,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重塑整個內容領域的生產關係,從而推動下一次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我們為什麼定義文藝復興?上一次的文藝復興歷史上講到的文藝復興就是讓閱讀、讓文字、讓知識的傳播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普及到大眾,這才帶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大爆炸。希望在數字時代有這樣一個專案能夠推動這個願景的實現,這就是我們的願景。」
網上負面聲音不斷,但張健堅定地認為,在未來他們一定會盡全力讓谷騰成為一個偉大的專案。首先,團隊有能力做這個事。對於經濟的理解,出版業的理解,對於技術,內容、AI的理解,對於法律和內容相結合以及版權方面所有事務的理解。張健表示,谷騰團隊極其互補,在整個行業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其次,團隊做這個事不是爲了金錢,更多是想實現對於未來的一個夢想。團隊會全力以赴把這個事真正做好做大,也會努力讓它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希望能給更多的知識工作者和讀書人帶來更多的財富和價值。
張健現場還透露,接下來,谷騰還會引入更多更強的人進入到核心團隊,現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在緊張的進展當中,一定會把這個目標實現。
【本次谷騰Guten受訪專案成員簡介】
曾南山:現任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微軟公司合夥人。長期服務於微軟公司,擁有超過20年的網際網路經驗。現管理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領導搜索引擎bing.com和人工智的核心技術、平臺和產品研發。在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大資料分析、雲端計算、搜索引擎和資料庫等領域有很深的造詣。
週中華: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互動出版網副董事長、溪山天使會創始人、溪山讀書會創始人,原國際出版機構華章公司董事總經理、華章書院創始人。長期從事圖書出版、市場和經營管理工作,是一位優秀的出版專家。2005年起,帶領華章公司在出版行業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銷售業績突破6億人民幣。2010年榮獲「中國書業年度創新人物」獎,2012年被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張健:數字資產交易平臺FCoin創始人,歌者資本合夥人,通證經濟實踐的領軍人物。區塊鏈行業早期的開拓者,具備豐富的創業經驗和行業資源。張健是中國區塊鏈啓蒙書籍《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作者,同時也是《金融科技:重構未來金融生態》的合著者。
郭勤貴:北京大學法學院LLM,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哈佛大學訪問律師,耶魯大學EDP。著名FIT(新金融,網際網路,新科技)律師,區塊鏈法律專家。著有《網際網路金融商業模式與架構》、《網際網路金融原理與實務》《金融科技法律風險管控》《token經濟學》等十多部著作。
李華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學士、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職研究生。20年的內容出版經驗。曾策劃出版多本中國第一本的圖書:《網際網路思維》、《眾籌》、《可穿戴裝置》、《網際網路+:跨界與融合》、《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區塊鏈+》等。
本文來源: 火星財經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