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他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是於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心理。人不論年齡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一個人自尊心受損,就容易喪失前進的動力和勇氣。莎士比亞說:「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於自卑。」
所以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破壞,將會很難修補。而孩子從2歲開始,自我意識逐漸成熟,自尊心會越來越強。而正在成長的孩子,內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自尊心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不經意的一些行為,也許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那麼,作為父母,你的哪些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呢?
1
包辦孩子的一切
父母關心疼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父母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在學習上產生被動、消極的情緒。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還會導致孩子未來無法獨立自主承擔生活的重量與苦難。
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好,孩子成年之後,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把事情做好的可能。而此時,自尊心也隨著能力的喪失而蕩然無存!
2
父母行為有失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生動的教材。如果父母言行不注意,平時經常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習慣搬弄是非,孩子就會認為不尊重他人是正常的行為。每天「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父母的這一套。
03
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不聽孩子說話、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受傷害,越聰明的孩子受到傷害的程度會越深。孩子也會把這種行為常態化,自然而然地發展到日常生活中。
04
過度地批評孩子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通常會用批評的方式,促使孩子改正缺點。如果批評的程度過重,衝擊到了孩子的人格,即攻擊了孩子作為人的價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尊嚴、失去自我價值,並可能會產生自我否定,以致逐漸喪失自我人格。
在這種時刻,作為家長,應當注意,如果孩子有勇氣反擊,說明他還保有自己的自尊,這時候孩子還是有機會獨立成長的。如果孩子徹底放棄反駁,就說明他的自尊心被傷透了,想讓他重拾自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05
誤讀「堂前教子」
老話說「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出自《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大致的意思是說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的糾正,告訴他做錯了,錯在哪裡;妻子有什麼不對的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她,這是對孩子,也是對妻子的尊重,避免當面的衝突,給父母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
很多人認為當面是當著別人的面,不分場合的責備教育孩子,其實這是一種誤讀。當面是指及時在孩子的面前,針對孩子所犯錯誤對症下藥的教育,而非不顧場合,當眾批評。當眾的批評只能讓孩子暫時震懾於壓力,不敢反抗,而孩子的自尊心卻可能被傷的千瘡百孔。
06
不信任孩子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尊嚴最嚴重的傷害,就是不信任。有時,父母擔心孩子說謊,會對孩子的話百般挑剔和質疑,這樣的行為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會對自己,對父母,對生活產生嚴重的不行人感和無力感,會使得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安全感。
不被信任的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信任,自尊心受損。那些看起來張狂自負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害怕自己不被信任和尊重,他們張牙舞爪的行為,只是他們內心對自己的不自信的投射。
07
與別的孩子比較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家的小朋友與其他小朋友比較,更善於用其他孩子的優點,攻擊自家孩子的缺點,希望激起孩子的學習成長的動力。但是往往事與願違,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留下自卑的陰影,影響孩子的心情等。
不適當的比較,對反抗性較強的孩子,會激起逆反的行為;對反抗性較弱的孩子,則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一個陰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尊心受創。別讓孩子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里,讓他們好好做自己就可以。
相互比較,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和偏執心理。長此以往,孩子會不自覺的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不被父母喜愛,喪失良好的自我認知和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一個自尊心受創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無助、焦慮、自卑、不快樂。所以,各位父母請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那顆寶貴又脆弱的心靈,保護孩子無比珍貴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