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思嵐科技幫助使用者解決機器人的行走問題就可以使用思嵐的產品實現自主定位導航
消費級機器人市場從2014年開始興起,2015年引爆創業圈,2016年到達頂峰,雖然在2017年經歷過一陣子的沉寂,但是在今年又出現了火爆的勢頭。據researchandmarkets預計,2018全球消費級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元,而2023年將增加到150億美元。 可見,未來消費級機器人領域將是巨量市場。與近幾年興起的智慧音箱、智慧助理等產品相比,消費級機器人能有如此高的市場規模,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機器人具有行動能力。因此,產品在自主定位和環境感知方面的技術實現程度,對其能夠代替人力的自動化服務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國內切入自主定位導航賽道的公司不在少數,為何還會被媒體報道為「大量依賴國外進口」?解決定位導航問題,核心是要在哪一方面尋求突破?創業公司從技術概念到商業化落地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為幫助自主定位導航系統的從業者解決上述問題,億歐日前採訪了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陳士凱,就自主定位導航創業公司商業化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商業化第1步:從技術源頭降低成本
想要使機器人實現高精度地圖的構建,就需要使用感測器,彼時的選擇有3種:視覺感測器、超聲波以及鐳射雷達。然而,視覺感測器技術尚未成型,超聲波在精確度上實在有些差強人意。
而對於鐳射雷達,其優點在於指向性很強,能夠十分精確的刻畫距離。 因而當時誕生了一大批老牌鐳射雷達公司,其產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以單線為主,適合在室內移動的機器人;二是產品價格昂貴,基於行業壟斷以及技術瓶頸等原因,短時間內很難降低;三是這些鐳射雷達並不單單是為機器人研發的,功能上更偏向於對三維空間的測繪。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爲着公司能夠更好的進行產品落地和商業化,陳士凱決定要創立一套新的玩法。他表示: 「鐳射雷達市場存在著極大的開發潛能,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效果,傳統的TOF方法一定程度上會大大制約成本。」
傳統的光飛行時間法,即通過測量光束的傳輸時間從而求得距離。此方法需要特殊的鐳射發射器,接收裝置也要格外靈敏,這些裝置都需要大量的依賴進口,並且國內製造業因技術和生產裝置的限制也難以進行仿製,致使鐳射雷達感測器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而思嵐科技,採用影象的方法進行鐳射雷達感測器的設計,即無需測量光傳輸的時間,而是拍攝鐳射到達目標物體後在攝像頭上呈現的畫面,根據遠近不同導致相機畫面尺寸的變化來求得距離。同時,思嵐科技還在生產方面做出了努力:思嵐科技建立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在控制良品率的同時還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商業化第2步:產品打磨,以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為目的
思嵐科技有3條產品線,分別是鐳射雷達感測器、自主定位導航解決方案、通用型服務機器人平臺。
鐳射雷達感測器RPLIDAR:基於此前的團隊積累,在2013年思嵐科技成立之初,公司已有不少鐳射雷達的訂單。2014年,思嵐科技在全球範圍內進行RPLIDAR的銷售。2016年,釋出第二代低成本鐳射雷達RPLIDAR A2。2017年,釋出了TOF室內外鐳射雷達RPLIDAR T1。2018年,釋出了第三代高效能鐳射雷達RPLIDAR A3。
陳士凱向億歐介紹:「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機器人廠商都已經在使用思嵐的鐳射雷達,除此之外,海外的科研機構以及IEEE論文中也有思嵐鐳射雷達的身影。不僅僅是機器人行業的應用,思嵐科技還將使用者拓展至測繪等領域。」
定位導航模組SLAMWARE:2015年,思嵐科技推出定位導航模組SLAMWARE。該產品整合了基於鐳射雷達的同步定位與建圖及配套的路徑規劃功能,相當於機器人的「小腦」。根據陳士凱的介紹,2015年-2016年就已經有客戶陸續使用SLAMWARE自主定位導航解決方案,到目前,新鬆機器人、優必選等公司都已經成為思嵐科技的合作伙伴。
圖為使用了思嵐科技定位導航解決方案的優必選機器人:Cruzr
通用型服務機器人開發平臺ZEUS:2015年,思嵐科技提出並確立通用型服務機器人開發平臺概念並於同年釋出通用型服務機器人開發平臺ZEUS。ZEUS能夠解決機器人的行走問題,是可擴充套件的通用機器人整機平臺。陳士凱表示:「思嵐科技幫助使用者解決機器人的行走問題,這樣使用者就可以將精力投入到應用場景層面。」目前這款機器人開發平臺已經在商場、銀行等領域的使用者中試點運用。
思嵐科技目前主要關注智慧機器人和泛無人駕駛行業,解決物體的自主行動問題。陳士凱介紹道:「思嵐科技的定位是輕量級的無人駕駛,目標是控制體積相對較小、運動速度不高、無需載人的物體,對應的產品線為:商場室內家庭機器人、室外物流小車、園區巡邏車、園區慢速導遊車等等。」
商業化第3步:建立門檻,完善生產線,不為小利動搖
從技術概念的提出,到產品成型,再到落地市場形成商業化,這中間還需要很多橋樑的連線,也需要一家創業公司為之付出極大的努力。鐳射雷達乃至整個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蘊藏著規模巨大的市場,國內從不缺善於發現機會的公司,而為何卻少有成功?
「做自主定位導航的公司,除了在技術層面要把成本降下來,還需要在批量生產上下功夫。」通過陳士凱的介紹,億歐瞭解到思嵐科技的產品落地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0-1: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產品的研發與打磨。思嵐科技從2009年開始便致力於定位導航技術的研究,在技術、市場以及產品生產上都做了很多功課。
1-10:這一階段主要解決量產問題。思嵐科技在試產的過程中發現,鐳射雷達在生產中面臨著來自工藝與工人技術上的極大挑戰,這類產品在組裝的過程、順序、使用材料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在調校上,工人對於行業以及產品的瞭解較少,實際操作中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而初創公司又很難仿效大公司僱傭有多年經驗的技工。因此,思嵐科技通過計算機進行輔助,利用自動化的方式進行鐳射的調校,以此降低對工人個人能力的要求,控制成本的同時也能保證品質。
10-100:這一階段需要解決的商業化的問題,同時還要進一步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陳士凱列舉以下兩類問題進行說明。
首先,每家公司的機器人內部構造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在控制上可以使用平板電腦也可以使用PC機,在移動方式上可以選擇履帶也可以選擇輪子。 機器人行業目前是一個非標準化的行業,怎麼樣推出有限的產品去適應不同的客戶呢?
思嵐科技分析了行業中常見機器人的一些特性,由此找到共性點,例如,有些機器人使用超聲波測距而有些則使用深度攝像頭,思嵐科技根據某些內在規律開發了一套模型,只要客戶的感測器能夠按照模型的介面定義來設定,就可以使用思嵐的產品實現自主定位導航。
第二類問題,對於硬體服務與軟體服務方面的取捨。陳士凱介紹,彼時同行業的公司有一個普遍做法,即購買公控主機,使用開源的軟體作業系統。而思嵐科技則認為開源方案來自於學術界的研究,只能解決客戶80%的問題,而餘下的20%往往對使用者的業務具有決定性作用。
因此,思嵐科技並沒有使用開源方案,而是選擇自主搭建導航定位的生態。 一方面,思嵐科技對現有演算法做了大量的優化和調整,使其能夠在更加低功耗的場景下進行使用。另一方面,公控機成本非常昂貴,家庭機器人難以駕馭。針對這一問題,思嵐科技選擇自己開發硬體系統,將導航等功能嵌入硬體模組中,從而適配更多的機器人。此外,思嵐科技自主研發的硬體,還支援客戶將導航系統的其他功能濃縮在內,最終呈現出一個小巧而功耗低的硬體產品。
在採訪的最後,陳士凱向億歐總結道,未來是一個泛無人駕駛的時代,無人駕駛與機器人會更加緊密的融合,消費級機器人也會實現進一步的普及和落地。思嵐科技會在這一毋庸置疑的趨勢中,繼續沿著現有的技術和產品方向發展,深耕視覺技術領域。
2018年8月24日,億歐將在北京舉辦「 科技落地 物鏈未來——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峰會 」,就傳統物流企業、製造企業、物流科技應用場景及實操、物流科技新暢想等議題,攜行業人士一同探討新機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發展走向。
報名連結: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38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