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為什麼莫言說他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
看著養大的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從無話不談變得不談一話,身為父母,可以說是十分的煩惱。但是要提醒爸爸媽媽們的是,雖然傷心難過,也希望能夠端正自己的認識和心態,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叛逆本質上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個好的開始。教育本身並不難,難就難在家長能否放下自己。
叛逆對孩子未來很重要
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孩子長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而叛逆則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所以才有了跟家長鬥爭甚至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所以說,叛逆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家長們要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一行為。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自我同一性,指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調一致的、不同於他人的獨具「統一風格」的自我,是指個體在尋求自我的發展中,對自我的確認和對有關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諸如理想、職業、價值觀、人生觀等的思考和選擇。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孩子擁有自我獨立意識後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一種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生活中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更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以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泄途徑
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由於正在發育階段,大腦也處在發育期,而大腦發育的不均衡容易產生很多情緒問題。此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很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甚至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與否定,這加劇了情緒問題。
叛逆成為孩子發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孩子在如此敏感、情緒多變的階段,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部隱藏起來,不叛逆、不發泄、不吐露、不抱怨,那麼孩子的內心必然會聚集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發泄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個途徑,在他們成長的某一階段,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交往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中,自主社會關係逐步取代親子依戀關係成為孩子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十分重要,叛逆則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同伴關係對孩子成年後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中學階段擁有充足的朋友、與朋友保持穩定而較親密的友誼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際交往比較順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較高。
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度過叛逆期的三個關鍵
叛逆是一個好的現象,但好的現象並不意味著會有好的結果。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家長做到以上,才能正確的幫助到孩子,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要意識到這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一些表現要正確認識,積極看待,適度適時認可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後,孩子可能會降低自己行為的叛逆性,會適當改變自己的一些做法,走向好的方面。
以叛逆為契機,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意味著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把主導地位還給孩子;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意味著一種引導式的聽取與解釋。
孩子叛逆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應當是不一樣的。孩子處在叛逆期做家長的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和耐心!
叛逆期是親子關係的一場危機,但危機同時伴隨著機遇,抓住機遇,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思想、心理健全的人,才是父母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