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一個滴滴司機教給我的經濟學

產品經理就業班,12週特訓,測、練、實戰,22位導師全程帶班,200+名企內推,保障就業! 了解詳情

工資越高的時候,工作時間越短;工資越低的時候,工作時間越長。

7月10日晚9點30分,揉揉惺忪的睡眼,匆匆忙忙收拾完東西跑下樓,在車水馬龍和一片雙閃中搜尋著剛打的滴滴。

“尾號2131嗎?”

“是的。”

“好的。”和略顯疲勞的我相反,司機師傅貌似很開心:“今天運氣真好,這麼快就完成目標了,可以早點收工回家咯。”

”哦,是嘛。“我禮貌回應了一下。

司機師傅好像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繼續說:“雖說單量多少由打車的人決定,但也是有規律的。比如說你們京東的人吧,我一直在關注,在周一打車的人就比其他 四天少,因為一周上班的第一天都想早點回家,週末還沒緩過來呢,所以很多人都做7點或8點20的班車。和你們相反,週一你們回家早,我完成 目標晚收工也晚;其他四天我完成目標早回家也早,哈哈哈。”

“師傅你真厲害呀,請問你是怎麼設定這個目標的呢?”我饒有興趣地問。

“很簡單,我給自己定了每個月掙1萬5的目標,是滴滴扣點後的哈,平均每天就是要跑500的目標。喲,這麼快就到了,慢走,麻煩給個 好評哈。“師傅心情愉快地說道。

可惜住的太近,要不然真想和師傅繼續探討一下,這與我最近正在學習的行為經濟學非常像。

1. 工資越高,工作時間越短;工資越低,工作時間越長

這個滴滴司機的選擇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模式,我在之前與很多司機聊天時都發現了這個現象。

小學的時候,我爸也是開車的,我爸特別愛打麻將,那個時候我就發現我爸每天去打麻將的時間很有趣:下雨天的時候他打麻將的頻次很低,在周末或者秋高氣爽打車 人多的時候恰恰是他打麻將最多的時候。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了我爸的打麻將決策機制,哈哈!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也會這麼做呢? 比如:

  • 每天規定讀20個單詞,不管多忙不管多累都堅持
  • 每天規定健身半小時,不管下班多晚都要打開Keep完成

這種選擇模式的特徵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在一定週期必須完成,一般多是以天為周期,無論內外環境如何變化,不達目標終不還。

乍一想似乎這種選擇模式很不錯,但細想一下,該種選擇一定會導致下面這樣的行為:

內在和外在條件越好,完成目標的時間越快;條件越差,完成目標的所需時間越長,甚至不能完成。 假設完成目標獲得的效用是U,所花時間是T,則對應的工資則為:U/T,外界條件越好,工資越高;外界條件越差,工資越低。

最終帶來的結果就是,條件越好,工作時間越少,一個有經驗的司機絕不應該這麼選擇,那為什麼大多數司機為何要這麼做呢?

2. 滴滴司機為何如此選擇?

這個選擇模式裡有四個經濟學理論,等我說完大家應該就知道了:

2.1  替代效應

當工資上漲時,在本文滴滴司機的例子中對應的是需求多訂單量大的時刻,我們應該選擇延長工作時間,用今天的高收入 替代 明天的低收入,明天環境不好時可以早點回家休息。 這樣不僅人舒服一些,整體掙的也更多了,因為外界環境不好時,你工作再長時間也接不到單子。 理性的人應該這麼選擇。

2.2 收入效應

這是本文滴滴司機師傅的選擇,當工資提高時,更短的時間賺到了更多的錢,收入增加了,這個時候我應該選擇休息和娛樂了,這種效應雖然不理智,但卻很 正常和頻繁。 當我們狀態好很快地完成學習或工作目標時,是不是內心立刻會產生獎勵一下自己的情緒?

2.3 當下享樂偏好

我們辦的健身年卡是否很多時候都用不完? 年初制定的規劃在年終复盤時是否很多沒完成? 這都是”當下享樂心理“在作祟,正常人都這樣。 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才會給自己設定 短期目標 ,像本文的滴滴司機設定每天都要賺到500的目標來控制這種”當下享樂偏好“。

2.4 損失厭惡

為什麼設定的短期目標死也要完成呢? 這是損失厭惡的心理,一個東西當你得到後的心理價值會增加,這個時候你會厭惡損失。 當滴滴司機定了一天500元的目標後,如果做不到帶來的負效用要大於不定目標掙到500元時的正效用。

在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大多數滴滴司機做出的這種工作選擇模式就不一定非理性了,因為如果不定這些短期目標,在當下享樂偏好的影響下,最後一定掙不到一月 掙1萬5的長期目標。

3. Keep的產品設計

我們的很多產品設計都在”利用“人們的這種選擇機制,典型的如Keep,就在幾天前剛剛獲得1.27億美元的D輪融資。

Keep的高日活,正是抓住了人們在當下享樂偏好下,會給自己設定一個個的短期目標,比如每天完成半小時的健身,而當定了目標後就會有損失厭噁心理,這個 時候產品設計只要稍加調控就能觸髮用戶的心理賬戶,事實上Keep也正是這麼做的,正如其Slogen”自律給我自由“所言。

​我覺得 自律給我自由 是對如上四種心理機制導致的選擇模式最好描述。

4. 結語

本文是我在上週乘坐滴滴快車時,和司機的一次談話後研究而成。 個案簡單,但背後的行為經濟學原理卻發人深省,原來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選擇是非常不經濟的,都是在“ 工資越高的時候,工作時間越短;工資越低的時候,工作時間越長。

因為當下享樂偏好的緣故,如果不這麼 自律 地要求自己完成一個個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也可能很難完成。 因此,這種選擇機制雖然不經濟,但可能是達成長期目標的一種自我控制方式。

但我仍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用戶在今後做選擇時能想一下這句話,看看自己是否“ 工資越高的時候,工作時間越短;工資越低的時候,工作時間越長 ”,可以優化一下選擇,比如:

  • 20多歲的年紀,是工資最高的時候(這裡的工資是經驗/薪水/技能等的結合)。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學習多工作,少些娛樂。 這些都可以 替代 未來的不確定性。
  • 狀態好的時候,就多背些單詞;太累的時候,就早點休息。

另外,產品或運營童鞋在進行產品設計時,也可以多想想我們的用戶是否具備這些心理特性,可以通過產品或流程的優化助推用戶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然了,選擇無對錯,每個人的效用函數不一樣,不一定只有收入才能帶來效用,下班早點回家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工資再高也比不上回家多陪陪孩子, 這些都可以讓人們更幸福。

#專欄作家#

平章大人,本名“方磊”,公眾號:平章大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就職京東無界零售賦能事業部。 專注無界零售、平台生態、行為經濟和營銷科學化領域研究。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一個滴滴司機教給我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