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2P行業本身來看,爆雷是表,讓劣幣不再驅逐良幣才是裡。
7月9日,2013年年初成立、交易額已經累計325億元的錢爸爸,一下子變成了“囧爸爸”。 “經偵部門介入調查”這一幕又開始頻繁發生在P2P領域,看客們用“爆雷”來形容自然貼切,但拍手稱快卻不那麼厚道也不足夠理性。
從P2P行業本身來看, 爆雷是表,讓劣幣不再驅逐良幣才是裡 。
劣幣可恨,大面額劣幣可怕
金融領域是個十分特殊的領域,由於投資者非理性、對高收益率的盲目追求,很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而P2P把投資行為搬到了手機上,一切變得更加簡單,搭個草台班子、買個P2P軟件系統就能開始忽悠。
由此,P2P領域存在著大量“小而醜”的平台,它們憑藉高收益率吸引了一小波用戶,掙著隨時要跑路的錢,諸如:利多網、和融天下、擔寶投、布袋 資產等最後都消失在江湖中。
經歷上一波狂熱,“小而醜”的平台學會了“克制”,吃相好看了些,但它們給出的非理性的投資方案(一般是許諾高收益)仍然能夠擠占有實力、有嚴格運營 的大型P2P平台的空間。
阿里、京東、唯品會、網易嚴選等電商做得好,假冒偽劣電商自然消失,但在P2P領域並非如此,它的玩法完全不一樣:金融產品的評價指標太少,因為面對 高收益的誘惑,非理性的用戶更願意冒險。
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劣幣活得滋潤(大不了跑路),整個市場被攪亂。
不過,P2P領域多年洗滌後,更大的問題暴露出來。 那些大型P2P平台如果變成“大面額劣幣”,產生的問題就不只是驅逐良幣那麼簡單,或會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失守,而這是監管層的底線。
累積交易規模上,除了錢爸爸的325億元,銀票網140億元、投融家103億元都是龐然大物,而不可一世的牛板金更是高達390億元,這些平台一旦出現合規問題 ,造成的影響是社會性的。
由此,反過來看,此次出事的大平台們,或多或少都存在非正規運營、涉嫌非法集資等問題,是名副其實、可怕的“大面額劣幣”。
例如:輿論爆出“牛板金”平台的老股東及前董事孫啟良等四人聯手虛構標的項目,通過“牛錢袋”產品捲走了投資人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
銀票網的老闆乾脆玩起所謂“國學金融”,按公司員工說法,“銀票網就是利用票據這種金融產品,以高息高返利吸引客戶,而公司的實控人對金融知之甚少 ”,該老闆7月6日投案前一天還風光無限地要搞所謂區塊鏈合作,讓人唏噓。
而投融家外,投融長富旗下車貸平台“萌小薪”則乾脆標的造假欺騙投資者。
從而,再來看所謂爆雷“安全港”中宜人貸、愛錢進、無憂車貸、微貸網等,就能發現這次集中爆雷有明顯的選擇性,在合規經營上投入較多、 過去不能靠高額收益攬客被擠壓市場的,似乎生存環境反而更好了些。
如何做好一枚P2P良幣?
P2P爆雷是行業在“排毒自清”,向著規範化方向發展,長期來看對行業、對平台、對用戶都是有利的。 這個過程中,相較於一片看戲似的叫衰聲,P2P玩家能夠做好一枚良幣,前景仍然可期。
1. 經營合規,“實質”和“名譽”都重要
“備案”作為監管的大殺器,日前又有新動向,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還需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而備案在當下也似乎成為經營合規的首要表現。 但是,備案的目的,一定不是讓平台變成雷,這不符合普惠金融的價值觀,正常合規、良性經營的平台,通不通過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平台,骨子裡是個“好同學”。
對用戶來說,選擇平台可能普遍是看平台是否區域龍頭,背景和資本實力如何,合規程度高不高,資產是否真實乾淨;對平台來說,要做良幣,還有一點也很關鍵 —— 是否在積極衝刺備案。
例如:人人貸一直在積極備案,從平台的穩健度和市場估值來看,尚未完成備案並不影響平台的實質安全。 愛錢進這種春節前就依據監管部門下發的備案指引文件自查並整改,並遞交邀請監管上門檢查的申請的平台,也是如此。
備案是一種倒逼進步、合規的過程,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平台們在監管要求之下開展業務,按照備案要求的平台“實質”,和備案本身的“名譽”同樣重要。
例如:我們看到愛錢進這種大型平台,其註冊資本即將增資至5億元,與華夏銀行合作上線資金存管系統,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接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系統,獲國家等 保三級備案等合規化運營動作,很明顯都是為了保持良幣身份,避免被爆雷的“實質”舉動。
2. 大樹確實好乘涼
在因為自己投資的平台爆雷而一片唉聲嘆氣的微信群中,如果有人問現在還有什麼平台值得信任,回答往往分成兩類:
- 專業一點的,會提供宜人貸、人人貸、愛錢進、微貸網之類處在“安全港”的平台;
- 而不關注這些的會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去BATJ的理財平台理財還是很安全”。
這種“大樹效應”包括:背靠大平台有整體實力保底,不太可能發生坍塌式風險;技術投入更充足,金融科技屬性更強;大品牌背書在用戶層面不會有擠兌風險;內在有 合規動力,不會從事高風險的違規投資行為。
因此,良幣P2P平台, 要么本身靠著大樹 ,例如:餘額寶背後的螞蟻金服、阿里巴巴; 要么把自己做成了大樹 ,例如:宜信做成了綜合性集團。 而愛錢進,則是凡普金科綜合性金融科技集團的一部分(其他還有錢站、凡普信、任買、會牛、凡普快車等品牌)。
而技術屬性本身就帶有安全的、可靠的背書,在金融風險監控過程中更有保障。 因此“金融科技”,也備受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具有長遠佈局的P2P平台的青睞。
愛錢進在風控科技層面投入很多資源做大數據和風控,依托凡普金科自主研發的智能大數據動態風控系統“FinUp雲圖(Cloud Atlas)”強化風控體系,積極對接行業協會等 組織,擴展平台原有的反欺詐數據庫。
3. 資金端風險與資產端風險已經同等重要
事實上,這次爆雷的平台中,錢爸爸仍然屬於“可以搶救一下”的那種。 從官方聲明來看,外周經濟下行風險導致還款發生困難只是原因之一,而如果不發生用戶群體擠兌,錢爸爸或還能有迴旋的餘地,其市場操作本身並不偏離合規軌道太遠 。
正如上文所說,背靠大樹能夠提供重要的用戶心理支持。 對想做良幣的P2P平台來說,幫助用戶建立理性投資思維對平台而言已經變得尤其重要。
- 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讓用戶風險承受力與其收益預期達到平衡,而不是盲目高收益,這會降低平台整體的風險;
- 另一方面,理性的投資思維更容易接受理財過程中的風險波動,畢竟,我們說 P2P要合規並不是指的對外投資一定要是無風險的,而是風險與收益在可控情況下的對等。
金融領域的洗牌,總要多幾輪
P2P並非移動互聯網的產物,但其產品形態卻與移動互聯網完美契合: 起初一哄而上,過後遍地雞毛。
不過,由於沾上了特殊的“金融”領域,P2P平台的洗牌也變得不同了些,不是洗一次就完,而可能要洗上三次。
1. 第一次洗牌:競爭洗牌
P2P平台2011年進入快速發展期,2012年進入了爆發期,網貸平台如雨後春筍成立,這一時間也正是移動互聯網興起之時。 進入2013年,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遍地開花。
到2014-2015年左右,P2P平台開始了競爭式洗牌:遵從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玩法,誰就能把握住流量思維,誰就能贏得更多客戶,配合還不錯的經濟形勢,只要有能拉 來客戶,就能做好平台。
那些不懂移動互聯網思維的平台紛紛面臨經營困境,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
2016年1月份問題平台達到1351家,而P2P累計平台數量為3917家,問題平台佔1/3。
2. 第二次洗牌:合規洗牌
以2017年2月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為開篇,P2P平台開始合規式洗牌,監管部門規範平台行為並陸續發布指導要求,這一過程在2017年12月《關於做 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文件下發後達到頂峰,今年6月延期後仍在繼續,大量平台開始爆雷。
合規洗牌的發生,是由於在競爭洗牌中存活的P2P平台,開始面臨資產端本身的巨額風險暴露(經濟下行壓力等綜合問題導致),以及過去的風控不過關導致的損失後果顯露 ,甚至是在承擔當初為了在競爭洗牌中存活而做下的種種錯事。
本次爆雷,是移動互聯網+金融領域獨有的,為抵抗系統性金融風險必然發生的洗牌過程。
3. 第三次洗牌:用戶洗牌
一旦通過合規洗牌,意味著平台已經經過市場、監管的雙重考驗,對P2P平台來說,決定後續行業發展的只剩下用戶的選擇問題。
而由於現實利益的直接關切,金融領域的用戶一向是理性程度最低的存在,某種程度上,用戶的成長與P2P平台的成長、洗牌過程是同步的,那些選中“安全港”平台的用戶 會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那些血本無歸的用戶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投資理念。
P2P領域沒有贏家通吃需要的網絡效應,出於控制系統性風險的需求,也不會出現絕對的統治者。 但是,用戶的理性是金融的終極理性,終有一天,用戶開始用理性選擇時,P2P格局會最終穩定,最優質的都會留存下來。
【完】
#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公眾號:科技向令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作者,《網紅經濟學》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 雜誌撰稿人。 重點關注SaaS、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O2O、新媒體運營方向。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