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早間小米官方宣布推遲發布CDR之後,今日有報導稱,按照此前的計劃表,阿里巴巴集團將在7月申請CDR(中國存託憑證)發行,但由於種種原因,該進程需要推後。
此前,證監會發布了《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時發布了包括IPO辦法、創業板IPO辦法在內的8份配套文件,為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CDR做好了製度安排 。 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多家公司有望成為首批入圍CDR的試點企業。
但小米、阿里接連兩家的推後,也讓CDR的發行感覺並未如想像中的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滬指今日呈現單邊下挫走勢,盤中創兩年新低。 其中,上證50指數大跌近4%,保險、地產、家電、銀行等權重股集體殺跌。
截至今天收盤,上證指數跌2.52%,收於2775.56點;深圳成指跌2.13%,收於9179.79點;創業板指跌1.14%,報收1588.37點。
6月29日,證監會召開例行發布會。 對於“如果滬指低於3000點,證監會將不會推進CDR”的傳言,證監會回應稱,不對市場表現做任何評價,但是CDR工作會依然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和一系列規定依法推進。
就此來看,僅憑小米、阿里巴巴兩家推後發布就判斷CDR會被延遲落地還為之尚早。
事實上,中國證券交易所對主板上市企業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早年間的互聯網創業企業是達不到標準的,一些企業只能接受大洋彼岸的橄欖枝,赴美上市。
雖然阿里百度京東等都是中國人開辦的中國公司,但它們為了境外上市都註冊在海外,本質上屬於外企,而且已經在美國上市,要回到A股重新上市在流程上非常複雜。 之前360為了回歸A股,前後歷時將近3年,企業還要承擔巨大的政策風險。
而CDR,可以說是打開了中概股回國的綠色通道。 回到A股對上市的科技公司而言應該是個利好,比如360在回歸之後市值最高上漲了6倍。
在今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等互聯網大佬紛紛表示,只要製度允許就願意回到中國A股上市。 針對此次的推後申請CDR發行,阿里巴巴集團也向媒體回應稱,我們的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只要條件允許,就回來。
事實上,小米曾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週,計劃在2018年7月9日進行CDR和香港IPO的定價,並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 所發行CDR,然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在小米宣布暫緩發行CDR之後,一名負責小米IPO的投行人士表示,現在外界過度解讀小米暫緩發行CDR的事情。 小米並非取消發行CDR,而是暫緩。
對於企業而言,是否回A股,便要考慮到價差和多地上市後的監管問題。 而就A股對於盈利的要求,證監會也鬆了口:“經其認定的試點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可以不適用發行條件關於盈利指標的相關要求。”另外,BATJ等互聯網巨頭回歸,必 將提高A股“科技含金量”,勢必將衝擊在A股上市的其它高科技公司。
對於小米突然推遲CDR,背後透露出的是對於政策和市場不穩定性的擔憂這一說法,據媒體報導,近期監管部門先後召集機構召開了兩次有關創新企業該如何定價的會議,目的其實也是 希望通過合理定價,努力引導市場各方理性投資,維護市場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