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瀟說日本】災後七年,日本的80後90後都有哪些變化①

日本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 隨著訪日遊客的增多和信息傳播的同步化,今年6月的大阪北部地震,中國國內也有很多人關注。 但是在日本人心中,7年前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和隨之發生的海嘯才是最慘痛的記憶之一。 除卻東北地區的很多人在瞬間失去家園失去親友,連首都東京都陷入到了交通停運,便利店超市的食物被一搶而空的局面。 這次的天災對很多日本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金融危機和大地震也對日本的經濟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這其中,理解日本年輕人的價值觀,以促進他們的消費行為是對於日本的未來非常重要。 三菱綜合研究所的生活者預測系統mif剛好在災後的2011年6月開始實施每年一次的調查,到今年已經是第8年。 這次,筆者打算通過mif 2011~2017年的數據,看看日本的年輕人,特別是20幾歲的年輕人們,都有著怎樣的變化。

80後,90後也改變著日本社會

在中國,代表著獨生子女和社會巨大變革的80後90後,因為和父輩天壤之別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巨大的消費力,被全世界的學者和企業所矚目。 美國也是如此,人口眾多的80後、90後被稱為“千禧世代”,他們涵蓋了美國過半的市場。 而在日本,由於少子老齡化問題的持續惡化,年輕人的消費規模和存在感並沒有中老年高。 但是, 1987年以後出生的日本人,開始接受學校的“寬鬆教育”,同時也是“digital native”。 和上一輩相比,他們除了消費以外,對於工作方式的改變,投資方式也有著改變。 我們先來看看是什麼阻擋或者促進他們的消費。

充滿不安的日本年輕人

筆者研究中日兩國的年輕人價值觀,可以說感到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對於未來的態度。 儘管中國國內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大家都有各種焦慮。 但是總體上來說,“相信明天會比今天好”是思考與行為的基調。 “雖然房子貴,但是以後會更貴,所以買要趁早”,“空氣不好,所以想移民或者移居,為此也要努力賺錢”,“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也要更努力 ”……這樣看起來消極其實積極的想法推動了消費行為的發生。

再來看看20幾歲的日本年輕人,和2011年災後相比,他們對於核輻射擴散的擔心逐年減少。 然而,對於老齡化帶來的財政問題,經濟成長問題則是一直縈繞不去的。 另一方便,由於日本國內就業環境改善,他們對於失業的擔心也有很大下降(圖表1)。 然而,儘管有個別減少,對於將來的不安,無論是2011年還是2017年,都是幾乎沒有變化的6成左右。 連最喜歡買買買的20幾歲的女生,都將享受型消費轉移到了儲蓄型消費上。 和2011年相比,為了將來而存款的年輕女生增長了14%,她們有近一半的存款是為了“不時之需”,這個數字在2011年只有29%。 年輕人“過於悲觀”的情況,對於日本社會來說實在痛心。 但現狀就是如此,老齡化社會就在眼前,連他們的父輩都在擔心退休之後的生活,所以比起中國的年輕人,可能更有切身的感受吧。

災後七年,日本的80後90後都有哪些變化①

圖表 1 20~29歲年輕人對於日本社會感到不安的事例

年輕人也有希望!

圍繞著日本年輕人和消費市場的悲觀論雖然很多,但其實也有些新的希望。 在“對於新商品有無興趣”的調查中,連年下滑的積極選項終於在2017年回復到了2012年的水平。

其次,和中國一樣,對於年輕人總有很多誤解。 比如,都在說日本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孩子,但是實際上,可以從圖表2得知,認為自己5年後會結婚的年輕人比例達到了36%,竟然超出了內心最脆弱的災後時期 。 而且除了想法,現實中與異性有過交往的比例也達到了調查以來的最高值。 這些蘊含了更多的消費可能性,以及日本年輕人積極的一面。

災後七年,日本的80後90後都有哪些變化①

圖表 2

那麼,今後那些消費有希望呢?

從圖表3可知,和其他年齡層的消費者相比,20幾歲的80後、90後,無論在商品消費還是體驗型消費上面,都有著更大的潛力。 有長草的商品,有想學的東西,有想體驗的社交,這些積極的數據,也給了日本企業一定的安心劑。 今後要做的,是要撇去內心的固定觀念,去理解年輕人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吧。

災後七年,日本的80後90後都有哪些變化①

圖表 3

供稿 三菱綜合研究所 研究員 劉瀟瀟
編輯修改 客觀日本編輯部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瀟說日本】災後七年,日本的80後90後都有哪些變化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