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華為雲宋哲炫:開源不適合做公有云是偽命題,世界上只有一種基於開源技術的雲

文章摘要: 企業更傾向於在公有云上選擇開源技術服務一條是為幾個公有云廠商做開源雲作業系統

雷鋒網6月25日訊息,由The Linux Foundation主辦的旗艦年度開源盛會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LC3)中國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上華為雲首席戰略官宋哲炫分享了華為雲對開源技術的思考和共享,同時他也提到了目前公有云行業備受關注的「兩種雲」論斷。

「開源不適合公有云是偽命題」

公有云成為主流商業模式之一,一種觀點認為,公有云廠商更傾向於自己開發,自己使用,開源是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呢?

反之,華為雲認為,開源技術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宋哲炫表示,以華為為例,某一個區分出去的虛擬機器超過80%是跑在在開源系統上的,基於MySQL的關係型資料庫服務、基於MongoDB的NoSQl資料庫服務,等在公有云服務中也是很受歡迎的。華為雲認為,企業更傾向於在公有云上選擇開源技術服務,會覺得是有一個大的IT公司作為技術背書,使用開源技術的壓力反而更小。

但一個事實是,基於開源技術的公有云作業系統並不多。

這背後是一個選擇造就的,早期擺在各大廠商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為幾個公有云廠商做開源雲作業系統,一個是為成千上萬的企業做私有云作業系統,結果顯而易見,大家選擇優先做私有云作業系統。

目前,基於OpenStack的開源雲作業系統已經成為雲作業系統的主流,隨著私有云開源作業系統的逐步成熟,爲了解決大規模、高可用等問題,公有云的開源作業系統開發也被提上日程。

期間,一些公有云服務廠商並沒有選擇等待,而是自己著手進行開發雲作業系統。「這並不意味著開源解決不了公有云的問題」,宋哲炫表示。

實際上,最近的一些雲作業系統,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是基於開源技術來做的,華為雲就是基於OpenStack開發的公有云作業系統。

「當然在開發的過程中的確面臨一些挑戰,但是這些挑戰正在被一個個克服,至少從目前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不可克服的困難」,雖然宋哲炫一語帶過這些「小困難」,但是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瞭解到,這些挑戰可一點都不「小」,這也是公有云廠商選擇開源技術必經的陣痛。

言而總之,儘管有一些困難,但是華為仍堅持開源戰略的正確性,「開源不適合公有云是偽命題」。宋哲炫斬釘截鐵的表示。

公有云全部基於開源技術

目前業界已經出現了供應商鎖定的問題,華為認為原因正是一些公有云作業系統沒有進行很好的開源。

「有一種說法是,企業在選擇公有云服務商的時候,就像找一個結婚夥伴一樣,必須非常小心,因為一旦選擇了某個公有云之後,再要‘分手’成本就非常高」,宋哲炫形象的比喻。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容器化或許能成為未來的方向。

據451research資料,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正在使用K8s技術,他們認為K8s能讓企業騰出更多的資源,K8s支援混合雲/多雲部署,避免讓企業被供應商鎖。另外雷鋒網瞭解到,TOP10的公有云廠商都在參與容器服務的研究。

宋哲炫表示,之前一家雲廠商(雷鋒網注:易捷行雲)的CEO說,世界上只有一種雲,就是基於開源技術的雲,他對此很認同,公有云廠商或多或少的都在使用開源技術。「至於前面講的兩種雲之類的,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一樣的話,在開源技術上大家都在用,不一樣之處就在於(雲廠商)對外宣傳說自己是自主可控,僅此而已。」

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

華為雲對開源技術的思考是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源於開源是服務商的自然選擇,而強於開源則體現在產品的易用性上。

開源活動降低了企業軟體的開發成本,但並沒有降低太多使用成本。受業務發展的驅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仍舊選擇開源技術與平臺來支撐自身應用創新。

華為雲基於華為多年開源領域的實踐經驗,從開源開放的系統出發,提供貼近具體客戶化場景的產品與服務,在可用性和易用性方面進行加強,並進行深度地測試驗證,滿足使用者雲端創新需求,享受開源帶來的切實價值。

例如,基於K8S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華為雲的PaaS服務產品上,以基於K8S的華為雲容器引擎(CCE和CCI)為核心,協同補齊了完整的應用開發、交付與運維流程,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雲上應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案。基於現有的微服務引擎CSE,華為雲研發了首款商用落地的Service Mesh服務——微服務引擎CSE-Mesher,幫助企業現有單體應用零改造快速平滑上雲並服務化,並已成功運用在華為手機——智慧助手的億級使用者場景中。

據華為官方資料,華為已經在全球多個開源社羣與開源專案中佔據絕對領先地位。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經在OpenStack社羣擁有2個TC席位,7個PTL(包含Nova,Neutron等核心專案),26個Core Members,程式碼貢獻在近兩個版本排名第二,Blueprint貢獻在近兩個版本排名第一;在CNCF,華為有一個TOC席位,一個K8S SC席位,5個Maintainer席位。截止到一個月前,華為累計Pull Requests (PRs)貢獻 2400+條,廠商貢獻排名第3。在Hadoop社羣,華為貢獻社羣排名第三。

同時,華為雲也在積極做回饋開源。目前,華為雲已經主導開源了ServiceComb,CarbonData,OpenSDS等專案。其中CarbonData是中國本土公司首個Apache頂級專案,有來自30多家公司110多個直接程式碼貢獻者參與。宋哲炫還表示,華為雲將於近期正式開源微服務網格技術Mesher。

宋哲炫表示,獲得使用者認可的開源專案才能真正形成良性發展。華為雲回饋開源一方面是基於對獲取社羣幫助的正常回報,同時也希望專案能夠成功,帶動華為雲的商業成功,是積極的商業選擇。

而在雷鋒網看來,越來越多的公有云廠商關注到了兩種雲論調併發聲,自主可控和開源之間的話題還遠未停止,其矛盾點在於如何界定應用開源技術和自主研發的邊界。

相關文章:

2018年一季度全球公有云廠商排名:AWS、微軟和谷歌列前三

印度公有云市場「下金蛋」 38%年增速讓AWS、Azure、Google為其掐架!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拿來主義」蓋不起高樓大廈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華為雲宋哲炫:開源不適合做公有云是偽命題,世界上只有一種基於開源技術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