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移動支付(圖源:新華網)
澳大利亞SBS新聞網6月24日題為《沒有錢包,沒有煩惱:澳大利亞商店採用中國的支付App》的文章稱,維姬・楊(音)支付她買的東西,沒用現金,也沒使用銀行 卡,而是用一個手機App。 這名留學生只是用智能手機掃了下悉尼這家超市的二維碼,幾秒鐘內交易就完成了。 這種做法在馮的家鄉北京非常普遍。 現在,她也能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商店這麼做了。
澳各地的超市和藥店及一些出租車公司都開始接受中國的移動支付,以期充分利用人數日益增多的赴澳中國遊客和留學生。 悉尼唐人街附近一家商店7個月前開始使用支付寶,該店經理瑪利亞娜・尤達斯說:“我們在澳有很多中國顧客,這種支付方式很好,吸引到更多顧客來店裡。 ”
支付寶澳洲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將服務擴展到海外,讓中國顧客可以用熟悉的方式付款。 但批評人士警告說,新支付方式並不能確保顧客在澳花費更多。 “對零售商、餐館或商店來說,這不一定意味著收入大幅度增加”,中澳企業諮詢公司UWai創始人西蒙・亨利說,“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這只是一種方便的支付 選擇。”
還有一種擔心是,這些App背後的(中國)科技巨頭公司能接觸到大量數據。 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珍妮・帕特森說,無論顧客在世界哪個地方,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中國)公司都能跟踪到他們的客戶,如今他們也將知道澳大利亞企業是如何經營的。 珍妮說,(中國的科技巨頭)與穀歌、亞馬遜或蘋果公司一樣,收集人們的大量數據,“他們把這些與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數據結合,就能全方位了解我們的購物習慣、政治信仰和 與其他人的互動”,“獲得的數據越多,就越能在選擇購買什麼和出售什麼等特定方向影響人們。我們不知道這些信息在中國會被如何利用……我們不了解規則,不知道 這些信息會被傳送給誰。”她建議有必要進行管理,以確保消費者權利得到保護。
但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他們準備承擔的風險。 留學生剋里斯・王說,這是當今數字經濟不可避免的現實,“就像臉書、優步及其他很多事物一樣,這是大數據時代,不是嗎?如果他們沒有此類個人信息,如何能 為你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