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脫髮、亞健康、焦慮,這些 90 後「必備」標籤,不知道你佔了 幾條?雖然高舉著 90 後養生少女的大旗,但還是忍不住要去作死,泡著枸杞熬著夜,滴了眼藥水死盯手機,在一邊作死一邊養生的道路上,你還要走多久?
1
小膳茶
青年養生有多少種可能?小膳茶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養生棒棒茶」是小膳茶的首款產品,是北京服裝學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團隊共同研製的,用來獻給廣大青年女性用戶,解決她們的生理調養問題。
設計師:廖少堂、胡一哲
指導老師:丁肇辰
設計癖:現在小膳茶的種類有哪些?
廖少堂:我們的首款產品叫「養生棒棒茶」,是個一分鐘內即可飲用的養生茶,分為薑母棒棒茶、酸棗人棒棒茶、 棗嫂棒棒茶、菊姐棒棒茶、山楂郎棒棒茶五種口味。現在市面上現有茶、膏、粉養生茶類產品, 食用複雜、溶解速度也慢,我們將茶品做出棒棒糖的形式,茶勺合一,攪拌後可以直接飲用。
設計癖:是什麼樣的一個契機讓你想到把中藥做成棒棒糖的形式的?
廖少堂:我們當時本來定的是膏狀以及粉狀類的產品,一方面由於找不到合適的生產廠商;另一方面,我們在嘗試沖泡膏狀/粉狀的養生產品時,發現每次都得找個需要攪拌的工具,特別麻煩。
設計癖:從策划到實物出來中間的過程有多久?有沒有失敗的時候?
廖少堂:我們是從 2017 年 11 月開始策劃的,中間歷經了 7 個月的時間。失敗是肯定有的,失敗是走向成功必須經過的路程,中間的方案已經改了 N 多次,特別是形態方面,從剛開始的奶茶類,到後來的膏狀類、粉狀類,再到後來的軟糖類,最後到固體類。固體類又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形態:心形、五角星、花形、橢圓形、方形、球形等,最後才選定了其中的兩種:球形及方形,棒棒糖的棍子同樣也是經歷了多次的蛻變,普通塑料棍的、勺狀的、紙質的、普通木棍的、竹籤的、環保高質量的竹籤。
設計癖:現在中藥棒棒糖有沒有批量生產?
廖少堂:由於未找到合適的廠商,我們暫時無法批量生產;另外,我們還需要對產品進行更加深入的迭代,例如整個包裝的拆開使用是否能夠更加方便?竹籤的長度、形狀是否可以更加有趣?以及竹籤是否可以重複利用等問題?至於產品的未來發展規劃,我們團隊也還在商討之中。
2
早早日曆
《早起日曆》以當下快節奏社會為背景,讓年輕用戶關注睡眠認識睡眠的一個科普性日曆,是一個能傳遞睡眠衛生、改善睡眠障礙、分享絕佳心情的日曆小程序。
通過睡眠衛生知識與日曆的結合將難以理解的睡眠醫學知識輕量化,將複雜枯燥的醫學知識內容變得簡潔易懂,大量可視化圖片作為輔助來減少讀者的閱讀壓力。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日曆中預設的日記模板來輕鬆記錄早起那刻的美好或夢境故事,把用戶的生活趣聞與奇幻夢境分享給親朋好友。
設計師:王曉涵
指導老師:丁肇辰
設計癖:早早日曆的設想是怎麼產生的?
王曉涵: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關注健康,很多人積極的開始加入養生的陣營,而很多人都沒有對一個良好的睡眠產生過多的關注,他們不知道有一個健康的睡眠習慣比吃保健品等方式對健康重要的多。我希望通過我的設計將那些繁瑣的睡眠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並且能更好的傳播給年輕人,從而使他們重視睡眠,改善睡眠,養成一個好的睡眠習慣。
設計癖:聽說你們為了做日曆調研了很長時間,調研了多久?做了哪些調研內容?
王曉涵:調研了大概三個月,主要調研各種睡眠醫學書籍,網站,產品等,以及當前健康類,睡眠類的小程序,app,書籍,日曆等。
設計癖:從策划到實物出品,中間遇到過哪些問題?
王曉涵:最開始一直在尋找比較好的承載方式,如何將睡眠小知識傳播的更好是主要的目標,在迭代的過程中,我試過採取書籍與插畫的表現形式,但是通過測試,並沒有達到易於傳播的效果。在後面的迭代中,最終採用了紙質日曆與小程序的方式,日曆每天都要撕掉舊的一篇去看新的一篇,這樣就可以每天收穫一條新的睡眠知識。小程序則更具有傳播性,可以分享,轉發,從而達到傳播的作用。
設計癖:與其他同類型產品相比,你覺得自己的設計最大的優勢在哪裡?
王曉涵:優勢在於它更專註於睡眠知識的傳播,以及它可以輕鬆記錄每一天的生活。
設計癖:目前早早日曆你覺得有哪些不足?
王曉涵:目前日曆小程序的背景還只是靜態的圖片,未來會加入動態圖形,並加入更多的互動。
3
歸田去之耕髪計
耕髪計是面對城市年輕人設計的,通過引導人們發現並正視自身脫髮困擾,來改變現代年輕人生「髪」生活方式的整合設計。
作品包括「脫髮等級測試」、「都市脫髮類型處方箋」、「脫髮關鍵詞自定義」、「養發零食」、「養發好物」五個方面,通過利用交互方式和流程設計針對90後脫髮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並融合了鄉村有機材料設計了年輕人喜愛的養發零食,改善年輕人面對「髪」困擾的狀況。
設計師:馬瑤
指導老師:肖璐然
設計癖:你這個主題作品下都包含哪些產品?
馬瑤:包含以「發現並正視脫髮問題」為主題的一系列設計產品,主要包含:脫髮等級測試交互H5,都市脫髮類型處方箋 6 種,脫髮關鍵詞自定義交互界面 1 個,養發零食 5 種,養發小物 1 種。
脫髮等級測試交互 H5:用戶可以通過回答 6 道選擇題來得出自己的脫髮等級,診斷書會根據每位用戶的選擇給出不同的診斷語。H5 已經正式上線,用戶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趣味脫髮診斷書。
都市脫髮類型處方箋:用戶可以根據上一步得到的診斷語在 6 種都市脫髮類型中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類型,處方箋的內容給出了不同脫髮類型的病因與改善建議,可以為用戶傳達正確的小知識,使用戶在大範圍內明確和了解自身脫髮情況。
脫髮關鍵詞自定義:根據以上兩個部分得到的結果,這部分的設計是促使用戶在認知與了解自身脫髮情況後,對自身的脫髮具體表現進行反思與自定義,用戶可以選擇頁面上的「脫髮關鍵詞」,後台會自動給出選擇的關鍵詞的對應「原因關鍵詞」,用戶可以現場列印與保存,用於作為日後指導改善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參考。
養發零食與養發小物:提取鄉村的天然食材製作了 5 種養發零食,每種零食都含有有利於頭髮生長與改善脫髮情況的營養元素,根據一周五天工作日的身體狀態與心情定製。與此同時還定製了天然蠶絲的好睡枕巾,有利於通過減少摩擦來改善物理脫髮。這部分的設計旨在為大部分用戶提供改善脫髮的趣味小方法。
設計癖:為什麼會想到把脫髮作為畢設主題?
馬瑤:首先是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個資深的「脫髮少女」,在畢設剛剛開始的階段其實還沒有確定要做這個主題,是因為當時有一個「要把我做畢設期間掉的頭髮記錄下來」的想法,於是每天都在記錄自己的脫髮量與頭頂的「地中海」。其次,當時的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在熱議脫髮這一話題,有關的段子和表情包也非常多,「設計使人脫髮」,「我變禿了也變強了」此類的話經常被學設計的同學拿來互相調侃,大家都覺得很符合自身情況又有意思。結合這兩個原因,以及在我的導師的鼓勵下,我才決定正式的把脫髮作為我畢設的主題。
設計癖:從有這個想法到最終設計用了多長時間?中間遇到過哪些問題?
馬瑤:整體設計大概用了不到 5 個月的時間完成,當然,現在的設計也不是完美的,如果有時間深入製作的話會更加完善。中間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如何把脫髮這個話題延展到生髮上。很多人都會問「你研究了挺多脫髮的,那我怎麼樣做就可以生髮呢?怎麼做就可以不脫髮呢」。面對這個問題,我只能誠實的回答,我不能直接通過我的畢設解決你的脫髮問題。因為脫髮本身就是生理與心理相結合的醫學問題,只有一個數字化視覺化的設計並不能真正的治療脫髮。但是,我的設計目的也並沒有立意在「治療脫髮/生髮」的問題上,我的設計目的是引導人們發現並正確認識自身的脫髮問題。很多人喜愛這個話題,但是對自身是否真的脫髮以及脫髮情況並沒有正確的認識,可能覺得自己用一用生髮液,用一用防脫洗髮水就可以了,但事實是,在不明確自身是什麼原因導致脫髮的時候,濫用防脫生髮產品是對頭皮健康的進一步損害。脫髮是一種疾病,但以醫學手段之外的趣味的設計方式來分解表達這一疾病,引導用戶認知,是我本次設計的真正的立意。
設計癖:你覺得自己的設計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馬瑤:最大亮點可能在於這次的流程設計。這次的設計分為4個不同但又相互連接的部分,是希望用戶通過認知自己的脫髮情況、了解相關脫髮知識、反思自己的脫髮問題與原因、最終在日常生活中行動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人的三種行為層—認知層、思考層、行動層為基礎,設計了這一套認知自身,獲取信息,反思自身,自發的開始行動的流程,所有設計的作品也是基於這4個流程而進行創作的。
設計癖:你有將產品進行商業化、量產的計劃嗎?
馬瑤:實物部分的養發零食與好睡蠶絲枕巾並不打算進行量產,因為並不想把畢設做成商業化的項目。並且,更希望能通過養發零食中使用的原料與營養元素給大家一種參考,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尋找到的食材和材料,與其把設計變成一個商品,不如傳達給大家的是一種理念,培養的是一種可以循環持續的生活方式。
4
動態生活(— 7 抖)
設計師:姜靚雯
指導老師:郭曉曄、李煌
設計癖:你作品中卡通人物的原型是什麼?
姜靚雯:原型是我自己,之前作品的主角就是我自己的形象,我是想通過動態圖形記錄生活,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斷有新的想法和靈感,而且也是受老師點撥,可以結合熱點話題或是有代表性的作品。所以我最終呈現的作品靈感來源很廣泛,電影音樂熱門話題,都會給我不同的啟發和創作靈感。
設計癖:你的作品想表達什麼主題?
姜靚雯:我的作品一開始就是想要記錄生活,想用我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態圖形。因為在這過程有不斷的改變和創新,作品內容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主題是「動態生活」一直沒改變。
設計癖:你的作品你最喜歡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分別是什麼?
姜靚雯:我最喜歡的就是 the Beatles 這一系列,再就是「廣場舞」,我覺得是把我內心的想法表現的最完整的一個。不足之處首先是創新吧,有時候還是會去模仿和參考前輩的,雖然我也是在努力的突破自己,但是在很多前輩眼裡也是初出茅廬的;其次就是我在技術上的欠缺,使得我的想法不能完美的表現出來。這些我都會繼續努力改正。
設計癖:你的老師認為你的作品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你覺得這點體現在哪裡?
姜靚雯:首先我這個畢設真沒往商業化的路走,就是在跟我的導師交流和談論中,不斷完善我的作品。可能是選擇結合的對象太具有符號性,所以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從而產生了商業價值。
設計癖:有想過進一步深化自己的主題嗎,還是想做其他主題?
姜靚雯:想過可以繼續做下去,可以表現其他事物,比如我會記錄出去看展旅行等生活,靈感都來自於生活,所以我想趁著假期多做一些自己的設計。
圖片來源:北京服裝設計學院
特別感謝:北京服裝學院丁肇辰教授
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關於YD:
設計癖一直關注中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並擁有眾多學生讀者,為使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設計師有更好的展示機會,設計癖自 2015 年起開展 Young Designer 大型專題報道,該項目搜集國內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頂尖院校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以圖文形式在設計癖多個平台展示,並進行評選,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多媒體及社會發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