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解決方案|消費眾測為什麼四年了仍不溫不火?

從零開始學運營,10年經驗運營總監親授,2天線下集訓+1年在線學習,做個有競爭力的運營人。 了解詳情

上一篇文章《 消費眾測為什麼四年了仍不溫不火? 》,對新消費眾測平台出現四年,卻仍不溫不火地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問題、分析了原因,本文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給出一些我能夠想的解決方案。

上文提到,消費眾測的核心商業價值在於導購,而想要維護平台的健康發展,則必須要在商家利益和平台對用戶的價值間取得平衡,也就是不能只為了提升購買轉化,過分 粉飾評測結果,破壞消費眾測平台的長期價值,這是接任何解決方案所必需遵守的基本原則。

回顧一下《 消費眾測為什麼四年了仍不溫不火? 》提到的問題和原因是什麼?

問題1:薅羊毛的用戶多、看內容的用戶少

原因:

  1. 用戶習慣的變化
  2. 評測文章缺乏公正性
  3. 評測文章內容質量差

問題2:無法獲取外部流量,流量往往依賴於內部輸出,缺乏自然流量獲取能力

原因:眾測平台提供的眾測商品不垂直

回顧完問題,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討論一下可能的解決方案:

問題一

怎樣解決【薅羊毛的用戶多,看內容的用戶少】的問題?

1. 用戶習慣的變化

視頻化、鼓勵站外曬單種草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說,用戶正愈發的喜歡視頻而非文字性的內容,在這裡我不去分析用戶習慣遷移的具體原因,相信這種變化已是大家的共識。

我們無力阻止這種變化,但卻可以想辦法適應這種變化。 既然短視頻形式的種草更容易讓用戶接受,那麼我們不妨也讓評測視頻化,或者視頻化後的內容也不一定非是評測,只要種草成功、產生轉化,為什麼一定是評測呢? !

可以對眾測平台做一些擴展,【折扣試用】模式通過利潤空間內的讓利吸引用戶購買,鼓勵用戶在第三方平台進行站外曬單,曬單形式既可以是對產品的評測、也可以突出 產品的某些特色和玩法,內容的形式也不僅限於長文形式,同樣可以是短視頻形式。

用戶可以將這些內容髮佈到站外平台——抖音、快手、微視等等任何第三方平台。 這些短視頻平台往往都有去中心化的特性——推薦機制往往能夠讓很多草根用戶有機會產生數十萬甚至數百萬曝光的的內容,眾測平台則通過用戶在站外曬單的效果 給予相應獎勵鼓勵用戶的這種站外曬單行為。 比如可以按照視頻播放、點贊、收藏量進行階梯式獎勵,獎勵內容可以是積分、返現(返還折扣試用購買產品所支付的費用)。

2. 評測文章缺乏公正性

這一問題的解決更多的需要從運營層面把控,這種傾向性往往是因為運營人員的審核標準造成了最終平台內容過分傾向梅花商家產品,其深層原因很可能是:

  1. 運營人員有購買轉化率這樣的績效考核指標,運營人員本能的認知很可能是多說優點少言不足的評測報告更容易提昇平台的購買轉化,在這一認知下,審核標準自然逐漸傾向 商家,讓評測報告逐漸失去公正性;
  2. 對於多數第消費眾測平台來說,獲取B端客源——願意參與消費眾測的商家並不容易,而商家的訴求往往是希望通過消費眾測平台獲得更多報告、產生更多的銷量 ,一旦評測報告提及產品缺點,商家因擔心影響產品銷量自然會向消費眾測平台施壓,考慮到B端客源的稀缺,運營人員在這種壓力之下往往也會將審核的天平向 商家一段傾斜。

針對第一點,我覺得消費眾測平台在指定運營人員的績效標準時,需要考慮到平台的持續健康發展,雖然購買轉化是消費眾測平台的終極商業目標,但卻不一定要把這作為運營 人員的績效指標,其績效考核指標可以改為內容閱讀量、文章討論活躍程度的等提現內容質量的因素。

針對第二點,雖說獲得B端客戶不易,但還是應當在早期對商家做好篩選,如果商家的商品有明顯問題,那麼明確告知這樣的產品即便上了消費眾測平台,平台能夠提供的價值 也僅限於提供用戶角度的的深入測試、幫助其發現產品問題和提供改進意見,而非為其樹立口碑、提升銷量,且一旦商家參與評測,平台將以中立的態度對待用戶發表的評測報告, 以確保平台的健康發展。 這樣一方面可以篩選掉一些沒有必要參與評測的劣質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平台產出內容的公正性。

3. 評測文章內容質量差

其根本原因是——對用戶而言,羊毛已到手,寫作動力不足。

那既然用戶沒有動力,就需要想辦法給評測用戶更多寫好文章的動力,我的解決方案是增加一種新的參與模式——【購買試用/體驗】模式(前文提到目前消費眾測 平台使用的模式主要有【免費試用】、【押金試用】和【折扣試用】三種模式)。 對用戶而言,參與評測從原來的“【申請評測】→ 【選中體驗】→ 【發表報告】”變成“【購買商品】→ 【自願體驗】→ 【發表報告】”。

前三種模式的主要作者群體更多的是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用戶(PGC模式),而【購買使用/體驗】模式則更更加接近於UGC模式,也就是更多的開發一般用戶的內容生產 能力。

【購買試用/體驗】可以與【折扣試用】做一下結合,這樣對內容生產用戶而言,利益點分散到報告產出前後兩端,好處是在眾測平台沒有羊毛可薅的前提下,一定 的折扣能夠提高用戶的參與熱情。 另外,消費眾測平台的商業價值也是導購促單,所以,只要折扣後仍有利潤空間,這本身也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導購和促單的方式。

既然【購買使用】+【折扣試用】只是在讓出部分利潤空間給用戶,那就意味著這種方式所能給到用戶的利益往往不大,那麼,怎樣激發出用戶的創作熱情讓其為 眾測平台生產內容呢?

我的想法是可以基於其產出內容的效果對其進行後續的激勵,這種激勵應當是基於用戶報告產生的效果的,比如:

  • 報告按閱讀、點贊數量因素等進行階梯式獎勵;
  • 報告產生實際購買轉化向其進行分成;

這樣,不但刺激了用戶的創作熱情,更能夠讓用戶主動傳播自己撰寫的報告,用戶在傳播自己報告的過程中也會間接曝光消費眾測平台。

問題二

怎樣解決【無法獲取外部流量,流量往往依賴於內部輸出,缺乏自然流量獲取能力】的問題?

流量進不了,那就把內容放出去。

上一篇文章分析過,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消費眾測平台一般品類繁雜,不夠垂直,用戶在有消費需求時,很難第一時間想到這類平台獲取購買決策信息。 然而,除了現有的幾個比較垂直的老牌平台——汽車之家、中關村在線、虎撲體育外,我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細分領域,而涉足這些已經成熟產品的細分領域也顯然不夠 明智。 所以,雖然我認為缺乏自然流量的原因是平台不夠垂直,但我並不打算通過垂直化來解決這一問題,而是通過下述兩種方式共同實現外部流量引入。

  • 方式一: 在解決“用戶習慣變化”問題時給出了鼓勵用戶站外曬單的方案,完全可以在鼓勵站外曬單的同事對用戶曬單內容做些小的要求,使用統一標準提現消費眾測平台品牌 ,增加產品曝光的同時也對消費眾測平台實現曝光。
  • 方式二: 可以在各大資訊內容平台——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等建立消費眾測平台的官方賬號,通過這些平台的的RSS訂閱、自動同步等功能將內容自動同步到這些第三方平台, 在外部對平台品牌的實現曝光。 和站外曬單的思路類似,這種做法一方面能夠通過評測文章曝光曝光商家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官方賬號名稱、圖片水印等標識性元素也可以對消費眾測平台進行曝光。

總結

不難發現,我的方案傾向於將內容向外輸出,然而這樣的方案也並不完美,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內容輸出到第三方平台後,因為這種購買轉化和很多內容平台的商業利益 存在衝突。 所以在沒有和它們建立合作的前提下,很難找到合適的路徑將流量直接倒流回來,無法明確評估這些輸出的內容最終形成了多少訂單。 這樣一來,消費眾測平台能夠提供給評測的商家的價值也從直接的銷量變成對產品和品牌的曝光了。

相關閱讀

4年了,消費眾測為什麼還是不溫不火?

 

本文由 @我是開水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解決方案|消費眾測為什麼四年了仍不溫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