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直播的風口確實吹過了,但它變成了一種剛需

產品經理就業班,12週特訓,測、練、實戰,22位導師全程帶班,200+名企內推,保障就業! 了解詳情

直播的風口雖然吹過去了,但直播這個行業卻是走過了炒作期和概念階段,進入了成熟期。

每個行業的發展路徑都是類似的, 野蠻生長—流量紅利—千播大戰—資源爭奪—優勝劣汰—市場監管—大局落定 ,直播也是如此。

不過,直播的風口雖然吹過去了,但直播這個行業卻是走過了炒作期和概念階段,進入了成熟期。

遊戲直播方面,虎牙已經IPO,鬥魚準備上市,遊戲直播行業的2+X格局落定。 泛娛樂直播方面,花椒、一直播、映客等也是動作不斷。 繼映客借殼上市未果後,又傳出其將於今年赴港IPO。 也有媒體報導:花椒直播或將於今年年底在香港IPO。

直播平台今年可以說是紮堆衝擊上市。 不過,在移動直播紅利消耗殆盡的時候,各家的戰略方向和運營思路都稍顯同質化。 短視頻風吹得正勁的時候,直播還會有哪些變量和突破點呢?

01

花椒直播最近推出了PC端產品“貓啵”,這個行為看起來有些復古。 不過,如果我們細想一下能看出來其中意味,以及為什麼是花椒率先對直播場景進行移動和PC的雙線覆蓋。

首先當然還是用戶需求出發。 當前移動直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平台都將目光放在移動端市場。 這也使行業的競爭陷入膠著,用戶的拉新和留存成本也水漲船高。

而實際上,PC端直播以網絡穩定、大屏觀看、沉寂體驗等特徵仍在吸引大量用戶,這一點在知名主播的定時直播上更為明顯。

相對於碎片化的移動直播,PC端直播更適合複雜的專業直播,對於遊戲競技、娛樂、教育等方面的內容,PC端更能吸引深度用戶群體,其粘性和活躍度也更高。 用戶的價值決定了,這PC端直播市場仍有商業化空間。

再者是不差錢不差資源的企業,才能繼續深耕直播多元佈局。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直播平台往往需要大量的帶寬成本、產品研發成本、營銷成本、主播簽約成本等,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平台很難拼殺到最後。

所以,我們看到,活得相對滋潤的直播平台背後,其實都有巨頭的身影。

騰訊除了投資鬥魚、虎牙外,旗下還擁有多個直播平台,比如:騰訊NOW直播和QQ空間直播。 阿里有優酷推出的“來瘋”,還有淘寶直播、天貓直播等與電商密切結合的直播產品。

花椒做到直播行業頭部之後,再順勢推出“貓啵”,在PC端同樣有強大的流量支撐。

第三方調研機構艾媒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4月,花椒以2430萬的月活佔據娛樂內容直播App龍頭位置。 另據2017年底的數據,花椒的打賞總流水超過50億元。

花椒移動端已具備的流量優勢,公會和主播資源,以及運營經驗,貓啵一出生起點就不錯。 貓啵上線首日,超過2200名主播在線開播,最高在線同時超過300名,觀看人數突破千萬,這個數據已經超過市面上其他PC端直播平台。

當然了,“貓啵”也有一些獨特設置,比如:貴族系統、守護系統、約戰系統等,這些都是為了適配PC端用戶深度互動體驗。

行業持續洗牌的階段,有平台特色、突出互動屬性、高頻入口導流的直播平台自然會更易贏得市場青睞。 而存量爭奪中,持久社交、增量遊戲、創意玩法為平台核心競爭力。

某種程度上來說,花椒和貓啵的打法有點類似頭條系短視頻的打法,優勢互補,同時又獨立運營,從不同場景滿足各種用戶群體對於直播的需求。

02

直播下半場的趨勢變化,對於移動和PC端來說其實都是受用的,具體而言:

  • 大眾需求: 單身潮下“求脫單”與“宅文化”的背離,催生出直播秀場與社交的興起。 隨著平台競爭的加劇、內容的推陳出新,滿足用戶“陪伴型”訴求的直播平台逐漸凸顯高頻及付費優勢。
  • 商業驅動: 富媒體興起、粉絲沉澱、資本加持。 商業化、組織化運作對直播不斷成熟是催化劑。
  • 馬太效應: 事實上,到2017年的時候,用戶對於直播的嚐新體驗已經淡化,競爭加劇,直播用戶的增長趨於平緩。 另一方面,資本向第一梯隊玩家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頭部企業會掙得70%甚至90%的資源和商業化空間。

在這樣的直播趨勢變化之中,主播和公會的話語權逐漸上升。 畢竟,直播仍屬於內容產業,平台比拼的就是主播原創內容質量。 直播的內容已經從UGC往PGC或者PUGC轉換,頭部主播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高。

而有大部分主播資源是在公會手上的。 對於已經成型的主播平台,如何繼續保持與公會的關係,並且持續吸引公會成為關鍵。

而對於貓啵這種剛起勢的PC端直播平台來講,扶持和紅利自然少不了,比如說:華星兄弟、迅夢、蘇豪等知名大家族公會,作為第一批入駐的公會,自然會 有先發優勢,也能占得PC直播的初期紅利。

03

近幾年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信息載體逐步由單一的文字、圖片和媒體文件,轉向網絡遊戲、直播、短視頻、流媒體和社交。 直播已經成為標配被納入各大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平台,足以證明其媒介必要性。

直播已然是泛娛樂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播平台的角色也日益多元。 除了是一種媒介以外,直播平台也開始成為造星平台。

因為全民直播門檻降低,社交動力被激活,直播創造性地給這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新的活法。 他們可以靠解說能力、歌唱實力等實現工作理想和生活理想相對平衡的發展。

直播的邊界正在拓寬, 以花椒為例:“花椒1218直播節”就是從線上到線下,從直播平台到上星級衛視,全方位聯動孵化明星級主播,同時拓展主播粉絲圈層。

另一個層面則是圍繞直播這個核心業務,往周邊內容形態延展,IP跨界。 比如:剛剛過去的花椒巔峰之戰春季賽,4個小時的直播比賽里,觀看人數超過320萬,累計打賞超過2100萬花椒幣。

此外,花椒全民競猜直播《料事如神》,還是粉絲經濟模式的《一起睡bar》、線下跨界做520快閃夜店等等,都可以看出花椒構建全場景內容消費矩陣的思路。 某種程度上,貓啵的推出是全場景覆蓋戰略的一個延續。

長遠來看,直播真正形成一個完善的產業鏈仍然任重道遠。 生產方式、傳播手段、 盈利模式等層面還需要不斷演進、優化與重構。

直播+多場景的應用是一個趨勢,只有跳脫出同質化競爭,才能建構起個性化品牌,從而進一步挖掘用戶增量,提升用戶忠誠度。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直播的風口確實吹過了,但它變成了一種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