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盤點中國四大名硯,洮河硯/端硯/歙硯/澄泥硯

古代人們沒有當今這麼便捷的通訊工具,想要互相通訊就只能以書信代替。 自然也就少不了筆墨,硯台也是必不可少的。 從自唐代起,端,歙硯,洮硯,澄泥硯和紅絲硯便特具聲名。 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硯是哪些嗎?接下來,小編就來帶你了解四大名硯。

四大名硯: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廣東肇慶市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山西新絳縣和河南新安縣的澄泥硯。

一、洮河硯

我國四大名硯之一。 簡稱“洮硯”。 產於甘肅南部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古稱洮州,因硯石產於洮河,故名“洮河硯”。 洮硯石呈碧綠色,晶瑩;石紋有的如海濤翻滾,有的如卷雲縹緲。 洮河石硯,宋代已有生產,明代洮硯雕刻工藝已十分精緻。

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硯辨》:“除端、歙二石外,惟(甘肅)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減端溪下岩 ,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洮硯質地細膩,有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色澤青監,舊稱“鴨頭綠”、“鸚 哥綠”等,優者有天然黑色水紋。 紅洮色為土紅,純淨甘潤,極為罕見。

洮硯石質堅潤,色澤雅麗,發墨快,能久保水分,蓄墨久而不干。 歷代書畫家、詩人題名稱讚者甚多。 洮河硯傳世品很少,故宮博物院珍藏有宋洮河“蓬萊山硯”,鐫刻精緻,氣勢壯觀;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宋抄手式硯”,端莊厚重。 1964年洮硯由甘肅省工藝美術廠恢復生產,創制很多新品種,深受各方歡迎。 現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1980年評為甘肅省優質產品。

二、端硯

端硯始於唐代,盛於宋。 端石出產於廣東省高要縣和肇慶市一帶,其顏色以紫色為主調(分為青紫-紅紫十多種),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綠色等。 其主要特點是石紋豐富,有青花紋(硯面上帶有青黑色花紋)、硃砂釘(如堅硬的紅色釘頭般的斑點)、五彩釘等。

另有形似動物眼睛的“石眼”。 端石的“石眼”為輝綠岩凝結物,也有石連蟲化石。 其中的“鴝鵒眼”形似八哥眼,圓暈中還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鑑別硯時,用手指敲打硯,聽其聲。 發出金屬聲的,表明石質堅硬、密度高;木聲表明石質溫和,密度低;若發出的聲音似瓦聲,則表明石質粗糙。 古人將端硯的特點概括為“溫潤如玉,扣之無聲,縮墨不腐”,這表明“無聲”的端硯為上品。

“無聲”的硯,並不是指敲打時聽不到聲音,而是發出的聲音溫和、細微。 值得注意的是,硯石發出的聲音也取決於硯的厚度。 歙硯出產於江西省婺源縣與安徽省歙縣交界的龍尾山一帶(羅紋山)。 歙硯始採於唐代開元年間(713年—741年),於南唐時期興盛起來,南唐李後主曾派專門的硯務官製作官硯。 歙硯還一度得到歐陽修、蘇東坡等人的推崇。

三、歙硯

歙石為中國古代四大著名硯石之一,以發源於今安徽南部的古“歙州”而得名。 歙硯指用古歙州的歙石為材料所生產的石硯,有狹義和廣義之說。 狹義的歙硯指“龍尾硯”,特別是在古代,歙硯即龍尾硯,龍尾硯亦即歙硯。 甚至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人們仍持見解。

如章鴻釗《石雅》(1927年版本)稱:“歙硯,以安徽婺源龍尾石最有名。”但近代婺源泉縣已屬江西省的轄地,無疑龍尾石婺源泉亦屬該省 所擁有。 廣義的歙硯除以龍尾石為材料進行製作外,尚用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等地的硯材料進行加工和製作,現今安徽省生產的歙硯大體屬此。 南宋趙構《翰墨志》記述浙江吳興的青石圓硯時稱:“今苕(“吳興”的別稱)間不聞有此石硯,豈昔以為珍,今或不然?或好事者發之。 抑端璞、徽硯既用,則此石為世所略。”

“徽硯”亦有狹義的和廣義的之說:狹義的徽硯指上述的“歙硯”。 廣義的徽硯指用安徵全省的硯石材料所生產的石硯,除包括上述廣義的歙硯外,尚包括宿縣的宿石硯和樂石硯、靈璧的磬山石硯、宣 城的宣城石硯、壽縣的紫金石硯等。

四、澄泥硯

澄泥硯以沉澱千年黃河漬泥為原料,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 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為貢品。 武則天、蘇東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鍾,並著文記之;乾隆皇帝讚譽:撫如石,呵生津。

其功效可與石硯媲美,此硯中一絕。 澄泥硯以“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乘顏色,尤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華夏澄泥硯不施彩釉,採用科學 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藥物熏蒸,特殊的爐火燒煉,使之自然窯變,同窯之中的澄泥硯幻變神奇、色彩各異、無不巧奪天工。

不但保持了史書記載的名貴顏色,而且燒製出古硯從未有過的花石紋,其紋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嘆為觀止。 經專家評鑑確認,完全具備古硯“澤若美玉、擊若鐘磬、易發墨、不傷筆、冬不凍、夏不枯、寫字做畫蟲不蛀等特點。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盤點中國四大名硯,洮河硯/端硯/歙硯/澄泥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