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馬化騰、馬雲不約而同談的什麼科學

編者按:

5月26日,馬化騰在深圳,馬雲在杭州,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企業的領頭人,從不同的歷史維度,以及前瞻未來的戰略高度,不約而同地在公開演講中談論科學、談論科學家。

馬化騰說,我是真心喜歡科學的。從小理想就是科學家。

馬雲說,小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當老師,是因為不想當,沒有想過當科學家,是因為不敢當科學家,想都不敢去想。

馬化騰說,像我們所處的互聯網行業,雖然現在講「新四大發明」,講移動支付在全球領先,但實際上這還都只是科技應用,回歸到基礎科學研究來說,整個中國其實基礎還是非常薄弱。

馬雲說,未來三十年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時代,越是在快速發展的應用時代,越是要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

馬化騰說,過去,大家更關注實用主義,但是這(中興事件)之後,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

馬雲說,中國有強大的市場,更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項目。而企業的利潤未來一定來自於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規模。

馬化騰說,我記得饒毅教授給我提建議,國家很多大學對基礎學科的人才需求很大,但由於很多大學經費是有限制的,所以說業內這些企業,包括很多基金會,能不能重點針對一些基礎學科的科學家,吸引他們回國,來到各個大學,資助他們去做基礎研究?這個思路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馬雲說,我們科學界和企業界,特別是科學界,我覺得我們要彌補的是未來的空白,而不是昨天的空白,也不是今天的空白,不是美國有,俄羅斯有,我們就必須有,而是因為未來需要,我們才去研發和探索,因為世界已經到了新的賽道上面,我們有機會換道超車。

以下為馬化騰和馬雲演講實錄,題目為編者所擬,文字略有修訂。

「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

5月26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做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這是我兩年內第三次參加「未來論壇」的活動,第一次參加時,我還是旁觀者見證,當時我還沒有成為捐贈人。

第二屆我很榮幸成為捐贈人之一,全程參與了整個頒獎的過程,非常正式,還要打領帶、念詩等等,像我這樣的廣東普通話去朗誦確實是為難我了,當時還練了好久。

後來,我們說這個大獎非常成功,業內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是不是能請獲獎的這些科學家在其他城市走一走?跟當地的年輕人交流?當時,我在未來論壇的群裡面第一時間舉手報名,我說那來深圳吧,這個地方更加需要。

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環境,就像剛才王強書記(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講的,深圳的國際PCT專利在全國的佔比接近一半,南山又佔到了深圳的一半,甚至最高峰時達到全國的25%,一個區在整個國家的專利申請中能達到1/4強,我覺得這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大區。雖然剛才王強書記說,南山的GDP從區裡面比,是全國第三,但從密度來說算第一。 我想今天我們來到南山舉辦這個活動,也非常有意義。

剛才我們在會議室交流的時候,也提到中國的科學、科技有一個特點,「北方以基礎學科為主,但南方以科技應用較強」。的確是這樣,像我們所處的互聯網行業,雖然現在講「新四大發明」,講移動支付在全球領先,但實際上這還都只是科技應用,回歸到基礎科學研究來說,整個中國其實基礎還是非常薄弱。

尤其是最近的中興事件,更加讓大家清醒地意識到:移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晶元和操作系統,競爭起來的話,你的實力也不夠。今天中興事件正在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現在這個時候,大家要更加關注基礎學科的研究。

過去,大家更關注實用主義,但是這之後,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未來科學大獎和(未來)論壇應該說恰逢其時,非常有前瞻性。兩年前可能沒有想到有今天這樣的情況,但是今天大家感觸良多。

我覺得,要發展基礎科學研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政府、產學研等幾方面都要通力合作。大家往往看到做基礎研究不賺錢,遙遙無期,投入很大,做應用能更加簡單一點。很多人也對像騰訊等企業提出要求,說你們作為市值比較大的科技企業應該做些什麼?很多人給我們提建議。我最近也在思考,很多人說你們能不能從晶元到操作系統,或者從人工智慧到量子計算多做點事情?

過去我們覺得這個產業鏈離我們很遠,做軟體、做服務離晶元好像遠了一點。但實際上我們做了很多數據中心,包括雲,我們對很多伺服器端,甚至包括晶元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倒逼晶元設計行業針對我們的服務和需求做設計,特別是我們的應用服務是海量的,用戶規模特別大——這是我們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

如果我們還能介入支持一些晶元的研發,可能更好。但是這一點坦率來說,我們未必擅長,可能還要藉助產業鏈的其他力量,去做這個事情。

另外一方面,我記得饒毅教授給我提建議,國家很多大學對基礎學科的人才需求很大,但由於很多大學經費是有限制的,所以說業內這些企業,包括很多基金會,能不能重點針對一些基礎學科的科學家,吸引他們回國,來到各個大學,資助他們去做基礎研究?這個思路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也有人建議,我們受制於晶元和操作系統。為什麼被操作系統受制?在於它的很多應用與系統是不兼容的,比如說在手機端,微軟在手機端的操作系統份額幾乎降到1%以下,因為很多應用不支持它,它的份額不大。像微信以前還有手機端Windows版本,現在份額太小了不開發了,越不開發手機應用運行,Windows版本就更沒有人買了,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應用開發商,包括我們在應用里做的小程序,如果有可能在國產晶元上能直接支持到更多服務,一次開發,在整個國產晶元上能夠運行,包括國產操作系統上也能夠運行,我覺得可以有機會用OTT方式解決很多問題,這也是業界可能對騰訊的期待。這個事情還非常有前瞻性,難度不小,而且有可能永遠做備胎,永遠不可能被用,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是我覺得現在做備胎是有價值的,沒有備胎會永遠被人掐住喉嚨,這是一個思考。

我記得華為任正非在內部也在講,他們研發海思晶元,就是說你們可能永遠是做備胎的,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今天這個格局可能大家更加理解。所以我想說整個業界,所有在座的朋友都要更加關注基礎學科,當然不僅是信息科技了,包括生物、物理、材料學,還有生命科學,都是我們的基礎學科,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更加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這裡面大家可以聯動起來,共同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今天的主角是在座的科學家。我特別感動,雖然是春天,但是春天腳步太快了,今天已經感覺夏天了,三十幾度,我感覺大家對科學的熱情更加火熱,再次感謝大家來到現場,謝謝大家!

「今天是企業家和科學家最有作為的年代,科學家和企業家必須完美結合」

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的開幕式上做演講。

1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杭州,我的家鄉。1999年第一屆科協年會在杭州召開,阿里巴巴也是1999年在杭州誕生,感恩。也特別感慨科技力量發展的迅猛,沒有科技、沒有技術就不可能有阿里巴巴。

我自己也這麼覺得,阿里巴巴充分享受了科技發展紅利。今天大會邀請一個在科技邊緣享受紅利,同時對科學家充滿敬仰的一個做企業的人來講,我對大會的邀請充滿著感恩。

2

小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當老師,是因為不想當,沒有想過當科學家,是因為不敢當科學家,想都不敢去想。

今天我們有越來越多(令人)無比敬仰的科學家,但是科學家和企業家非常相像,在中國這是在過去一百年形成的兩個具有社會極大影響力的群體,士農工商,商總排在最後,但科學家更慘,連排都排不進去。

古代的科學家都是隱藏在巫醫、風水師和道士裡面,從這一點來講,企業家和科學家很相像,同病相憐。

很多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見,我想這也是很長時間企業家和科學家們不被理解的重大因素,因為我們相信相信。

過去一百年,正因為企業家和科學家兩個群體的崛起,在社會各方面,在社會的進步方面出現了超乎尋常的進展和發展。

3

每次大的技術革命都需要五十年時間,前二十年是技術革命,後三十年是應用革命,互聯網技術一樣。

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多麼成功,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企業多麼成功,未來三十年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時代,越是在快速發展的應用時代,越是要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創新是逼出來的,不是資金和任務能夠堆出來或者分配出來,資金和任務絕不可能堆出創新和科研成果。

我剛從以色列回來,以色列沒有國內市場,也沒有自然資源,但被逼出了獨特的科學技術,搞出了研究。中國有強大的市場,更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項目。而企業的利潤未來一定來自於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規模。

今天大家都在談智能世界,智能世界主要有三個基礎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互聯網我們認為是生產關係,大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大數據不是數據大,是計算大,是計算強,大計算加上雲技術才是真正的未來。

我們對互聯網、對大數據、對雲計算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快餐式的、淺層次的概念炒作和純商業應用。

過去我們把人類當成了機器,未來我們將會把機器當作人類來使用,未來不是萬物像人,而是要讓萬物像人一樣學習、去思考,未來機器必須去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去了解人類不能了解的問題,人類對自己要充滿信心,現在大家都擔心機器可能會控制人類,我認為機器永遠不可能控制人類,也不可能戰勝人類,因為機器只有Chip,而人類有Heart,機器只能快速計算,但人類有真愛。

未來十到二十年以內,有三大核心技術,整個社會將會因為這三大技術面臨巨大的挑戰。第一機器智能,第二IoT(物聯網),第三區塊鏈。

機器智能,我們一定要相信,人類是有智慧的,動物是有本能的,機器是有智能的,我認為「人工智慧」,人類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們人類對自己的大腦了解還不到15%,我們何能讓機器像我們一樣去思考。

IoT時代也根本還沒有到來,今天的IoT僅僅是很多賣硬體或者賣軟體的人,找個理由賣得更好而已。

我認為整個區塊鏈技術也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區塊鏈不是泡沫,但是今天的比特幣可能是泡沫,區塊鏈不是金礦,區塊鏈是打開數字金融的一個金礦的巨大的工具和應用,是一個數據時代,隱私和安全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想今天的區塊鏈概念,我前段時間在公司的集體婚禮上面在講,我們公司有工程師自己在徵婚廣告上說自己是一個工程師,結果長達四五個月,沒有人打開他的簡歷,但是他把介紹改成「區塊鏈」(工程師)以後,有381個人給他寫愛情信。

所以面對區塊鏈,面對機器智能,面對IoT,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認識,特別由於IoT對製造業的衝擊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電子商務對於零售的衝擊,很多零售行業沒有做好準備,而IoT,我們呼喚著人工智慧,我們呼喚著IoT,我們呼喚著區塊鏈將對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4

現在我們正在研究AI,未來是AI將為我們研究。

科學家要擁抱互聯網。過去我們創新要靠資源,未來我們創新要靠數據。

過去兩百年科技讓人類學會探索外部世界,我們相信未來兩百年,人類將探索內心世界,我認為過去兩百年誕生了無數聰明的人,但兩百年以前人類靠智慧生存,未來兩百年也是人類將會以智慧生存。

所以我自己覺得,智慧和知識,聰明的差異,聰明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智慧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人類只有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人類只有加強對自己的研究,對自己的了解,我們知道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所以人類其實真正了解自己還不是太多,未來的人可能要活到150歲,未來的人一天可能只工作三個小時,未來的人一輩子肯定要去三百個城市。

所以過去的兩百年以製造業帶動就業,未來兩百年製造業將不帶動就業,未來兩百年,服務業將會帶來巨大的就業。

5

今天是科學家和企業家最好的時代,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變革機遇,中國對全世界的擔當,決定了今天是企業家和科學家最有作為的年代,科學家和企業家必須完美結合。

過去科學家和企業家互相看不起,科學家覺得我們商人臭銅氣,我們也覺得科學家清高自大。

其實企業家是社會經濟學中的科學家,科學家是研究領域裡面的企業家,科學家沒有企業家是市場經濟中的瞎子,企業家沒有科學家是瘸子。

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共同點是因為相信而看見,只有創新的精神,只有敢於擔當,才誕生了企業家和科學家。

都是社會把資源交給我們去運用好,去利用好,我們要學會,並習慣被懷疑、被質疑,科學家和企業家都相信未來,我們努力讓未來變成現實。

科學家是懂得如何正確的做事,企業家是如何高效有結果的做事,科學家要有企業家的敏銳,而企業家必須有科學家的嚴謹。

如果過去一百年中國誕生了兩個了不起的群體,那麼未來一百年這兩個了不起的群體只有完美的結合,才能讓世界、讓中國、讓我們後代更加持久的繁榮。

6

在新時代,科技更需要新的生產關係去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上世紀研發兩彈一星是先進的生產關係,上世紀主要的優秀的人才並不多,集中在大專院校,集中在科研院所,所以集中資金、集中人才是最好的發展方法。但是今天創新的主戰場已不是在大專院校,不是在科研院所,而是在企業內部。

舊的生產關係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舊的生產關係往往會出現研而不發,發而不用,用而不靈。

目前企業還是跟著院校走,未來的院校必須跟著企業走,跟著市場走,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因為只有在競爭的第一線,只有在強大的壓力下,才有可能誕生最先進的技術。企業與科研院所雙劍合璧,就是產學研用一體的新生產關係。

現在大家都講馬斯克很了不起,我認為他最了不起的是用好了科學家,把科學家的觀點說成了自己的觀點。

7

我們科學界和企業界,特別是科學界,我覺得我們要彌補的是未來的空白,而不是昨天的空白,也不是今天的空白,不是美國有,俄羅斯有,我們就必須有,而是因為未來需要,我們才去研發和探索,因為世界已經到了新的賽道上面,我們有機會換道超車。

今天很多東西,美國也沒有,歐洲也沒有,俄羅斯也沒有,我們是有機會做出我們自己有的東西。

所以研究也不僅僅因為有興趣,研究必須要有價值,當年在美國的很多研究院所提出研究 for fun、研究 for profit,今天不是研究for fun,我們不是research for fun,也不是research for profit,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s with profit and fun。我們必須解決問題,同時又有快樂,又有價值和利潤,只有這樣的研究才能持久的發展。人類沒有未來的專家,我們對未來只是探索,我們要相信自己,所有的專家都是昨天的,不學習,誰也成不了專家,誰也當不了學者。只有我們相信自己,相信人類,相信孩子們,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的孩子們能做到,真正的科技能夠做到。

謝謝,祝願大會順利成功。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馬化騰、馬雲不約而同談的什麼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