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鼷鹿:長獠牙的兔子」
鹿頭上長角,食肉動物有犬牙,這是大多數人主觀上對這兩類動物的印象。很遺憾,這樣的印象流真心是錯的。且不說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裂齒(上頜最後一顆前臼齒和下頜第一顆臼齒的統稱),就是鹿類動物中,也有不少頭上無角,犬牙卻異常發達的成員,小鼷鹿就是其中之一。
小鼷(xi一聲)鹿屬於偶蹄目鼷鹿科,體長43—50厘米;體重2.5—4.5公斤,和兔子差不多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類動物,與梅花鹿,馬鹿等大中型親戚頭上(雄性)都長著漂亮的分叉角不同,小鼷鹿無論雌性還是雄性,頭頂上都是光禿禿的,嘴巴里反倒露出兩顆長而彎曲的犬牙,其中雄性的犬齒尤為發達,已經長成了獠牙狀,是鹿類中出現時間較早的種群,對研究反芻類動物的起源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小鼷鹿除腹部為黃白色外,其餘部位的毛色以紅褐色為主,喉嚨下方的三條白帶在下頜處形成類似英文字母T的形狀;主要棲息于越南、泰國、緬甸、大巽他群島等印度支那地區,中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分布,熱帶常綠森綠是它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低處的枝葉和水果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還可以像人類一樣蹲坐在地上休息。
鱷蜥:擁有爬行動物中最小的大腦
鱷蜥是我國廣西大瑤山地區的獨有物種,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種身體上兼具了鱷魚和蜥蜴雙重特徵的動物,它們的腦袋和軀幹很像蜥蜴,布滿粗大的黑色橫紋和棱嵴狀鱗片的扁平尾巴,又和鱷魚有幾分相似,故而得名。
雖然鱷蜥在形象上比較接近蜥蜴和鱷魚的結合體,但它們卻是實實在在的蜥蜴家族的成員,屬於蜥蜴目下出現時間較早的鱷蜥科,早在大約兩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就已經嶄露頭角,由於較為古老的緣故,它們的大腦只有花生米大小,是所有爬行動物里最小的。
鱷蜥體長大約5厘米,但尾巴卻有20厘米;頭頂中央有一個乳白色小點,被稱為頂眼,用來感知光線;背部呈橄欖棕色,上面有6—7條顏色較深的橫斑紋;體側棕紅的皮膚上鑲嵌著黑色條紋,淡黃色的肚皮上長有黑色短紋;喜歡呆在向陽的水塘邊的岩石或樹枝上,以昆蟲、小魚、蚯蚓、蝌蚪等小動物為食;平時走路一步三搖,極其緩慢,但遇到突發情況會迅速逃跑。
熊狸:尾巴也能抓東西
熊狸體長61—97厘米,體重9—2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靈貓科動物,身披長而雜亂的黑灰色毛髮,看起來像小熊一樣,中國最南端、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和不丹的東部,以及印尼和菲律賓的島嶼上都有它們的蹤跡,主要棲息於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乾旱森林和草原的交錯地帶,以各種果子和小型動物為食,榕樹果是其中的最愛;單獨生活,通常在夜晚和晨昏覓食,平時在樹上休息。
熊狸最特別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它們的尾巴,另一個是雌性的生殖器。熊狸的尾巴毛髮蓬鬆,長度在50—84厘米不等,這條幾乎和身體等長的尾巴具有纏繞的能力,能夠帶起物品,起到類似人手的作用;雌性則長有陰蒂骨,使得它們看上去和雄性擁有一樣的生殖器官,這點和斑鬣狗一樣。
由於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盜獵者的捕殺,中國境內的熊狸數量已經急劇減少,目前屬於極度瀕危的物種。
鵝喉羚:喉部像大鵝的羚羊
顧名思義,鵝喉羚是一種長有像大鵝一樣喉部的羚羊。成年鵝喉羚體長88—109厘米,體重29—42公斤,是中等體型的羚羊,也是羚羊屬中唯一只有雄性長角的種類。
鵝喉羚背部毛髮為褐色,臀部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脖頸前端的瘤狀物,讓它們的脖子看起來和大鵝的脖子很像;一些亞種的面部有較深的紋路;中國北部和西北、蒙古、巴基斯坦、阿拉伯地區的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是它們生存的家園,平日里以不超過12頭的小群體生活,主食雜草和喬木類植物,在冬季則會組成30頭左右的大群活動。
鵝喉羚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狩獵動物(指由於數量眾多,允許合法狩獵的動物),但是由於無節制的獵殺和棲息地破壞等問題,現在已成瀕危物種,甚至在局部地區絕跡。
斑鱉:全球僅剩4隻
斑鱉(bie一聲)體長2米,體重有上百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鱉,因全身長滿斑點狀花紋而得名。背甲扁平光滑,以橄欖綠或黑綠色為主;體態接近圓形;曾經分布在太湖和紅河流域。
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水質污染,食物減少,以及肆意捕殺等問題,斑鱉如今全球僅剩下4隻,只有1隻是雌性,在瀕危物種名錄中屬於極危物種。
與近親龜類動物不同,鱉類只生存於淡水中。斑鱉靠水波來感知周圍的環境,以魚蝦為食;有極強的領地意識,除交配期外幾乎不允許任何同類進入自己的領地;天氣太冷或太熱的時候都會躲進泥沙里睡覺,以此來保存體內的能量;通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交配,交配後的雌性會將卵鏟在岸邊的沙坑裡。
大鴇:兩性差距最大的鳥
大鴇(bao三聲)是世界上雌雄體型差距最大的鳥,雄性身高1米左右,體長75—105厘米,體重可達20—30公斤,兩翼展開超過2米;相比之下,雌性身高則不足半米,體重不到10公斤。如此懸殊的體型差距,讓人們在很長時間內把它們當成了兩種不同的鳥,以至於民間有了大鴇只有雌性,必須跟其他鳥類交配才能繁育後代的說法,大鴇也因此背上了淫蕩的名聲。
當然,這只是個謠傳。現實中的雌性大鴇對於異性卻異常挑剔,在交配前會仔細檢查另一半的泄殖腔內是否有寄生蟲,從而確定對方的健康狀況。所以,為了讓心儀的姑娘接受自己,雄性大鴇會故意吃一些毒物,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殺死體內的寄生蟲。
大鴇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很廣,歐洲南部、北非、中東、阿富汗地區,以及中國的新疆、內蒙、東北、華北、黃河中下游地區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棲息於開闊的荒漠草原地帶;身材酷似鴕鳥,是體型最大的會飛的鳥類之一;長有兩條粗壯有力的腿,擅長奔跑;頭頸部羽毛淺灰,胸部、背部到尾巴、身體兩側的上半部分為淡棕色,上面布滿黑色的寬條橫紋,看起來像虎皮,是極好的保護色,身體其餘部位呈灰白色,腹部正下方有一束黑羽;雄性長有鬍鬚;夏季在中國北方的荒漠草原上求偶繁殖;秋冬季節南下越冬;各種小蟲及植物的葉子都是它們的主食。
雖然分布廣泛,但大鴇總體的數量卻很稀少,目前國內已經不足1000隻,已經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作者: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