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研發投入削減但銷售成本猛增,AI缺位的聯想依然走在老路上

劃重點:

-17/18年財報透露中聯想毛利進一步下滑,同時存貨激增35%,現金流相應減少。與此同時銷售成本增長,營收的提振依然維持銷售導向;

-從具體業務來看,移動業務下跌7%,楊元慶表示:“希望它儘快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能夠盈利。”移動業務的慘淡也打破了聯想的三步戰略規劃;

-聯想研發投入連續第三年下滑,同時儘管聯想對外表示AI轉型,但財報中AI元素少之又少。

搜狐科技/呂林軒

“整個財年來看,我們的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較前一年提升了5.4%,時隔2年之後重新回到增長通道。可以說,我們不僅在堅定前行,而且開始攀登新的高度!”

在聯想17/18財年年報釋出之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內部信中寫到。財報中也指出“轉型的成效推動集團全年收入回覆增長和達致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粗略的總體資料並不能更具體地說明聯想是否正走在預定好的軌跡上,或者又是否正如楊元慶所說,“聯想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

毛利下降,但存貨激增35%

從財報的綜合損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單看營收和毛利,17/18財年的確要優於去年同期,但由於銷售成本的上升,實際上的毛利率出現了下降,加上經營費用的增加,導致了利潤的下滑。

而就經營費用來看,聯想17/18年減少了行政和研發費用,經營費用內的主要增長點依然來自銷售及分銷。就聯想而言,在這一年同樣選擇了以銷售為主要導向,通過銷售環節來拉動。

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在於,聯想集團17/18年的存貨約37.92億美元,相較去年27.94億美元激增35%。

此外17/18年集團的銀行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共為 19.32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9.51億美元,也證明了聯想集團發展中存在現金流減少的情況。

存貨大幅增加這一資料從財報分析來講,客觀反映的是產品庫存存在積壓的情況。同期聯想集團的整體營收規模增幅為23.15億美元,增速5%,毛利1.66億美元,增速3%。兩相對比,聯想在2017/18財年的增長頗為粗放,這也可以從銳增的銷售成本看出。

如果從具體的業務部門來看,營收的主要增長依然來自於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集團,單看產業型別來看,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的利潤率相對較低的部分,也直接推動了聯想整體業務營收做大,這也是聯想一直在謀求業務轉型的原因,然而始終未見成效。

移動業務潰敗,聯想“三波戰略”未能成行

如何轉型?聯想一度將重心壓在移動業務上,但很長一段時間,移動業務一直是聯想不願太多提及的心病。

在財報中,移動業務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就主要業務集團資料來看,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收入年比上升8%,佔集團71%;資料中心業務年比上升8%,佔集團10%;而移動業務收入為72.41億美元,年比年下跌6%,佔集團整體收入16%,而去年這一佔比為18%。

聯想集團各業務線對比(單位:億美元)製圖:搜狐科技

自然,備受聯想集團期待的移動業務成為了整個集團的最大拖累。就虧損情況而言,移動業務虧損4.63億美元,相較去年有所收窄,但這也是移動業務主動收縮之後的情況。財報中就指出:“移動業務面對極度劇烈的競爭,本集團因此重整其策略,繼續加強拉丁美洲及北美市場,以及減少開支,從而達到大幅減少未來虧損的目標。”楊元慶在採訪時迴應手機業務時也提及海外市場主動退出了70、80個國家。

實際上聯想移動多年依靠美洲,尤其是拉美並不是一件新鮮事。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2017年聯想移動業務(包含摩托羅拉)在2017年的全球手機市場中排名第七,出貨量4970萬臺,相對去年同期下滑了2%,地區而言,聯想在拉丁美洲佔據16%的市場份額,在北美和歐洲依然各佔據5%和4%的份額。今年moto的新品首發就定在巴西,而回到國內時,moto新品甚至只是悄然上線。

(2017年全球手機市場排名,圖源Counterpoint)

移動業務的國內成本正被不斷壓縮,但集團依然希望中國區能夠有更不一樣的變化。在聯想誓師大會上,時任MBG中國區總裁喬健提出了“雙十戰略”——“銷量翻10倍, 重回前10”,儘管20天后,她就轉任全球首席市場官和市場營銷高階副總裁,不再負責中國區的移動業務。這也幾乎意味著,2017年喬健空降之後組建的聯想移動高管團隊,幾乎完全“解體”。

迴歸的常程調整了聯想手機的產品策略,從上半年的產品釋出來看,集中千元機開展火力,突破市場份額成為聯想移動業務找到的突破口。儘管模組化手機始終沒有作廢,但兩年下來銷量慘淡,研發也轉入極為尷尬的境地。3月初摩托羅拉的大規模裁員被視作是手機研發調整的關鍵。

然而移動業務依然是聯想不可放棄的一部分,一旦失去手機業務,聯想的公司定位就會進一步迴歸到傳統制造,這對於聯想而言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楊元慶表示:“希望移動業務儘快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能夠盈利。”

“我們過去移動業務做得不是太好,但是我覺得還遠遠沒有到要放棄的時候,並且在我們的整個戰略裡邊,意義重大。計算、通訊,一個都不能少”,楊元慶說,“現在想找一個和智慧手機規模相匹配的市場,是不容易的,智慧手機哪怕只有一個點的市場份額,都很大。更何況,我們還有很多優勢市場,比如說拉丁美洲,我們有接近20%額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因此,手機業務恰恰依然還是聯想集團戰略的重點。”

此前在2016年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就提出了清晰明確的三波戰略:第一波是聯想目前的核心業務,在PC領域進行持續創新;第二波是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未來要打造成新的增長引擎;第三波是發力“裝置+雲”,打造下一代智慧裝置和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戰略沿用至今,具體到聯想移動業務,移動業務應該成為聯想集團新的增長點,在集團中的營收佔比要不斷提升。這成為聯想能夠突破嚴重依賴PC支撐營收的直接設想。

然而從17/18年財報來看,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的營收佔比不降反增,移動業務的營收卻出現大量下滑,這成為聯想三波戰略節奏打亂,或者未能執行的關鍵。

押注AI開啟局面?研發卻未能跟進

值得注意的是,這很可能是聯想最後一份單獨清晰梳理移動業務情況的年報。5月8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通過內部信,宣佈了一項新的組織架構調整:聯想原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合併,整合成立新的智慧裝置業務集團(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 IDG)。

這一調整有著充分的理由,那就是整合PCSD聚焦的PC、智慧硬體和MBG的手機業務,以應對聯想所認定的未來發展方向——智慧物聯網。財報中的展望中這麼描述集團規劃:“本集團致力透過投資於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和虛擬實境/增強實境, 藉此在「裝置+雲服務」和「基礎設施+雲服務」中建立創新能力,抓緊智慧物聯網時代的增長機會。”

這被視作聯想未來業務發展的全新通道,此前楊元慶在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指出,未來聯想會有圍繞人工智慧的三大業務框架,即終端裝置、資料中心、行業智慧。這一戰略相較以前聯想傳統的PC廠商的形象有了巨大的縱深拓展。

同時更具大規模提及AI戰略的是聯想2017 TechWorld大會,“讓世界充滿AI”的主題充分向外界顯示了當時聯想AI轉型的決心。

然而17/18財年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為12.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1.42億元),佔集團營業額收入的2.8%,而16/17財年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投入為為13.62億美元,15/16財年研發費用投入為14.91億美元,這意味著在提出AI戰略之後,聯想的研發投入依然連續低三年走低。

而同期,在2017年華為和中興研發費用支出分別為人民幣897億元和129.6億元,佔各自總收入的14.9%和11.9%,兩者的投入費用和佔營收的比例都遠高於聯想。

如何花錢永遠比如何提戰略更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發展脈絡。在聯想財報中,AI元素幾乎匱乏,人工智慧字樣只出現了8次,一次是PCSD新零售店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零售及服務效率,4次出現在聯想創投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3次出現在展望當中。

目前聯想集團的市值尚不足500億港元,而今年即將IPO的小米估值一度被傳在6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10個聯想。但從業務來看,發力智慧生態、新零售的聯想業務正在逐漸向小米考慮,不同的是兩者的根基完全不一樣,甚至進攻和防守的態勢也完全不同。聯想正固守著市場持續低迷的PC,而小米在手機領域已經領先聯想一個段位。

聯想艱難的日子可能還會有一段時間,希望不會太久。

Comments

comments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研發投入削減但銷售成本猛增,AI缺位的聯想依然走在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