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祝壽習俗

人們習慣把60作為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人們把60歲後的每10年稱為大壽,60歲以後的每5年稱作小壽。不管大壽小壽,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從60歲生日開始,每10歲要辦一次祝大壽的活動,過壽人被稱為壽星。兒孫們要提前為壽星從頭到腳做一身新裝,俗名長壽衣。

賀壽前一天晚上開始布置壽堂,兒孫們要將壽星的居室精心布置一番,堂屋張燈結綵,煥然一新。

中間擺上方桌,桌前掛紅色圍裙。桌上燃兩支紅色壽燭,點幾炷壽香,壽果、壽酒、壽魚等擺滿了方桌。壽燭一般為紅色,長一尺左右,重約一斤。壽燭上印有「壽」字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吉祥語。一般要用一對,置於壽堂香案上,壽禮開始時點燃,照得滿屋生輝,為壽禮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正中後牆貼「壽」字中堂,掛壽星圖、紅色壽幛和壽聯,上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字樣。

中堂下設壽案,案上除香爐燭台外,男性供南極星翁,女性供麻姑獻壽等塑像,神像前擺放壽桃壽麵;壽案兩側備有太師椅,左側牆掛有黃綾白邊祝壽辭,頌揚壽星功德,其他牆壁懸掛壽幛壽聯。

壽堂布置完畢,點燭燒香,全家人圍著老壽星在一起吃壽麵,這叫暖壽。

第二天即誕生之日為正式過壽賀壽。賀壽從太陽升起時開始,老壽星穿戴整齊,手拄龍頭拐杖,坐在壽案前左側,點燭燒香放鞭,宣讀祝壽詞,接受賀客賀拜賀儀,眾兒女侄孫輩都整理衣冠,依次給老壽星磕頭祝壽,共祝老壽星多福多壽。有的行獻壽儀式,即兒孫們向老壽星表示願從自己的壽限內獻出幾歲給老壽星並將所獻歲數用紅筆寫在黃裱紙,簽名畫押,送到土地廟或城隍廟上焚燒,請土地城隍等神明作證。晚輩們還要恭敬地向老壽星獻上壽果和壽蛋,老壽星又把這些食分給眾人同吃,俗說這是給老壽星咬災。這天的早餐,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後,用涼水過,老壽星拿在手裡,雙手對揉。這種舉動,稱為「骨碌運氣」,據說吃了滾運氣的雞蛋,人可除百病,去晦氣,交好運。

有些地方的慶壽儀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則在中午。這天,親戚朋友要來祝賀,所以壽星家中要備上豐盛的的宴席招待賓客。賀壽人所送之禮叫「壽禮」,如果是挂面稱為「壽麵」,雞蛋稱為「壽蛋」,紅糖稱為「壽糖」。凡是出嫁的姑娘,要給父母準備壽糕。城市居民購置西式蛋糕,在農村,人們大多是手工製作,民間蒸制的壽糕是用小麥面做成的桃形蒸饃,內包紅棗和紅糖。

中午舉行壽宴,祝壽之前要鳴放鞭炮,然後請壽星入座,兒女叩拜。親友依次向壽星祝賀,壽星頻頻點頭,向賀喜人致謝。兒女們雙手把麵條遞給壽星,祝壽星長生不老。然後祝酒、品菜、歡聲笑語溢滿壽堂,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這天中午的飯菜非常豐盛,主食以麵條為主。麵條為長壽麵,是壽日不可缺少的食品。平時祝壽,都要吃長壽麵,閨女要給父母送壽糕、壽桃。

父母到了六十六的年齡,閨女給父母的壽禮就特殊了。

六十六,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這個年齡,佔了兩個六字,按中國的風俗習慣,象徵著六六大順。老人和晚輩對六十六歲慶壽活動都很重視。「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活到六十六歲過生日那天,無論出嫁和未出嫁的女兒,均要買一塊豬肉送父母祝壽。出嫁的閨女要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必須是一塊豬肉,這塊肉象徵著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六六順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意味著是割自己身上的肉。為此,對賣肉者不能計較肉的多少,更不能討價還價,必須是一刀割下來,有多少是多少,全部送給父母,以表示女兒對老人的敬意。

總之,祝壽習俗作為一種社會交往方式,聯絡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祝壽習俗

書名:圖說壽文化

作者:殷偉,程建強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祝壽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