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這款胃鏡機器人已經服務患者60餘萬人次技術 小朋友們在和克魯澤諮詢機器人交談 小到只有5克重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原標題:科技周首日機器人秀出「芯」技術
|
|
小朋友們在和克魯澤諮詢機器人交談 |
|
小到只有5克重的膠囊胃鏡機器人,大到半人高的諮詢服務機器人;文能教小朋友學習百科知識,武能代替人類做防爆的危險工作。昨天,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在軍博開幕。460多個科技展項中,各種各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尤其吸引觀眾的目光。在北京市去年年底確定的重點發展十大高精尖產業路線圖中,人工智慧產業位列其中。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科技周現場探訪了四個有代表性的機器人產品,其晶片、感測器的技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
膠囊胃鏡機器人
幫助病人做無痛胃鏡檢查
一說到做胃鏡檢查,相信不少患者都忍不住要皺起眉頭,長長的胃鏡管子在胃裏伸縮,引發各種痛苦與不適。不過,胃腸道疾病患者現在可以再也不用忍受這種痛苦。在本次科技周的第一展廳內,一顆藥丸大小的膠囊胃鏡機器人引來不少市民的圍觀。
據科技周參展方、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虎聖介紹,這款小小的機器人名叫「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重量只有5克,直徑只有12毫米,長度僅27毫米,與普通膠囊大小相差無幾,採用高分子醫學材質製作而成,4到97歲的人都可以輕鬆嚥下。
雖然看起來個頭不大,但這個膠囊裏面卻佈滿了各種精密儀器,包括攝像頭、感測器、電池等300多個高精密元器件。在檢查床上,這枚小小的胃鏡機器人可以根據工程人員手中操控杆的指示,完成前後、左右、上下、水平、垂直等五個自由度的方向調整。小小的胃鏡機器人在檢查床上隨意翻轉,看得不少參觀者目瞪口呆。
薛虎聖表示,病人將這個胃鏡機器人與一杯水吞嚥下肚後,它就開始工作了,同時病人躺在相應的檢查床上,醫生可以利用磁控技術控制膠囊的運動方向。從進入人體食管的第一秒開始,胃鏡機器人可以以140°寬幅視野來精準仔細地檢視胃腸道,並可持續保持高速拍攝狀態。檢查的部位包括食管、胃、小腸,並可以將拍攝的影象實時傳輸到醫生電腦上。
15分鐘之後,病人就能做完檢查。胃鏡機器人拍攝的近兩萬張照片可在電腦端自動生成一個avi格式的視訊。通過系統內建的人工智慧分析,可分辨出腸胃內非正常的胃黏膜以及病變的部位,系統可自動將這部分醫療影像集中傳送給醫生做診療參考。
這款胃鏡機器人的面世有何意義?薛虎聖表示,該機器人可以進一步推進國人的胃癌篩查。除了無痛、無感之外,每一顆胃鏡機器人均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1天以後就能隨著排泄系統排出體外,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胃腸道體檢服務。目前,這款胃鏡機器人已經服務患者60餘萬人次。
克魯澤諮詢機器人
為機場旅客服好務
在第四展廳,一款半人高的白色機器人正伴著音樂,揮舞雙臂跳著動感歡快的舞蹈,轉圈、前進、後退,各種可愛的姿勢吸引了不少觀眾特別是小朋友的目光。
「你好,克魯澤!」「您好!」隨著觀眾的一聲問好,機器人克魯澤主動伸出自己的右臂,要與面前的觀眾握手。「今天北京的天氣如何?」面對觀眾的提問,克魯澤「面部」的顯示屏上在一秒鐘內便顯示出北京的實時天氣情況。
據硬蛋科技市場部經理謝明海介紹,這款機器人名叫Cruzr,中文名叫克魯澤,是一款智慧雲平臺商用服務機器人,具備提供諮詢服務、現場引領等功能。只見這款半人高的機器人上面是一個圓圓的腦袋,「面部」是一塊平板大小的顯示屏,兩側各有一隻靈活的手臂,手指也可活動。下方是一個基座,底部安有全向輪,可實現全向自由運動。這款機器人還安裝了U-SLAM立體導航避障功能,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機器人頭部還裝有人臉識別系統,可實現人機互動。
謝明海表示,這款機器人可以在火車站、政府機關、博物館、酒店、醫院、銀行等各種公共場所進行應用,由優必選昆明公司生產。預期年產量30000臺。目前已經在廣州白雲機場、居然之家等多個場所配備,可以改善企業服務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可以有效地簡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以及運營成本,並幫助企業和服務大廳實現智慧轉型。
「比如在白雲機場,旅客想查詢航班資訊,只需語音輸入自己的需求,機器人就能迅速在網上搜索出相應的結果,並將結果呈現在顯示屏上。此外它還承擔著視訊客服、自助值機引導、安檢資訊播報、VIP區域服務、旅遊宣傳等多種任務。」謝明海說,該機器人可以定製個性化服務,比如將廣州白雲機場的示意圖內建到機器人的程式中,可以根據其U-SLAM立體導航避障系統,自適應各種路況,可精準抵達機場內任意位置。
小機器人「小笨」
能按指令背誦「三字經」
在第三展廳,一款小巧玲瓏又色彩鮮明的小機器人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圍觀。「小笨,播放一首《昨日重現》!」展臺工作人員對著一臺橘黃色的小機器人下達了指令,「明白了,請稍等噢!」機器人立刻回答道。幾秒鐘之後,小機器人就悠揚地「唱」起了工作人員點播的這首英文歌。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款頗受小朋友喜愛的小機器人是來自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類人型商用服務機器人」,名叫「小笨」,該專案採用智慧視覺系統、自然語音系統、深度語義系統、機器人感知系統、運動控制系統、行為決策系統、情緒情感系統等,可以滿足孩子的不同需求。「小機器人大腦中的資料全部抓取自公司雲端,當孩子與小笨語音互動時,只要說出”三字經或者我要聽三字經”,小笨就會一句一句唱出來;當孩子說”小笨,我想聽故事”,小笨就會講出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此外,小學數學、語文、外語教材也在其中。」工作人員表示,去年10月份面市後,該款小機器人已經賣出了幾萬臺。「目前我們與京東合作,零售價為798元。」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圍住展臺人員諮詢產品的銷售情況。「因為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心嘛,他們總會想要知道很多東西,喜歡問東問西,感覺這個時候有一個這樣的小機器人好像可以幫到不少忙。」家長馬女士坦言。
腿臂複合式機器人
未來或將用於危機防爆
如果說前三種機器人的作用都偏向「文藝」,那麼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發的「腿臂複合式機器人」就是一位真正的「武將」。這個外形酷似蜘蛛的機器人是用於城市安保的功能型機器人。
來自北航的老師介紹說,這款機器人是基於腿式機器人和機械臂技術,研發的多腿/臂融合的多功能服務機器人,具有實時環境感知與三維地圖構建、多維視覺導航與自主避障、靈活移動和靈巧操作功能,可以滿足城市安保的偵查、救生、反恐、排爆等需求。「它是為特定作業任務或功能需求而研發的,主要針對一些特殊環境下的操作。比如發生地震時,當路面遭受毀壞後,傳統的輪式機器人和履帶式機器人很大程度都無法通過,那麼這款機器人的優勢就在於它對於地面的適應性要強很多,可以穿過毀壞的道路,前往救援目的地。」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第五代機器人有大小兩個型號,現場展出的是小號機器人,重約7.5公斤,不僅「手臂」可以自由轉動,且每個「手臂」分別具備不同的功能,用於處置不同的險情。「腿臂複合式就是當我們把它的操作臂收進去時,相當於一個六足機器人,需要操作時可以把它的”手臂”改成具備夾持功能的操作臂,可以抓取爆炸物或者剪斷連線線等。」
據悉,現場展出的兩款機器人屬於第四代和第五代機器人,第四代以服務性為主,而去年最新研發的第五代目前還屬於試驗階段,未來很大程度將會用於處理危機防爆。
文/本報記者 雷嘉 蔣若靜 彭小菲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現場
觀眾提前一週預約機器人做胃鏡
昨天是科技周開展首日。恰逢週末,趕來「嚐鮮」的觀眾絡繹不絕。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多數觀眾是北京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前來參觀,還有部分來自外省市、香港乃至外國的觀眾也特地趕來看熱鬧,都想看看中國和北京的最新科技發展成就。
孫麗顏女士四歲的兒子施梓軒被克魯澤機器人動感十足的音樂和歡快的舞蹈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待機器人跳完舞,施梓軒便拉著媽媽的手走上前要與機器人互動,「你好,克魯澤!」小朋友稚嫩的童音喚醒了機器人,螢幕上顯示出一張可愛的笑臉。「我們握個手吧!」小朋友在媽媽的鼓勵下,向機器人克魯澤表達了自己的友好,機器人馬上伸出右手作出迴應。施梓軒試探性地伸出小手,摸了摸機器人的手指,克魯澤的笑臉又再次出現。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施梓軒向機器人又說了一句:「給我唱個歌吧!」「好的!」機器人克魯澤迅速作出迴應,並放出了一首歡快的歌曲。施梓軒伴著音樂,也扭動起了小小的身軀。
孫麗顏告訴北青報記者,之前在同事那兒聽說這個科技周的活動,便果斷帶著孩子從海淀四季青趕了過來。「孩子比較小,一看到這些會唱會跳的機器人就特別興奮。不過這些也讓我大開眼界,雖然與腦海中想象的機器人不太一樣,不過看到機器人功能越來越強大,我也是蠻欣慰的。聽說都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呢,相信未來的生活也會因為有這些”小夥伴”而越來越便利。」
36歲的陳敏女士來自西城區,因為在外企上班,工作壓力大,平時吃飯也不太規律,對於自己的胃腸道也比較關心。她告訴北青報記者,早先就已經對胃鏡機器人有所關注,經過後臺報名,特地要來免費體驗這款膠囊胃鏡機器人。「因為體驗的人太多了,我提早一週就報名了!」
馬上要上檢查床了,陳敏先是拿著這個小小的「膠囊」仔細端詳了半天,顯得略微有些擔憂,不禁反問工作人員:「這個能吞下去嗎?」工作人員耐心地解釋道:「您拿著這杯水,一塊喝下去,膠囊表面就會自動變得光滑,可以順利地進入您的胃部。」將膠囊胃鏡機器人服下之後,她就躺在了檢查床上。在電腦顯示屏上,人們可以隨著膠囊胃鏡機器人的視角,清楚地看到陳敏胃部各個位置的檢查圖片。工作人員表示,此時胃鏡機器人已經在一刻不停地拍照了。15分鐘後,胃部的檢查很快就完成了。陳敏摸著自己的胃部,一臉興奮地從檢查床上下來,一邊穿鞋一邊告訴北青報記者:「除了剛入口吞下去的時候感覺有點涼,其他一點感覺都沒有!還真是挺神奇的,跟傳統的胃鏡完全不一樣,為高科技點贊!」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彭小菲
記者觀察
人工智慧將成為北京新的增長點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張峰前日在「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大會上透露,全球人工智慧的年度投資額已經從2016年的65億美元猛增至2017年的160億美元。中國的情況是,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北京市,是當仁不讓的全國人工智慧產業排頭兵——北京是國內人工智慧企業集聚最多的城市,截至去年9月,北京擁有人工智慧企業近400家,居全國首位;全國近400家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中,北京有近160家,涌現了寒武紀科技、地平線機器人等一批創新型骨幹企業,增長勢頭迅猛;北京地區投融資規模也居全國首位,去年前9個月在人工智慧領域北京有51個專案獲得投資,投資總額約102.4億元,佔同期全國投資額的一半。作為去年年底北京市出臺的十個高精尖產業政策檔案之一,《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慧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慧將成為本市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不過正如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指出的那樣,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晶片、感測器、開發平臺等核心基礎的支撐,尤其智慧感測器是人工智慧系統中感知環節的核心基礎,而我國感測器行業實力較弱,因此提出要重點發展各類智慧感測器。北京市的目標是: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創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標誌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特色創新型企業,創新生態體系基本建立,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人工智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成為本市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文/本報記者 雷嘉
作者:雷嘉 蔣若靜 彭小菲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